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重慶特產傳說丨你吃過血豆腐嗎?

據巴渝古文化, 童年的新年, 多是在鄉下的外婆家度過的。 至今仍無比清晰地記得, 每當年味漸漸濃郁的時候, 外婆就會張羅著裝香腸、做臘肉,

自然還有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血豆腐”。

歷史淵源

“血豆腐”是重慶長壽獨具鄉土特色的美食, 其來歷因為歷史太過久遠而無從考證。 據說, 將“血豆腐”推向全國的是一個名叫孫志平的長壽人。 清光緒年間, 孫志平先後在北京、廣東等地擔任過道台, 因為其垂涎“血豆腐”的美味, 便帶了不少去京、粵等地。 每當思念故鄉的時候, 孫志平便面朝家鄉的方向, 以“血豆腐”佐酒, 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 盛傳因為孫志平的“廣告效應”, “血豆腐”竟然深受京、粵等地廣大群眾的喜愛, 隨之而揚名大江南北。

製作方法

“血豆腐”因為嵌制豬肉, 外裹精製豆腐, 色澤紅潤而得名。 它的製作相當考究。 首先, 將上好的白豆腐放進大盆裡用雙手用力搓揉成細絨,

順著一個方向攪打成泥, 如果不順著一個方向攪打, 做出來的“血豆腐”便會鬆散, 沒有韌性。 隨後加入食鹽、五香什、花椒等輔料, 並將準備好的新鮮肥膘肉切成長條狀。 取約50克重的攪拌均勻的豆腐絨用手捏成橢圓形的坨, 再將三條肥膘肉對稱地豎起貼在豆腐坨上。 另取約150克重的豆腐絨包裹在外面, 稍稍團緊。 如法炮製全部團完, 將豆腐坨以一定的間距逐個放在筲箕內, 然後放在溫暖處將其晾乾, 再用手捏1—2次, 使其完全成形。 最後, 將成形的“血豆腐”掛在柴灶上面熏烤, 待烤至外黃內幹時, 便大功告成了。 吃“血豆腐”相當的便利, 用溫水將“血豆腐”表面洗淨, 上籠用大火蒸煮後切成片狀, 就可以裝盤食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