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戰爭爆發十年前,伊藤博文就勸清廷開放民營經濟,李鴻章為何不聽?

從時間上來看, 中國人搞洋務運動, 比日本人搞明治維新還要早。

晚清的洋務運動大致開始於1860年, 在曾左李張等一些漢臣的推動下, 通過強有力的集權模式, 集中資源辦大事, 晚清經濟迅速走上了高速發展期, 即所謂的同光中興。

我們後人談到晚清, 習慣性地認為它是一爛到底。

其實不是這樣的, 至少在1860到1894年這30多年間, 單從經濟來看, 晚清是有過這樣一段黃金髮展期的。

到1870年後, 以金陵機械製造局、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近現代企業迅速成長起來。

當時沒有世界500強的統計, 如果有, 這些企業絕對都能進100強。

單從經濟面、帳面資料來看, 晚清赫然是當時的世界經濟強國之一。

再說帳面上的軍事實力:1894年甲午戰爭前, 北洋水師的軍艦噸位, 排世界第6, 遠遠領先第14位的日本。

(也有其他不同的演算法與排序, 但總的來說, 顯示的晚清的海軍實力, 是遠高於日本的)

再加上晚清多達數百萬的八旗兵、綠營兵和因太平天國而興起的地方團練軍, 海陸兩軍實力綜合, 晚清也堪稱當時世界的軍事強國啊!

但甲午一戰, 晚清被打的原形畢露、滿地找牙,

內褲都快輸掉了。

就在甲午戰爭爆發的前十年, 即1884年, 日本人伊藤博文和李鴻章在天津有過一次會談。

比李鴻章小很多的伊藤博文當時曾勸李鴻章:

——你們這個發展思路不行, 朝廷包辦企業, 很難持續發展。

伊藤博文這話不是隨口開河說的, 他是總結了日本明治維經驗的。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於1868年, 在經濟上日本的經驗是允許民間經濟自由發展。

1894年甲午戰爭前, 日本的民營企業有6000多家, 而晚清沒有一家, 清一色的官辦企業。

但1884年中日還沒有較量過, 所以李鴻章對伊藤的建議是不屑一顧的, 他的回答就很傲慢:

——你說的這些只適合你們這樣的小國家、沒有文化根基的國家, 我大清是個大國, 有自己的文化和底蘊, 怎麼可能像你們那樣搞呢?

1895年李鴻章到日本, 又和伊藤坐下來談《馬關條約》, 伊藤博文這時以勝利者的姿態, 再次提起了兩人十年前的談話內容:

——你看看, 我十年前就和你說, 你們那樣搞不行, 經濟模式太單一, 沒活力, 難持續, 你就是不聽……

這一次, 事實擺在那裡, 李鴻章也就完全沒有了十年前的傲氣。

對於同樣一個問題, 這一次他實話實說了:

——其實你說的, 十年前我就意識到了, 但大清的事情太複雜了, 人多嘴雜, 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