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都知道衛青牛,但是你知道他怎麼牛嗎?

衛青:西漢時期名將, 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 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封長平侯。 曾是大漢帝國的青山白玉柱,

駕海紫金梁, 死後雄風猶存, 在冥國之中守護著漢王朝的百年基業……王侯將相, 歸於塵土, 掩蓋不了千秋功業、千秋聲名。 這就是漢朝大漠第一將軍衛青。

第一節 年少多劫, 險象環生

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從一個遭人嫌棄飽受欺淩的侯府女僕私生子到抗擊匈奴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從公主的騎奴到公主的丈夫, 權傾朝野, 位極人臣。 但衛青卻能做到居功不傲, 小心謹慎地得以善終。 衛青身上似乎聚集了太多不可思議的神秘光環。 而他那悲慘困苦的童年, 尤為引人關注。

草根命運 悲慘童年

衛青的出身卑微到了不能再卑微的地步。 他原是一個叫鄭季的人在平陽侯曹家做事時,

與曹家婢女衛私通所生的私生子。 衛青的童年, 是作為公主府的娃子, 在母親的膝下度過的。

七八歲時, 衛氏無力撫養, 他被送到了親生父親鄭季的家裡。 按常規, 一個縣吏的兒子, 是應該上學讀書的。 但衛青的私生子身份必然不會使鄭家人對他有什麼好感, 連他生父都不太憐惜他, 讓他去放羊, 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他的同父兄弟們甚至都把他當奴僕看待。

為了放好羊群, 小衛青必須每天起早貪晚, 爬山涉水, 尋找草地, 常遭風吹雨打, 忍饑受餓。 勞累了一天, 回到家中也得不到一點溫暖, 家裡所有人對待他都像對待小奴隸一樣, 隨意鞭笞辱駡, 他飽嘗了人間的苦難。 惟一使他感到歡樂的是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和牧童小夥伴的純樸友誼。

衛青在艱難困苦中熬煎, 他頑強地掙扎著, 終於送走了辛酸的童年和少年, 等到衛青稍大的時候, 不願再過那種受虐待, 受淩辱的生活, 便回到了母親身邊, 回到了曹家。 從此, 他跟著皇帝的姐姐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十分喜愛這個英俊懂事、勤奮好學的青年, 讓他做了自己的侍從騎奴。 這樣, 衛青又開始了一種新的奴僕生活。

作為皇親國戚的公主府的家奴, 衛青逐漸學到了一些文化知識, 懂得了一些封建社會上層待人接物的道理。 這時他最小的姐姐衛子夫, 也已長大成人, 長得更加美麗, 成了公主府裡一名才貌雙全的歌女。 他們一家幾口, 都在公主府裡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 反正供人驅使、低賤的地位是沒有多少改變的。

有一次, 他和別人一塊兒去甘泉宮, 一個囚犯看見了他, 給他相了相面說:“你是貴人, 應該封侯的。 ”衛青笑著說:“奴婢生的兒子, 人家不斥責打罵就不錯了, 還能封了侯?”

時來運轉 大難不死

上面的故事是司馬遷在《衛青、霍去病列傳》裡說的一個小細節, 很容易被忽略, 但這種細節是不能忽略的。 我們應該知道劉邦和項羽看見秦始皇儀仗時的表現, 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 ”就這兩句話, 他們二人一個深沉一個張揚的性格就躍然紙上。

不能因為衛青說這種“沒人打罵就不錯了”顯得很窩囊的話, 就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抱負的人。 衛青是笑著說的, 說明他很高興, 也暗示著他未必沒想過報國封侯的事,

只是現在的境遇與理想差得太遠。 衛青從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視奴役的環境裡, 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謹慎做事、小心做人, 不大可能像項羽一樣囂張, 甚至都不會如陳勝, 敢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他的志向是埋在心裡的。

這個窮小子, 在武帝建元二年(西元前139年)突然就時來運轉了。 他的同母姐姐衛子夫進了宮並得到漢武帝寵倖。 所謂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衛青和他的兄弟姐妹也發達起來, 衛青也被召到建章宮當差。 但衛子夫得寵、衛家突然興盛, 肯定會被人嫉妒, 比如皇后。

原來陳皇后雖然與漢武帝結婚數年, 被立為皇后, 但沒有生過兒子, 她想到如果衛子夫生下男孩, 就會被立為太子。 子貴母榮, 衛子夫也就會扶搖直上, 成為皇后。她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因而悲憤交加。可是衛子夫正得皇帝寵愛,陳皇后不敢直接加害於她,就經常在自己的母親大長公主面前訴委屈,發怨言。

大長公主是漢武帝的姑母,也深知此中的利害,唯恐女兒失寵,自己的尊榮受影響。於是就找了個藉口,要加害衛青,並把他逮捕下獄,準備把他處死。當時衛青有一個好友,名叫公孫敖,是皇帝身邊的一個侍從,他聽到了消息,率領平時和衛青要好的幾名壯士,闖進囚室,把衛青救走。

漢武帝得知後,非但沒有怪罪,還賞賜了他們。衛青同母兄弟姐妹都顯貴了,幾天裡賞賜達千金之多。連公孫敖都由此顯貴。等到衛子夫成為皇后,衛青也被任命做了大中大夫。真是大難不死,因禍得福啊。從這時起,漢武帝開始著力培養他,並在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派他和李廣等三位將領一起兵分四路出擊匈奴,衛青一生的功業從此開始。

第五節 胸懷廣闊,尚武精神

可以說,衛青是一位人品與才華具佳的將領,他性格謙和、禮賢下士、體恤士卒,從不居功自傲,因此很得部下的擁戴。這樣的將領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稀少。也許這與他自小貧苦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他去世後,漢武帝為他修築了林木茂密的陵墓,這也許正象徵了他謙謙君子的品格。

治軍有方 大將風範

西元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諡為烈侯。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廬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徵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衛青雖然出身低微,但從小就嘗到戰爭帶來的苦難,經受了艱苦生活的磨煉,使他養成一種勇敢無畏的尚武精神。他不但武藝高強,膂力過人,而且在長期實際鬥爭中,學到了不少用兵作戰的軍事知識。在西漢的將領中,他可稱得上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軍事家。他每次臨戰都身先士卒,為官兵樹立了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榜樣。他治軍有方、賞罰嚴明、人品出眾。

從那次衛青率六將軍出朔方高闕擊匈奴獲得大勝後,堅辭不受漢武帝格外施恩,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那件事,就可以看出其人品的忠貞、正直。隨後他奏請皇帝對隨行有功的將校封侯賜爵,漢武帝批准了他的請求。

另一件事是發生在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右將軍蘇建隨衛青出擊匈奴。蘇建所部與匈奴單于的軍隊相遇,激戰一日,全軍盡沒,蘇建隻身逃回。衛青問部下軍吏應如何處置蘇建,議郎周霸提出:“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衛青沒有採納,認為:不應為樹立自己的威信而斬殺大將。即使蘇建當斬,也必須奏請天子裁決,做人臣的又怎可擅自專殺於境外?軍吏們聽了,都稱讚衛青的話有道理。

衛青在軍事戰術運用上更是精益求精。他經常能根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在幾次出擊匈奴的作戰中,由於漢軍長途跋涉,人馬困乏,而匈奴則是以逸待勞,在地理上佔有優勢,衛青看出了這一點,往往採取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速決戰術,一鼓作氣,打敗敵人。這在河南之戰中表現得最為突出。而在臨敵應變方面,衛青也表現出了他的智勇兼備,臨危不懼的大將風範。漠北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敬重賢才 謙讓仁和

據史書記載:“青仁,喜士退讓。”當時有一個大臣名叫汲黯,性情倨傲,好當面指責旁人的過失,不留情面。即使是皇帝有了錯誤,他也敢於直言進諫,無所顧忌,因此總是不得長久在位。這時衛青正權傾朝野,炙手可熱,而且他的姐姐又是皇后,一般大臣誰不慕而敬之。只有汲黯敢與衛青分庭抗禮。

有人勸汲黯說:“大將軍現在尊寵無比,群臣無不甘拜下風,您見大將軍不可不拜。”汲黯說:“以大將軍的身份地位,居然有只作揖不行跪拜禮的客人,不是更加重了他的聲望嗎?”衛青聽到汲黯的話,對他更加敬重,曾多次向他請教朝中軍國大事,對待汲黯遠遠勝過一般大臣。

當家奴出身的衛青變成了貴極人臣的大將軍時,朝中官員無不巴結奉承。這時,平陽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選擇丈夫,許多人都說大將軍衛青合適,平陽公主笑著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麼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了,他現在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了侯,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漢武帝知道後,失笑道:“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現在他又娶我的姐姐,這倒是很有意思。”於是當即允婚。時遷事移,當年的僕人就這樣做了主人的丈夫。這樣一來,衛青與漢武帝親上加親,更受寵信。但衛青為人謙讓仁和,敬重賢才,從不以勢壓人。

主要成就:

龍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車騎將軍,首次帶兵出征。漢軍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潰敗無功,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奇襲了匈奴聖地龍城,俘虜700人,取得勝利。被封關內侯。

收復河朔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衛青、李息率兵出擊匈奴,自雲中出兵,西經高闕,再向西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收復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轄地(通稱“新秦中”),並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帶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縣(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朔方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離包頭大約200公里。

奇襲高闕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衛青官拜大將軍,漢軍所有將領歸其統轄。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斬獲萬餘人。

漠北大戰

元狩四年(前119年)兩路出兵,遠涉漠北,和單于兵相遇,衛青以武鋼車結陣,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

唐朝建中三年(西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及至宋代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衛青。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衛青亦位列其中。

後世評價:

伍被:臣所善黃義,從大將軍擊匈奴,言大將軍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皆樂為用。騎上下山如飛,材力絕人如此,數將習兵,未易當也。及謁者曹梁使長安來,言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常為士卒先;須士卒休,乃舍;穿井得水,乃敢飲;軍罷,士卒已逾河,乃度。皇太后所賜金錢,盡以賞賜。雖古名將不過也。

蘇建: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原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

何武:虞有宮之奇,晉獻不寐;衛青在位,淮南寢謀。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沖輣閑閑,合圍單于,北登闐顏。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楊素: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 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 橫行萬裡外,胡運百年窮。 兵寢星芒落,戰解月輪空。 嚴刁息夜鬥,辛角罷鳴弓。 北風嘶朔馬,胡霜切塞鴻。

李世民:有隋災亂,憑陵轉甚,疆場之萌,曾無寧歲。朕韜幹鑄戟,務在存養。自去歲迄今,降款相繼,不勞衛霍之將,無待賈晁之略,單于稽首,交臂槁街,名王面縛。歸身夷邸,繈負而至,前後不絕。

司馬貞:君子豹變,貴賤何常。青本奴虜,忽升戎行。姊配皇極,身尚平陽。寵榮斯僭,取亂彝章。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

何去非: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

李惟清: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陳元靚:天生將材,社稷之衛。侯以勳封,名因位貴。萬乘是賴,四夷所畏。千載凜然,而有生氣。

黃震: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黃淳耀: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陳仁錫:太史極不滿於開邊生事,恩幸濫寵,而衛霍二將卻正坐此,故篇中屢有微言。然白登之圍,天驕之橫,向非衛、霍兩將軍,終漢之世邊境無寧日矣。衛霍之功安可以外戚沒乎?且衛霍縱能以外戚貴,甯能以外戚勝乎?使帝以外戚之嫌裁減封爵,何以競才之用,何以為武帝乎?傳中屢以“皇后”為言,何其淺也。須知武帝不獨以戚貴青,青亦不獨以戚呈身。

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于後世何所見焉。

曾國藩:有為者不宜複以資地限之。衛青人奴,拜將封侯,身尚貴主。此何等時,又可以尋常行墨困奇倔男子乎!

蔡東藩:衛青之屢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師無功,去病獨能戰捷,梟虜侯,擒虜目,斬虜首至二千餘級,雖曰人事,豈非天命!漢武諸將,首推衛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漢史中之一奇也。

《左羽林大將軍臧公神道碑》:故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韓國公張府君,年位不侔,志業相許,引之入幕。辟以論兵,抗禮肅庭,握手密坐,嘗謂 人曰:“此子才經文武,氣藎華夷,逸翮將摶,巨鱗必縱,雖趙有李牧,漢有衛青,練彼朔方,剿於獯虜,無以居其右也。”由是聲聞於天,威震於朔,凡欲追討,皆籍率先。

正因為衛青既是文韜武略、智勇兼備,又能禮賢下士、嚴於律己,為維護漢朝的安定和統一而征戰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所以才受到漢武帝的特殊禮遇,死後隨葬在漢武帝的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境內)之側,其墓形很像匈奴境內的廬山,象徵著他生前的赫赫戰功。

成為皇后。她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因而悲憤交加。可是衛子夫正得皇帝寵愛,陳皇后不敢直接加害於她,就經常在自己的母親大長公主面前訴委屈,發怨言。

大長公主是漢武帝的姑母,也深知此中的利害,唯恐女兒失寵,自己的尊榮受影響。於是就找了個藉口,要加害衛青,並把他逮捕下獄,準備把他處死。當時衛青有一個好友,名叫公孫敖,是皇帝身邊的一個侍從,他聽到了消息,率領平時和衛青要好的幾名壯士,闖進囚室,把衛青救走。

漢武帝得知後,非但沒有怪罪,還賞賜了他們。衛青同母兄弟姐妹都顯貴了,幾天裡賞賜達千金之多。連公孫敖都由此顯貴。等到衛子夫成為皇后,衛青也被任命做了大中大夫。真是大難不死,因禍得福啊。從這時起,漢武帝開始著力培養他,並在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派他和李廣等三位將領一起兵分四路出擊匈奴,衛青一生的功業從此開始。

第五節 胸懷廣闊,尚武精神

可以說,衛青是一位人品與才華具佳的將領,他性格謙和、禮賢下士、體恤士卒,從不居功自傲,因此很得部下的擁戴。這樣的將領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稀少。也許這與他自小貧苦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他去世後,漢武帝為他修築了林木茂密的陵墓,這也許正象徵了他謙謙君子的品格。

治軍有方 大將風範

西元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諡為烈侯。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廬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徵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衛青雖然出身低微,但從小就嘗到戰爭帶來的苦難,經受了艱苦生活的磨煉,使他養成一種勇敢無畏的尚武精神。他不但武藝高強,膂力過人,而且在長期實際鬥爭中,學到了不少用兵作戰的軍事知識。在西漢的將領中,他可稱得上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軍事家。他每次臨戰都身先士卒,為官兵樹立了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榜樣。他治軍有方、賞罰嚴明、人品出眾。

從那次衛青率六將軍出朔方高闕擊匈奴獲得大勝後,堅辭不受漢武帝格外施恩,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那件事,就可以看出其人品的忠貞、正直。隨後他奏請皇帝對隨行有功的將校封侯賜爵,漢武帝批准了他的請求。

另一件事是發生在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右將軍蘇建隨衛青出擊匈奴。蘇建所部與匈奴單于的軍隊相遇,激戰一日,全軍盡沒,蘇建隻身逃回。衛青問部下軍吏應如何處置蘇建,議郎周霸提出:“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衛青沒有採納,認為:不應為樹立自己的威信而斬殺大將。即使蘇建當斬,也必須奏請天子裁決,做人臣的又怎可擅自專殺於境外?軍吏們聽了,都稱讚衛青的話有道理。

衛青在軍事戰術運用上更是精益求精。他經常能根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在幾次出擊匈奴的作戰中,由於漢軍長途跋涉,人馬困乏,而匈奴則是以逸待勞,在地理上佔有優勢,衛青看出了這一點,往往採取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速決戰術,一鼓作氣,打敗敵人。這在河南之戰中表現得最為突出。而在臨敵應變方面,衛青也表現出了他的智勇兼備,臨危不懼的大將風範。漠北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敬重賢才 謙讓仁和

據史書記載:“青仁,喜士退讓。”當時有一個大臣名叫汲黯,性情倨傲,好當面指責旁人的過失,不留情面。即使是皇帝有了錯誤,他也敢於直言進諫,無所顧忌,因此總是不得長久在位。這時衛青正權傾朝野,炙手可熱,而且他的姐姐又是皇后,一般大臣誰不慕而敬之。只有汲黯敢與衛青分庭抗禮。

有人勸汲黯說:“大將軍現在尊寵無比,群臣無不甘拜下風,您見大將軍不可不拜。”汲黯說:“以大將軍的身份地位,居然有只作揖不行跪拜禮的客人,不是更加重了他的聲望嗎?”衛青聽到汲黯的話,對他更加敬重,曾多次向他請教朝中軍國大事,對待汲黯遠遠勝過一般大臣。

當家奴出身的衛青變成了貴極人臣的大將軍時,朝中官員無不巴結奉承。這時,平陽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選擇丈夫,許多人都說大將軍衛青合適,平陽公主笑著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麼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了,他現在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了侯,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漢武帝知道後,失笑道:“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現在他又娶我的姐姐,這倒是很有意思。”於是當即允婚。時遷事移,當年的僕人就這樣做了主人的丈夫。這樣一來,衛青與漢武帝親上加親,更受寵信。但衛青為人謙讓仁和,敬重賢才,從不以勢壓人。

主要成就:

龍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車騎將軍,首次帶兵出征。漢軍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潰敗無功,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奇襲了匈奴聖地龍城,俘虜700人,取得勝利。被封關內侯。

收復河朔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衛青、李息率兵出擊匈奴,自雲中出兵,西經高闕,再向西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收復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轄地(通稱“新秦中”),並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帶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縣(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朔方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離包頭大約200公里。

奇襲高闕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衛青官拜大將軍,漢軍所有將領歸其統轄。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斬獲萬餘人。

漠北大戰

元狩四年(前119年)兩路出兵,遠涉漠北,和單于兵相遇,衛青以武鋼車結陣,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

唐朝建中三年(西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及至宋代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衛青。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衛青亦位列其中。

後世評價:

伍被:臣所善黃義,從大將軍擊匈奴,言大將軍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皆樂為用。騎上下山如飛,材力絕人如此,數將習兵,未易當也。及謁者曹梁使長安來,言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常為士卒先;須士卒休,乃舍;穿井得水,乃敢飲;軍罷,士卒已逾河,乃度。皇太后所賜金錢,盡以賞賜。雖古名將不過也。

蘇建: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原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

何武:虞有宮之奇,晉獻不寐;衛青在位,淮南寢謀。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沖輣閑閑,合圍單于,北登闐顏。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楊素: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 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 橫行萬裡外,胡運百年窮。 兵寢星芒落,戰解月輪空。 嚴刁息夜鬥,辛角罷鳴弓。 北風嘶朔馬,胡霜切塞鴻。

李世民:有隋災亂,憑陵轉甚,疆場之萌,曾無寧歲。朕韜幹鑄戟,務在存養。自去歲迄今,降款相繼,不勞衛霍之將,無待賈晁之略,單于稽首,交臂槁街,名王面縛。歸身夷邸,繈負而至,前後不絕。

司馬貞:君子豹變,貴賤何常。青本奴虜,忽升戎行。姊配皇極,身尚平陽。寵榮斯僭,取亂彝章。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

何去非: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

李惟清: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陳元靚:天生將材,社稷之衛。侯以勳封,名因位貴。萬乘是賴,四夷所畏。千載凜然,而有生氣。

黃震: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黃淳耀: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陳仁錫:太史極不滿於開邊生事,恩幸濫寵,而衛霍二將卻正坐此,故篇中屢有微言。然白登之圍,天驕之橫,向非衛、霍兩將軍,終漢之世邊境無寧日矣。衛霍之功安可以外戚沒乎?且衛霍縱能以外戚貴,甯能以外戚勝乎?使帝以外戚之嫌裁減封爵,何以競才之用,何以為武帝乎?傳中屢以“皇后”為言,何其淺也。須知武帝不獨以戚貴青,青亦不獨以戚呈身。

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于後世何所見焉。

曾國藩:有為者不宜複以資地限之。衛青人奴,拜將封侯,身尚貴主。此何等時,又可以尋常行墨困奇倔男子乎!

蔡東藩:衛青之屢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師無功,去病獨能戰捷,梟虜侯,擒虜目,斬虜首至二千餘級,雖曰人事,豈非天命!漢武諸將,首推衛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漢史中之一奇也。

《左羽林大將軍臧公神道碑》:故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韓國公張府君,年位不侔,志業相許,引之入幕。辟以論兵,抗禮肅庭,握手密坐,嘗謂 人曰:“此子才經文武,氣藎華夷,逸翮將摶,巨鱗必縱,雖趙有李牧,漢有衛青,練彼朔方,剿於獯虜,無以居其右也。”由是聲聞於天,威震於朔,凡欲追討,皆籍率先。

正因為衛青既是文韜武略、智勇兼備,又能禮賢下士、嚴於律己,為維護漢朝的安定和統一而征戰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所以才受到漢武帝的特殊禮遇,死後隨葬在漢武帝的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境內)之側,其墓形很像匈奴境內的廬山,象徵著他生前的赫赫戰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