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腦外科宣教:什麼是正常壓力腦積水

正常壓力腦積水(NPH)是指以步態障礙、認知障礙和尿失禁三聯征為臨床表現, 患者病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進行性發展, 影像學檢查具有腦室擴大, 腦脊液壓力測定在70~2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1936年Riddoch等報導了有認知障礙、步態不穩, 但沒有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典型顱內壓增高的NPH病例, 1965年Adams和Hakim等首先提出NPH綜合征的概念, 報導3例NPH患者, 其臨床表現為認知障礙、行走困難及尿失禁三聯征, 同時腦室擴大, 腰穿腦脊液壓力在正常範圍。 NPH臨床分為兩類。 一類繼發性NPH(sNPH), 常繼發於有明確發病原因的顱腦創傷、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感染、腦炎等疾病;第二類特發性NPH(iNPH), 臨床中無明確的病因, 該病多發于成年人。

一、主要臨床表現:

1.步態障礙:

步態障礙往往表現為行走緩慢、搖擺不穩、步距小、雙腳間距增寬、抬腳高度變小, 起步和轉彎障礙, 但行走時擺臂功能正常。 在疾病的早期,

步態障礙症狀輕微, 難以察覺, 常以"頭暈"為主訴。 隨著疾病進展, 典型的步態障礙會逐漸表現出來。 在疾病晚期, 患者則需要輔助下才能行走, 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部分患者臨床表現類似于帕金森綜合征。

2.認知障礙:

臨床表現為精神運動遲緩、淡漠、情感冷淡,

注意力、記憶力、計算力、視空間功能以及執行功能障礙等, 患者缺乏主動性和主動交際的能力, 上述情況可有波動性、或短期加重。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是臨床常見的癡呆類型之一, 此類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有恢復的可能, 因此被稱之為可逆性癡呆。

3.尿失禁:

尿頻和尿急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 隨著疾病進展, 可出現完全尿失禁, 甚至糞便失禁, 也可出現尿瀦留。

除了三聯征外, 尚可伴有其他臨床表現, 如頭痛、頭暈、眩暈、睡眠時間延長、帕金森樣震顫和性功能障礙等, 但這些症狀並不特異。

二、影像學表現

1、頭顱CT:

腦室擴大, 側裂池增寬, 部分患者腦室旁白質可見低密度影。

2、頭顱MRI:

特徵性表現:腦室擴大, Evan's指數>0.3;在冠狀層面顯示:側裂池以上及中線兩側腦溝及蛛網膜下腔變窄, 多見於額葉後部及頂葉,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側裂池、大腦凸面下部(側裂池以下)及腹側腦溝腦池增寬。

三、治療

目前, 證實外科治療是有效治療措施, 以各種分流手術尤其是腦室腹腔分流術(VPS)最多見,

早期手術可明顯改善患者病情及預後。

1.適應證:一旦診斷為NPH, 經充分評估符合臨床診斷, 可儘早手術治療。

2.禁忌證:嚴重基礎疾病不能耐受手術、不能臨床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顱內感染、分流通道有感染灶、腹腔感染等。

手術方式:外科治療NPH的手術方式與其他類型的交通性腦積水無根本差別, 主要包括:VPS、腦室心房分流術、腰大池腹腔分流術等。 以VPS為主要術式。 分流術後大部分患者臨床症狀得到改善。

(1)VPS:此手術方式的技術較成熟, 併發症發生率較低。 目前是主要治療方法。 ①分流裝置選擇:分流裝置主要包括可調壓閥門、定壓閥門、流量調節閥門、抗重力裝置、抗虹吸裝置, 條件容許情況下推薦可調壓分流系統, 其可根據患者臨床症狀及影像學表現進行體外調壓, 避免了再次手術。抗重力閥門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可降低過度分流發生的概率,可能更適合體位經常變動的患者,但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簡單牢靠的定壓閥門也是選擇。②分流閥壓力調整目標:根據分流手術前的腰穿壓力基礎資料,建議術後首次調整壓力循序漸進,不宜過低,以初始壓力下調10~30 mmH2O為宜,後期需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變化等進行動態調節,以達到個體化治療之目的。

(2)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有研究表明,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對NPH患者有明確療效,相對安全,針對患者或家屬不願意經顱手術的情況,可作為VP分流術的替代治療,但缺乏大型前瞻性研究的支持。操作流程相對簡單,且不進行顱內侵入性操作,有較低的感染風險,但其分流效果不穩定,併發症發生率較高。併發症包括:分流管梗阻、腿痛,有腰椎疾病的老年患者高發,故不推薦用於患有腰椎僵直或腰骶部有壓瘡的患者。腰大池腹腔分流的術後管理極其重要,要調整適合的壓力,防止過度分流的發生,尤其是體位變動較大的患者。

(3)其他分流方法: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靜脈竇分流術、腦室胸腔分流等目前在NPH患者中應用較少;內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為梗阻性腦積水的主要術式。

四、療效評估:

包括主觀評估與客觀評估雙重評價治療效果。手術治療後1、3個月及半年要及時評估步態、認知功能、情緒行為、日常生活能力、尿便功能以及影像變化。之後如果沒有症狀變化可以每年定期複查評估。有症狀變化時隨時就診,及時評估是否需要調壓。

五、術後併發症:

(1)感染相關併發症:顱內感染、切口感染、穿刺道感染、腹腔感染甚至膿毒血症等;

(2)分流系統相關併發症:分流不足或分流過度,分流管堵塞、斷裂、脫出等;

(3)腸粘連梗阻、腸穿孔、膀胱損傷、腹腔假性囊腫、心臟或心包損傷等胸腹腔併發症等;

(4)其他併發症:顱內出血、硬膜下出血或積液、顱內靜脈血栓、癲癇等。

陝中大附院 外四科

避免了再次手術。抗重力閥門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可降低過度分流發生的概率,可能更適合體位經常變動的患者,但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簡單牢靠的定壓閥門也是選擇。②分流閥壓力調整目標:根據分流手術前的腰穿壓力基礎資料,建議術後首次調整壓力循序漸進,不宜過低,以初始壓力下調10~30 mmH2O為宜,後期需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變化等進行動態調節,以達到個體化治療之目的。

(2)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有研究表明,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對NPH患者有明確療效,相對安全,針對患者或家屬不願意經顱手術的情況,可作為VP分流術的替代治療,但缺乏大型前瞻性研究的支持。操作流程相對簡單,且不進行顱內侵入性操作,有較低的感染風險,但其分流效果不穩定,併發症發生率較高。併發症包括:分流管梗阻、腿痛,有腰椎疾病的老年患者高發,故不推薦用於患有腰椎僵直或腰骶部有壓瘡的患者。腰大池腹腔分流的術後管理極其重要,要調整適合的壓力,防止過度分流的發生,尤其是體位變動較大的患者。

(3)其他分流方法: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靜脈竇分流術、腦室胸腔分流等目前在NPH患者中應用較少;內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為梗阻性腦積水的主要術式。

四、療效評估:

包括主觀評估與客觀評估雙重評價治療效果。手術治療後1、3個月及半年要及時評估步態、認知功能、情緒行為、日常生活能力、尿便功能以及影像變化。之後如果沒有症狀變化可以每年定期複查評估。有症狀變化時隨時就診,及時評估是否需要調壓。

五、術後併發症:

(1)感染相關併發症:顱內感染、切口感染、穿刺道感染、腹腔感染甚至膿毒血症等;

(2)分流系統相關併發症:分流不足或分流過度,分流管堵塞、斷裂、脫出等;

(3)腸粘連梗阻、腸穿孔、膀胱損傷、腹腔假性囊腫、心臟或心包損傷等胸腹腔併發症等;

(4)其他併發症:顱內出血、硬膜下出血或積液、顱內靜脈血栓、癲癇等。

陝中大附院 外四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