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智多而仁不足的蕭何

蕭何, 生於西元前257年, 早年間便跟隨劉邦一起征戰四方。 蕭何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劉邦, 為劉邦的霸業獻謀獻計, 是劉邦最忠心的下屬之一。

在劉邦還是秦泗水亭長時, 蕭何便與劉備相熟。 初次相識, 蕭何便認定劉邦不是一個尋常人, 而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兩人年紀相仿, 在蕭何的有心結交之下, 兩人來往日益增多。 當時正逢亂世, 天下豪傑紛紛起義, 反對秦王朝的暴政。 兩人有感於當時的天下之勢, 便聯合眾多有志之士在沛縣起義。 蕭何看準時機, 推薦劉邦為起義軍隊的首領。 在之後的日子裡, 蕭何慧眼識人, 向劉邦推薦了軍事才能傑出的韓信。 而韓信也很給力, 多次取得戰役的勝利。 等到楚漢戰爭之際, 蕭何鎮守關中, 幫劉邦穩定後方, 籌集軍隊所需的糧草, 為劉邦戰勝項羽起了重要作用。

在西漢開國功臣中, 蕭何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

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 只能勉強說他智有餘而仁不足。 蕭何的治國才能毋須多說, 劉邦的評價可以說明一切:“鎮守國家, 安撫百姓, 不斷供給軍糧, 吾不如蕭何”。 尤為重要的是, 他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隨著他的辭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慣例, 甚至他的繼任者曹參對蕭何生前制定的各項法規、方針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樂, 竟然也能政績斐然、國泰民安, 以至於這段膾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傳至今的成語“蕭規曹隨”, 由此可見蕭何的治國才能是多麼的出色, 說起來蕭何對漢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其“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這位曠世帥才由於初期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 而被大材小用, 於是氣得不辭而別,
後被年老體弱的蕭何星夜追回拜為元帥的千古美談。 但令人極為遺憾的是在幫助韓信功成名就以後, 蕭何卻也因為韓信的問題而為後人所詬病, 那就是他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 卻在個人進退利害(可能也是為了避嫌)的考慮下與呂後一起設下圈套謀害了韓信, 於是就有了“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雖然縱觀蕭何的一生, 這個不仁不義的污點也許可以算作瑕不掩瑜, 並不能動搖蕭何作為一代名相的歷史地位, 但錯誤畢竟是錯誤, 也為後世人所不解。

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 蕭何親眼見證了西漢這一全新王朝的建立。 等到天下安定後, 劉邦成為了皇帝, 劉邦感激蕭何對他的幫助, 便封蕭何為丞相, 賞賜他無數的金銀財寶。 但好景不長, 成為皇帝的劉邦開始猜忌那些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 先後殺死了韓信, 英布等人。 眼看著昔日的同僚們, 一個接一個的死去, 蕭何明白終有一日也會輪到自己的。 無奈之下, 蕭何採納了門客的建議, 開始強征百姓的土地,

收斂錢財。 有百姓在劉邦歸朝的途中攔路告狀, 劉邦聽後大怒, 想要殺了蕭何。 但劉邦轉念一想, 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蕭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 那麼現在的蕭何也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 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愛戴他的。 劉邦覺得蕭何以後也不能威脅自己了, 於是就放棄了殺蕭何的念頭。 最後, 蕭何成功的運用自己的智慧, 消除了劉邦對他的疑心。

在漢高祖劉邦重病身亡後,其兒子劉盈成為繼承者,蕭何便又盡力輔佐漢惠帝。比起韓信、英布等人,他最後的結局已經好上太多了,最後,蕭何病逝於西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在其死後諡號“文終侯”。

在漢高祖劉邦重病身亡後,其兒子劉盈成為繼承者,蕭何便又盡力輔佐漢惠帝。比起韓信、英布等人,他最後的結局已經好上太多了,最後,蕭何病逝於西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在其死後諡號“文終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