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新詞:Made in Internet | 寡言健談

與此同時, 小米董事長雷軍借用阿裡巴巴杭州網商大會的場子, 展示了小米之家在印度班加羅爾第一家店的火爆場景。 開業第一天賣了5000部手機, 50米平米的店面擠進了10000人光顧。 因小米最近勢頭回暖所產生的喜悅都寫在了雷軍的臉上, “做零售沒有什麼丟人的, 能用電商的效率去做零售, 那才是牛逼。 ”

6月12日是小米在天貓上開官方旗艦店五周年的日子。 過往的每屆“雙11”, 小米手機總能借助這個流量驚人的線上管道大賺一筆。 但雷軍現在的眼光更多投向了線下。 他自稱小米之家的坪效世界第二。

看來僅次於他的偶像約伯斯的蘋果店。

過去一兩年, 對於這些在互聯網上起家、對線下零售本無經驗的商人而言, 國內零售業態最豐富的上海成為他們做試驗的一片優質田。 在上海東北部最大的商圈五角場, 早年發跡於淘寶的純線上女裝品牌茵曼在巴黎春天開了實體店,

與那些傳統的線下品牌女裝一起賣。 阿裡巴巴內部孵化的盒馬超市已經低調地在上海開了10家店。 前不久它在北京新開的第二家店因客流量太大不得不出於安全考慮採取限流, 甚至暫停營業。

早年利用互聯網高性價比的流量紅利賺了第一桶金後, 這些線上品牌經過多年打拼積累下穩固的資金實力, 這是它們線上上流量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 有能力開實體店的重要基礎。 這個路徑背後的邏輯在於, 永遠以性價比最高的方式獲取流量與顧客, 不管是在手機螢幕上還是在水泥牆裡。

這些商人是跟風嗎?是。 但商業也講究“勢”, 就像小吃一條街、五金一條街一樣, 開在這條街上雖然房租成本高、競爭激烈,

但客流的聚合效應會攤銷掉這些成本。 既然零售業變革是定數, 越早試水越能掌握主動, 越不容易因逆勢而被淘汰。

與製造業相比, 零售業屬於“視窗單位”。 由於與消費者零距離接觸, 它的變化總會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B端製造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變革看似靜悄悄, 但十年來零售端因互聯網衝擊所產生的變革, 會在今後十年作用在製造端, 所受的影響只會更大。

“不管你今天生意做得多好, 回去後都要重新思考你的商業模式。 ”老師出身的馬雲又在“教育”人了。 他在網商大會上說, 阿裡巴巴好比是珠峰爬到6000米的人, 看到的景色和山腳下的人是不同的, 危機感也是不同的。 他有責任告訴這些山腳下的人該怎麼去調整方向。

前兩天剛在Kindle上讀完一本比較晦澀、偏理論的書《矽谷生態圈》。 其中提到, 菌類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之一, 因為蘑菇的龐大的地下部分——菌絲——呈網狀結構且具有高度復原能力。 菌絲是蘑菇的上游, 它們為蘑菇輸送養分, 決定了蘑菇的形態。

同樣, 製造業是零售業的上游, 現在很多行業生產了大量無法被正常需求所消化的商品, 與零售端的需求是割裂的, 就無法發揮菌絲的作用。 上海一家做RFID射頻技術(大多用在)的公司負責人對筆者說, 這兩年接觸了很多倒閉的服裝品牌, 原因幾乎全部是由於庫存積壓導致資金鏈斷裂。 一些品牌也在反思, 如何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瞭解消費者到底喜歡什麼。

物質匱乏、選擇單一的年代, 製造商生產什麼, 消費者就買什麼, 那個年代已一去不復。

這是因為小農生產更多憑藉經驗, 缺乏資料和技術支撐, 但未來的製造業不應該再重複這種低技術含量的迴圈。 約伯斯可以說, 使用者其實不知道需要什麼, 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 但不是所有商品都是那部能夠劃時代的iPhone, 需求端仍掌握了較大的話語權, 固執如蘋果也在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做產品策略微調, 比如更大的螢幕。

如果能把需求前置, 就有可能按需定產, 去掉庫存。 杭州如涵電商搭上了眼下這輪直播熱的便車, 設計師先出幾件樣品, 通過超級網紅和意見領袖強大的粉絲號召力做預售, 再根據預售情況反向跟工廠下訂單。 傳統服裝幾個月的製造週期可以被縮短在十幾天完成,服裝種類翻新很快,還能做饑餓行銷。

這種模式也有局限性。首先,如涵電商位於杭州東北郊,那裡分佈著大量中小型服裝代工廠,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這種其他地方很難具備的產業富集度允許小工廠接電商預售的單,而大型服裝工廠一般成批接單,一個版樣只生產幾百件不划算,況且大工廠的生產線也很難跟得上電商的快節奏;其次,預售嚴重依賴網紅的粉絲影響力,這決定了目標消費者的相對單一性,受眾比較窄,難成大眾品牌。

但這種從需求反推供應鏈的C2B嘗試,或者稱為“零售製造業”的形態為製造業變革提供了一個樣本,也讓工廠端發生轉變。為電商接單的一位廣東工廠主葉國安做了十幾年外貿加工,最近兩年因遭受外貿訂單下滑嚴重的衝擊,他把原來的大車間拆分成幾個小車間,更多為電商企業生產。很多東南沿海一帶的工廠主與他類似,用工廠的閒置流水線和設備接電商小單。阿裡巴巴為此上線了淘工廠平臺,在工廠與網店之間牽線搭橋,平臺收取一定的入駐保證金與驗廠費用。利用生產淡季、閒置設備接散碎的電商件,這才是典型的共用經濟。

未來,電商不再只扮演銷售管道的角色,它通過對消費者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會向上游影響供應鏈、工廠、甚至設計師。就像亞馬遜的一個思路,如果有大量用戶在亞馬遜上購買或點播《唐頓莊園》DVD,那亞馬遜就該親自拍一部反映貴族生活的網劇。從需求反推供給,無論是內容還是商品生產,傳統跨國集團式的生產方式將受到衝擊,快速靈活的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更多的全球生意,以高效而低成本的方式去做e-business。馬雲在這屆網商大會上又造出一個新詞,Made in Internet,所表達的就是這層意思。

當2004年第一屆網商大會首次出現“網商”這個詞,商人們對在網上做生意更多是疑慮和嘲諷。但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一種工具,應用到各行各業。傳統商人現在又感到恐慌,一邊害怕互聯網的衝擊,一邊又想利用好互聯網。今天,互聯網的範圍界定可能是社交、電商、遊戲、搜索、人工智慧等等,未來將是各行各業,隨時隨地。

現在人們已經很少再提線民這個詞,因為智慧手機和4G網路的出現幾乎讓每個人變成了線民,自然就會對這個概念淡化。未來當網商一詞消失,幾乎每個商人的生意都離不開互聯網時,Made in Internet將開啟它的元年。

傳統服裝幾個月的製造週期可以被縮短在十幾天完成,服裝種類翻新很快,還能做饑餓行銷。

這種模式也有局限性。首先,如涵電商位於杭州東北郊,那裡分佈著大量中小型服裝代工廠,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這種其他地方很難具備的產業富集度允許小工廠接電商預售的單,而大型服裝工廠一般成批接單,一個版樣只生產幾百件不划算,況且大工廠的生產線也很難跟得上電商的快節奏;其次,預售嚴重依賴網紅的粉絲影響力,這決定了目標消費者的相對單一性,受眾比較窄,難成大眾品牌。

但這種從需求反推供應鏈的C2B嘗試,或者稱為“零售製造業”的形態為製造業變革提供了一個樣本,也讓工廠端發生轉變。為電商接單的一位廣東工廠主葉國安做了十幾年外貿加工,最近兩年因遭受外貿訂單下滑嚴重的衝擊,他把原來的大車間拆分成幾個小車間,更多為電商企業生產。很多東南沿海一帶的工廠主與他類似,用工廠的閒置流水線和設備接電商小單。阿裡巴巴為此上線了淘工廠平臺,在工廠與網店之間牽線搭橋,平臺收取一定的入駐保證金與驗廠費用。利用生產淡季、閒置設備接散碎的電商件,這才是典型的共用經濟。

未來,電商不再只扮演銷售管道的角色,它通過對消費者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會向上游影響供應鏈、工廠、甚至設計師。就像亞馬遜的一個思路,如果有大量用戶在亞馬遜上購買或點播《唐頓莊園》DVD,那亞馬遜就該親自拍一部反映貴族生活的網劇。從需求反推供給,無論是內容還是商品生產,傳統跨國集團式的生產方式將受到衝擊,快速靈活的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更多的全球生意,以高效而低成本的方式去做e-business。馬雲在這屆網商大會上又造出一個新詞,Made in Internet,所表達的就是這層意思。

當2004年第一屆網商大會首次出現“網商”這個詞,商人們對在網上做生意更多是疑慮和嘲諷。但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一種工具,應用到各行各業。傳統商人現在又感到恐慌,一邊害怕互聯網的衝擊,一邊又想利用好互聯網。今天,互聯網的範圍界定可能是社交、電商、遊戲、搜索、人工智慧等等,未來將是各行各業,隨時隨地。

現在人們已經很少再提線民這個詞,因為智慧手機和4G網路的出現幾乎讓每個人變成了線民,自然就會對這個概念淡化。未來當網商一詞消失,幾乎每個商人的生意都離不開互聯網時,Made in Internet將開啟它的元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