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九安村的安樂生活

本報訊 一度熱點難點問題交織, 村民安居不樂業、上訪不斷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九河白族鄉九安村, 通過黨員帶頭、能人帶動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全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產業, 實現了“久安”。

九安村共有217戶、964人, 是由金安橋、阿海、梨園等3個水電站庫區的鳴音、寶山等2個鄉、4個村、11個村民小組的傈僳族、納西族、普米族搬遷戶組成的移民村。 “剛搬來時, 房子漂亮了, 居住環境優美了, 但產業發展不足, 群眾增收無望。 ”九河鄉黨委書記景燦春介紹, 為了幫助村民解決“能發展”的問題, 移民部門通過實施後期扶持項目,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還給每戶農戶建起了一個大棚。 同時, 選准領頭人, 配強村“三委”班子, 營造了黨員帶頭、能人帶動發展特色產業的良好環境。

日前, 記者冒雨在九安村附近的山坡上採訪, 看到雨中的九安村被白色的塑膠大棚、黑色的遮陰網和綠色的莊稼包圍, 一派生機勃勃的產業發展景象。 踩著紅泥巴, 記者鑽進附近的一個遮陰棚裡, 只見白芨等中藥材長勢喜人。 “這一片, 可以賣幾百萬元。 ”白芨的主人、九安村移民黨員李志文介紹, 他家原來居住在寶山鄉的住古村。 2013年, 他帶頭組建了麗江九安生物開發有限公司, 租賃移民和附近村民的80畝土地種植白芨和牡丹。 去年, 僅付給移民和附近村民的務工費就達40多萬元。

去年, 村黨總支書記和冠軍帶頭回到原住地鳴音鄉仲路村, 種植蘋果298畝。 “全村63名黨員中, 有15人帶頭發展種植業、1人帶頭建立了養豬場。 ”和冠軍介紹, 黨員帶頭種植的中藥材、軟籽石榴、蘋果、車厘子、磨磨香、藜麥, 面積達718畝。 除黨員外, 村裡還有4位能人種植中藥材80畝、藜麥200畝, 1位能人建起了養牛場。

村民王衛國過去是有名的上訪戶。 現在, 他已種植了20畝重樓, 成為發展產業的帶頭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