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家有沒有這樣一位不靠譜的孩兒他爸?

前段時間, 天津大悅城兩個孩子墜樓的新聞爆出後, 朋友圈裡流傳起伊阪幸太郎的一句話: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 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多麼有道理。 熊爹媽的危害並不比熊孩子小, 特別是一個不靠譜的爸爸比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更讓人操心。

一個女同事就經常感歎, 自己生完小孩之後, 操不完的心。 生孩子之前, 全家人都說, 家裡這麼多人還養不活一個孩子。 可生完小孩之後, 她才發現, 交給誰她都不放心。 特別是她老公, 看著他抱孩子的姿勢, 她都膽戰心驚, 更別說讓他單獨帶孩子出門。

養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讓人驚訝的是很多人都覺得養孩子理所當然是女人的事。 生活裡, 不少當媽的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把玩具攤了一地, 沒地方下腳的時候, 就會傳來一個男人的喊聲:“老婆, 收拾一下。 ”

孩子圍著桌子亂跑, 揮舞著筷子的時候,

就會傳來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你這媽是怎麼當的。 ”

這幾年, 人們一直在說中國女人的四大不行: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和守寡式婚姻。 其中, 喪偶式育兒是最可悲的。 伴侶不給力, 狠狠心也能捨棄。 可是孩子你總不能塞回肚子裡吧。

現在的女人都不願意生孩子的一大原因就是丈夫沒承擔。

中國爸爸“偏科”太嚴重

中國媽媽都太全能, 而中國爸爸卻偏科得嚴重。 中國家庭裡爸爸的缺位不是一般的重, 而沒有爸爸的童年隱患重重。

爸爸不見了, 但是孩子心裡的那個位子不能空著, 沒有了爸爸, 孩子就會站在爸爸的位置, 充當他的角色,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家庭裡的角色錯位。

為什麼已經成年的我們, 有時還是不能放下對母親的依賴和過度關注, 或許是因為在一個缺失了父親的家庭裡, 孩子其實是在扮演一個丈夫的角色。

媽媽壓力過大往往造成孩子不幸

提起媽媽, 很多人是又愛又恨的。 明明心裡知道媽媽的不容易, 可就是連好好聊天都很難。 因為中國媽媽的怨婦心態。 中國女性以隱忍堅強著稱, 在外打拼, 經得住腥風血雨, 回到家裡, 還要扮演賢妻良母的形象, 可她們不知道, 在孩子眼裡, 一個成天皺著眉頭的媽媽有多可怕。

前陣子, 有個火爆的帖子《為什麼女生討厭生孩子》。 一個辣媽講述自己“生而不養”的生活,

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帖子裡的主人公在被公婆催生之後, 開始了約法N章的生活。

全家備孕, 一起看育兒書, 由她出題考試, 合格了她才同意生小孩。 生完孩子之後, 她除了健身休息, 養孩子的工作都交給丈夫和公婆, 也不給孩子餵奶, 生活得相當愜意。

很多人說, 這樣的女人根本不配當媽。 但她說的一些話確實挺有道理。

“男性在體力上比女性更有優勢, 難道不應該多承擔一些家務?懷孕的辛苦生產的痛苦他無法幫我承擔, 難道其他方面不該多承擔一些麼?”

而最有趣的是, 沒有24小時保姆一樣照顧孩子的她反而和孩子的關係非常好。 因為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她更有耐心面對孩子的調皮和哭鬧。

比起對生活憤憤不平的怨婦,一個快樂的媽媽顯然對孩子的成長更好。

父愛也需要後天培養

德國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過,在一個家庭系統中,只有每一個成員都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他們的角色,愛才可以自然地流動。

我一直覺得,中國爸爸對孩子的愛一點都不少,他們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愛,更不會表達自己的愛。

本質上說,親子關係也是一種社會關係,沒有人天生就會。父愛也是一種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技能,可大多數中國爸爸頂多算是理論型選手,極少有上手的機會。

顯然,孩子是由父母共同塑造出來的,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參與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對家庭責任的一種承擔,更多的其實是精神上的彼此陪伴。

比起對生活憤憤不平的怨婦,一個快樂的媽媽顯然對孩子的成長更好。

父愛也需要後天培養

德國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過,在一個家庭系統中,只有每一個成員都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他們的角色,愛才可以自然地流動。

我一直覺得,中國爸爸對孩子的愛一點都不少,他們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愛,更不會表達自己的愛。

本質上說,親子關係也是一種社會關係,沒有人天生就會。父愛也是一種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技能,可大多數中國爸爸頂多算是理論型選手,極少有上手的機會。

顯然,孩子是由父母共同塑造出來的,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參與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對家庭責任的一種承擔,更多的其實是精神上的彼此陪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