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故事:兒子教媽媽

今天去超市回來的路上, 因為提著很重的東西, 再加上太陽熱辣辣的照著, 感覺腿軟軟的, 走不動, 我對兒子說:我很累, 兒子你累嗎?

他說:我也很累, 不過媽媽, 你感到累時就想想其它有趣的事情, 就不會覺得累了。 我做操的時候, 覺得沒意思, 我就開始想有趣的事情, 那樣沒有意思的早操很快就過去了。

我問他:那你做操時會做錯麼?他說:會做錯, 但我回過神來, 就絕不會出錯。

對待痛苦無聊不用動腦的事情, 轉移注意力是減輕不好體驗的一種方法。 我想起那個著名的延遲滿足試驗, 那些在15分鐘內忍住不吃美味的孩子, 就是靠轉移注意力成功贏得雙倍獎勵的。

兒子在超市裡面買了兩盒自己喜歡的拼裝, 回家後, 就立刻投入了組裝的狀態。 只見他對照圖紙, 一點一點的拼著, 兩個小時後, 終於拼好。

我笑他:你這速度也太慢了, 就這麼小個東西, 你竟然用了那麼長時間。

兒子等我說完, 就停下來, 對我說:那你拼拼試試, 看你能用多長時間把它拼好。

被孩子逼到這份上, 我只得一試, 想起蕭秋水說的一句話:遇到的事情要親自做一次。 想到這兒, 我努力讓自己沉下心來, 照著說明書, 一點點的裝。

在裝的過程中,

我發現自己的想像力, 其實是蠻差的, 特別是空間想像力, 看著說明書的組裝圖, 有時卻看不懂圖表示的什麼意思;有時候面對雜亂的零件, 我卻找不到需要的部件;有時候找的小部件拼在一起, 卻感覺到不對勁。

兒子在身邊認真地指導:媽媽, 你這樣不對, 你看著, 應該這樣拼。 他那麼認真儼然一位小老師, 他早已把我笑他的事情拋到腦後, 不計前嫌的教著我。 隨著玩具的一點點的拼起, 時間也一點點地消逝。 當我在兒子的幫助下, 拼起一個完整的玩具時, 兩個小時已經過去。

從這一刻起, 我告訴自己:不要再取笑別人, 因為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好。 如果自己有相應的優勢, 就像兒子一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 只需要伸出援助之手即可;如果沒有則要以寬容的心態給予祝福和鼓勵就好。

昨天買的拼裝玩具, 回來後兒子就開始按圖片裝裝了拆, 拆了裝, 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次, 歷時五個小時。

今天早上又開始忙活這兩個裝。 還是按說明書拼了拆, 再拼, 這樣反復進行了兩次, 然後把圖紙扔掉, 把兩個玩具的零件混在一起, 開始了新的拼裝。 這次沒有圖紙, 完全跟你自己對零件的把握, 和自己的想像進行組裝, 只見他拼出河馬, 鴨子, 長頸鹿、霸王龍、潛水艇、飛機……創造也是一種樂趣, 他樂在其中的拼了一天。

開始時不知道怎麼拼出玩具的樣子, 那就按照說明書一遍遍做, 多做幾次, 直到熟悉於心, 找出其中的規律, 最後擺脫圖紙, 進行自我創新,

創造出帶有自己風格的作品。

學習不也是這樣嗎, 在不懂的領域, 先學習老師的方法, 一遍一遍的練習, 直到學通, 然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最近幾天老停水, 兒子有了第一天停水的經歷, 第二天早早起來, 就開始接水, 先往飲水機的淨水桶倒水, 一次一點, 直到把淨水桶裝滿, 接著把洗衣盆、洗臉盆也都裝滿了水。 忙碌大半天后, 兒子自豪地對我說:媽, 你看我把水都接滿了, 這樣, 停水的時候我們就有水喝, 還能有水洗手洗臉, 看我多聰明。

有了一次不好的經歷, 就懂得防患於未然, 未雨綢繆, 這是孩子從生活中學到的智慧。

曾幾何時, 我們總以家長自居, 總覺得自己比孩子多長了幾十年, 就覺得我們過的橋都比他們走過的路多, 我們的經驗比孩子豐富,所以孩子必須聽我們的,殊不知我們的經驗大多都是無效的,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要不然,我們不就事業有成,成績卓著了嗎?

小小的孩子利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和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們的應對方式和學習方法,有些是我們成人後花錢向別人學習得來的,卻不知孩子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正確的做事方法。

只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太小,什麼都不懂,所以我們不屑向他們學習,認為他們事事必須受我們的控制才對。

可是想想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教會自己說話,學會自己走路,他們最初的成長不都是遵從了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嗎?

只是後來,他們的學習方式受到了我們太多自以為是的干擾,從而束縛了他們最有效的探索這世界的方式。

(故事完)

我們的經驗比孩子豐富,所以孩子必須聽我們的,殊不知我們的經驗大多都是無效的,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要不然,我們不就事業有成,成績卓著了嗎?

小小的孩子利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和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們的應對方式和學習方法,有些是我們成人後花錢向別人學習得來的,卻不知孩子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正確的做事方法。

只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太小,什麼都不懂,所以我們不屑向他們學習,認為他們事事必須受我們的控制才對。

可是想想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教會自己說話,學會自己走路,他們最初的成長不都是遵從了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嗎?

只是後來,他們的學習方式受到了我們太多自以為是的干擾,從而束縛了他們最有效的探索這世界的方式。

(故事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