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五代十國朝代更替那麼快,宋朝卻能結束亂象

先來看看五代分別是怎麼滅亡的:後樑朱家, 雖據正統, 只能算個比較成氣候的割據, 北方都未統一, 家族內訌, 外有宿敵, 為宿敵沙陀李家所滅。 後唐李家, 初有統一之相, 破前蜀, 卻無法掌控大藩, 兼有皇族內訌兩次導致中外離心, 最後為藩臣結連契丹所滅。 後晉石家, 割讓燕雲, 北方屏障全失, 二代卻又與契丹外交不利, 為契丹所滅。 後漢劉家, 最短命的一個, 為大將兵變所滅。 後周郭家, 已有統一趨勢, 西收後蜀四州、東收淮南十四州、北複三關, 卻仍是被禁軍大將兵變所篡。 其實五代不止滅了五次, 有些只是沒改姓沒改國號而已。

比如後唐李嗣源取代李存勖, 李從珂取代李從厚, 李嗣源和李從珂都是義兒(養子)身份, 本是外姓, 只要養父還有親兒子就根本沒有嗣位的資格。 孤立地看起來, 似乎每次改朝換代確實挺偶然的, 但你看看北宋為什麼沒有成為六代就知道這也不是偶然。

五代相繼滅亡的直接原因總結一下無非幾點:1、蕭牆之患:皇族內部野心家太多, 親骨肉、義兄弟, 統統靠不住, 況且就算順利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也靠不住, 因為兒子很可能不成熟。 2、肘腋之患:禁軍大將兵權太重。 3、藩籬之患:重鎮的節度使權力太大和資源太多。 4、虎狼之患:契丹, 後樑後唐時代中原尚能與之爭鋒, 自幽雲拱手相讓之後, 中原對契丹的弱勢局面已成。 南方割據的隱患較小, 可以說北方政權的實力確實高於南方任何單一政權, 但在周世宗把南方最具實力的兩個政權打服之前, 中原的實力還不足在整體上碾壓南方。

再看看北宋為什麼沒有成第六代?趙匡胤在趙普的輔佐下有針對性的做了四件事:1、收禁軍大將兵權, 讓資歷淺、好掌控的人典禁兵;(徹底解決肘腋之患)。 2、逐步架空了藩鎮的兵權、財權、人事權, 最終把節度使變成了空殼子;(徹底解決藩籬之患)。 3、定下先南後北的國策, 對契丹採取守勢, 對南方各個擊破。 而且很巧妙地利用南方的親宋政權,

使南方無法組成聯盟與北方抗衡(暫時不觸發虎狼之患, 先易後難, 吞掉南方充實自己)。 4、為確立趙光義的儲君地位, 有意壓制自己的兒子的地位。 (避免了蕭牆之患, 雖然並不完美)。

可以說趙匡胤和趙普是認真總結了五代滅亡的教訓,

全方位地弄出了一套整改方案, 才成功地讓新生的宋朝避免了夭折。 若宋初沒有做出這些改變, 宋也十有八九要成為“後宋”(前有南朝劉宋), 趙匡胤屬於火箭躥升資歷尚淺, 心中不服的大有人在。 若是不收兵權、不制節鎮、動輒招惹契丹、把趙光義曬在一邊、死後德昭甚至德芳即位, 二代而亡的命運很難避免。 兩宋300多年國祚, 時刻不忘“祖宗之法”, 都是上面這五個短命的老師留下的血淋淋教訓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