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黃帝的來孫、顓頊的曾孫、大禹的兒子他是中國古代家天下的開始

相傳三皇五帝時期, 黃河氾濫, 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 任崇伯和夏伯, 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 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 最終獲得了勝利。 因為大禹功勞甚大且在民間威望卓著, 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

其實禹是黃帝的玄孫, 顓頊的孫子, 並不是白身。 這一點有點像火影裡邊的綱手姬, 初代火影是她爺爺、二代火影是她叔叔、三代火影是她師傅。 不管怎麼說, 任然沒有父傳子、子傳孫, 因此屬於禪讓。

禹死後, 他的兒子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 將其擊敗後繼位, 中國因此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 自此, 宣告原始社會結束, 開始了奴隸社會, 奴隸制的封建王朝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 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 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 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發展。 於是啟成為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比始皇帝更早)。

他放棄陽翟, 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 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 此後, 又通過甘之戰, 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 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 在位晚期, 發生了武觀之亂, 以至政局動盪。 他一生四處征戰, 最終病死, 葬于安邑附近。

傳說禹本來要按照禪讓制傳位給皋陶, 結果皋陶早亡, 就決定傳給皋陶子伯益。 史籍記載:“禹子啟賢, 天下屬意焉。 及禹崩, 雖授益, 益之佐禹日淺, 天下未洽。 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 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 是為夏後帝啟。 ”

禹死後啟按照堯舜禪讓和舜禹禪讓的慣例避位,

讓伯益作君主。 結果卻是諸侯也離開伯益的根據地到啟的根據地, 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啟, 隨即啟即位。 此後,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武則天改國號周時, 追尊啟為齊聖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