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推拿——補腎實戰操作手法與治療疾病

1、腎經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側, 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成一直線。

【手法】 醫師用推法, 自掌根推至小指尖稱補腎經(圖3-3);反之稱清腎經(圖3-4)。

【次數】 推300~500次。

【作用】 滋腎壯陽, 溫養下元, 強壯筋骨, 清熱利尿。

【主治】先天不足, 久病體虛, 五更泄瀉, 遺尿, 咳嗽, 喘息, 癲癇, 目赤, 膀胱濕熱, 小便淋濁刺痛。

【臨床應用】在臨床上實際應用中, 腎經宜補不宜清, 需要用清法時, 一般用清小腸代替。 補腎經能滋腎壯陽、強壯筋骨,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體虛、五更泄瀉、久瀉、遺尿、喘息等, 多與補脾經、揉二馬、推三關等合用。 清腎經能清利下焦濕熱, 主治膀胱蘊熱、小便赤澀、腹瀉、小兒腎炎等, 常配伍掐揉小天心、清小腸、推箕門等。 推脾經、推心經、推肝經、推肺經、推腎經五法統稱推五經, 專治五臟病變, 據臟腑虛實, 或用清法, 或用補法, 靈活應用。

2.腎紋

【位置】 手掌面, 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 醫師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之,

稱揉腎紋(圖3-5)。

【次數】 揉300~500次。

【作用】 祛風明目, 散結熱。

【主治】 目赤腫痛, 鵝口瘡, 熱毒內陷, 高熱驚厥, 瘀結不散等症。

【臨床應用】主治目赤腫痛及熱毒內陷、鬱熱不散所致高熱、呼吸氣涼、四肢逆冷、鵝口瘡等症。 多與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分陰陽等合用。

3.腎頂

【位置】 在小指頂端。

【手法】 醫師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 稱揉腎頂(圖3-6)。

【次數】 揉300~500次。

【作用】 收斂元氣, 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 盜汗, 解顱等。

【臨床應用】本穴為止汗要穴。 對自汗、盜汗、大汗淋漓者有良效, 陰虛盜汗配揉二馬;氣虛自汗配補脾經、補肺經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