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人類文明像是一顆包心菜,而我們與世界之間則隔著一層家電

人類文明像是一顆包心菜。

10000年前, 農耕時代造就了第一代“文明之殼”——

食譜、城邦、國家、宗教。

200年前, 工業時代造就第二層“文明之殼”——

公路鐵路、機器、金融、大眾傳播。

現在, 第三代“文明之殼”正在成型——

互聯網。

每一代文明之殼都是一個新的層級, 不取代舊的, 只是往上疊加。

不存在什麼純粹的自然。

我們只是在一個多層作業系統上運作的一個小程式。

文 | 汪民安

在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

人們越來越依賴機器帶給生活的便利, 也越來越難以擺脫機器對自己的操控。 汪民安以文化研究的視角、“非學院”的語言, 為大家最熟悉的每一件電器寫了個小“傳記”, 思考“物”的生與死。 在這個時代, 機器對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們是否無法逃脫馬克思和盧卡奇所論述的“機器對人的異化和物化”?

洗衣機

——衣服是許多婦女的快樂, 而洗衣服則是對這種快樂的損耗。 購買衣服和清洗衣服是兩個爭鋒相對的經驗極端。

——為什麼洗衣服能夠被機器代替而做飯卻不能?洗衣服是手的勞作。 不過, 洗衣服幾乎從未被看做是一門手藝。 人們很少會說, 她熱愛洗衣服, 擅長於洗衣服。 從來不會出現一個洗衣大師這樣的標杆性人物。

如果手的行為並不帶有藝術意味的話, 它大概就能被機器所取代。 也可以說, 機器能夠在藝術匱乏的地方大行其道。

冰箱

——人們從冰箱中拿出來一塊肉, 需要把它融化, 讓它重新恢復到肉的柔軟狀態, 但是, 人們很少想到它的前世今生。 仿佛這塊肉的基本形態是石頭, 仿佛它的最初的發源地是冰箱, 仿佛是冰箱創造了這塊肉。 人們不會對這塊曾經是屍體的肉產生驚恐。 冰箱掩蓋了它曾經的死亡。

電燈

——電燈, 是對黑暗和光明輪回的前所未有的干擾。 它阻止和打斷了這一輪回。 它大量地佔用了睡眠的時間。 電燈將白天拉長, 有時候被無限地拉長, 它充斥和佔領了整個夜晚。 夜晚再也不必然歸屬於睡眠。

手機

——手機或許不是人的一個單純用具。

實際上, 它已經變成了人的一個器官。 手機似乎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 它長在人們的手上, 就如同手是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一樣。 人們丟失了手機, 就像身體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器官, 就像一台機器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配件一樣。

收音機

——收音機使得耳朵從整個人的社會形象中解脫出來。 耳朵, 在許多情況下, 是一個狡猾的表演道具……聲音, 通常來自人體的外部, 是作為他者強行地闖入你的耳朵中。 但是, 收音機的聲音, 你可以控制住它, 在這個意義上, 你是這聲音的起源。 耳朵第一次成為聲音的主人, 它獨立於聲音, 並從聲音那裡獲得了自由。

電視機

——觀看電視, 仿佛同時置身于兩個時空地帶:家中的此時此刻,

電視事件的此時此刻。 電視事件的具體性和觀眾的具體性發生了錯位。 電視, 將一個人陷入了兩種分裂的時空狀態中:在家中又不在家中;在事件現場又不在事件現場。

——一個試圖用自己的身體, 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電視)去看世界的人, 有時候恰恰被世界的車輪所拋棄:一個關上電視出門旅行的人, 通常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 等他回到家中打開電視機, 才發現歷史似乎又展開了新的篇章。

電腦

——電視機是觀看機器;汽車是運輸機器;微波爐就是食物加熱機器;空調是調節空氣的機器。 而電腦是一種什麼機器?人們難以馬上給它一個功能定義。 它可以繳費, 可以訂票, 可以購物, 可以視頻, 可以寫作, 可以打遊戲——它幾乎無所不能——電腦是各種機器的進化以及對不同類型機器所作的綜合, 它對各種機器進行收編,從而成為一種總機器。人們或許擁有相同品牌和相同型號的電腦,電腦行為卻截然不同,每個人賦予電腦不用的意義,仿佛他們擁有的不是同一種機器。

它對各種機器進行收編,從而成為一種總機器。人們或許擁有相同品牌和相同型號的電腦,電腦行為卻截然不同,每個人賦予電腦不用的意義,仿佛他們擁有的不是同一種機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