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戊戌變法前的清宮內幕:慈禧母子哀甲午之殤,淚水背後分歧加劇

1895年, 中日簽署《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 舉國上下頓時一片譁然。 當時京城正好舉行會試, 各省舉人聞訊後大為激憤, 他們公推康有為上萬言書, 提出“遷都練兵變法”三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 也是維新變法的開端。

康有為

大約是受到廣大天子門生的感召, 翰林院八十三人和內閣官員上百人聯名上奏, 口徑一致:反對和約。 而前線的宋慶、李秉衡等將領也紛紛上書要求拒約再戰, 一時間, “對日不可示弱”的言論甚囂塵上。 此時此刻, 人在紫禁城內的慈禧太后, 又在做什麼呢?

據兩江總督劉坤一回憶, 甲午戰敗後, 慈禧與光緒在接見他的過程中也曾母子對泣, 淚流滿面, 並非全無心肝。 可想而知, 北洋水師乃洋務運動三十年之重要成果, 而今毀於一旦, 作為執政者, 哪有不心痛的?

慈禧與光緒

然而慈禧太后畢竟是歷經數十年大風大浪的政壇鐵娘子, 面對滔滔不絕的輿論, 她已然做好了獨自咽下這枚苦果的準備。 或許在她看來, 只要政權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切錯誤都能通過未來的努力得到彌補, 可年輕的光緒帝則全然不會依附這種保守的想法, 在他看來, 一場自上而下的體制改革,

已經迫在眉睫。

光緒帝劇照

條約簽署前, 慈禧的寵臣孫毓汶曾多次拿著和約草案請求光緒帝批准, 當時, 在海軍已覆、陸戰不能的情況下, 光緒思前想後, 萬般無奈之下才批准了對日和談。 結果, 外交使團赴日一行後, 《馬關條約》的喪權辱國已成定局,

倭寇出盡了風頭, 而作為替罪羊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也從權力的巔峰跌落下來, 成了萬人痛駡的“賣國賊”, 堂堂大清帝國竟然淪落至此, 是光緒帝萬萬沒有想到的!

慈禧劇照

痛定思痛後, 他決定接受譚嗣同等維新志士的意見, 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變法,

而與此同時, 慈禧也覺察到了光緒及帝党維新派的動向, 一場暗潮湧動的政治鬥爭在清宮中悄然拉開了序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