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歸晉:司馬懿家取代曹魏

鄧艾進入成都, 仿效東漢鄧禹的故事, 拜劉禪為車騎將軍, 太子諸王各有封職, 讓劉禪送信到劍閣, 令薑維投降。 姜維卻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向鐘會投降。 鐘會和鄧艾的矛盾越來越深。

司馬昭既防鄧艾, 又要防鐘會。 他于景元五年(西元264年)正月誣鄧艾謀反, 先請魏帝下詔將鄧艾解押進京治罪, 命鐘會進兵成都;一面令賈充率兵進入斜穀, 奉著魏帝屯兵長安。

這時, 姜維和鐘會已經達成了默契。 鐘會借郭太后病亡的消息傳來時突然叛亂, 將鄧艾父子收監, 同時羈押住鄧艾的部下。 沒想到魏國護軍胡烈的兒子胡淵在外面召集了幾萬亂兵, 突然殺進殿來。

鐘會被亂箭射死, 薑維舉劍自刎。 胡烈等人也穿屋而出, 一同行兇, 不但姜維的家屬盡遭屠戮, 甚至蜀太子劉 和蜀將數人也被害, 百姓死亡無數。

鄧艾的舊將飛馬追上鄧艾, 父子二人才又回到成都卻在綿竹被部將田續所殺。 原來, 田續前次過陰平時被鄧艾羞辱, 心中忌恨, 這次奉衛 之命殺死鄧艾父子, 免得鄧艾後來報仇。 賈充進蜀後, 將劉禪等人遷到洛陽, 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 席間演奏蜀樂, 隨從都十分傷感, 只有劉禪喜笑顏開。 司馬昭問劉禪:“你思念蜀國嗎?”劉禪回答說:“此間樂,

不思蜀!”劉禪雖然昏庸, 卻讓人沒有殺機, 因此能夠安享餘生, 到晉朝泰始七年(西元271年), 方才病終, 倒也活了六十五歲。

再說吳王孫休(孫權第六子)繼位六年, 曾經派大將軍丁奉和偏將丁封、孫異, 支援壽春和沔中的蜀兵, 後來見蜀國滅亡, 心中憂愁, 在蜀亡後的下年七月得病而死。 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見太子年幼, 當即決定立烏程侯孫皓為皇帝。 朱皇后十分柔順, 自然沒有主見, 於是迎孫皓繼位, 改永安七年為元興元年(西元264年), 尊朱皇后為皇太后。 孫皓卻不許, 另立母親何氏為太后, 封前任太子為豫章王, 立滕氏為皇后。

孫皓開始還有些賢明, 後來驕淫無道, 沉湎于酒色, 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十分後悔, 結果招來孫皓的不滿, 殺死兩人, 逼死朱後和她的兩個兒子。

此時, 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平蜀有功, 一班趨炎附勢的大臣趁機讓他取代皇帝。 鹹熙二年(西元265年)五月, 司馬昭立自己的兒子司馬炎為世子, 隨後稱太子。 八月, 司馬昭死, 司馬炎襲封為相國、晉王,

升司徒何曾為晉丞相, 驃騎將軍司馬望為晉司徒。 魏帝曹奐名為人君, 早與傀儡無異, 左右侍臣都是司馬氏的爪牙, 好容易在位六年, 還是司馬昭不肯接受禪讓, 才拖到現在。 咸熙二年十二月, 司馬炎在洛陽南郊修築禪壇, 接受魏帝曹奐的禪讓, 改國號為晉朝。 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他即改年號為泰始, 廢魏帝曹奐為陳留王, 即日遷居金墉城。 曹奐含淚而去, 沒多久又遷到鄴城, 在晉太安元年(西元302年)壽終正寢, 追諡為元皇帝。 廢齊王曹芳為邵陵公, 死後追諡為厲。 其餘的魏氏諸王, 皆降封為侯。

武帝司馬炎派征南大將軍羊祜鎮守襄陽。襄陽與吳國接壤,吳主孫皓粗暴淫逸,貪杯好色,大失民心。羊祜本想乘機攻打東吳,但吳國左丞相陸凱是個很難對付的忠臣良將,所以不敢輕易進軍;等到陸凱去世了,羊祜再上表武帝,可他自己不久後便染病身亡了。

羊祜去世,孫皓樂得高枕無憂,夜夜笙歌,宴會群臣,還設置黃門郎十餘人。黃門郎就好似今天的間諜,專門監視那些喝醉酒失言的官員,一旦被揪出來就施以酷刑,弄得生不如死,成為廢人。晉益州刺史王濬,察知東吳的情況後上奏朝廷,希望能迅速出征。武帝召集群臣商議此事,賈充、荀勖等仍然極力反對,只有張華記得羊祜的話,贊成王濬的提議。

晉咸寧五年(西元279年)十一月,武帝採納張華的意見,任命張華為計算支出的尚書,太尉賈充為大都督,總領各軍,即日大舉進攻東吳。

已進一步被封為龍驤將軍的王濬領命後火速率軍乘舟東下,直抵丹陽,生擒吳國丹陽監盛紀。一鼓作氣的王濬軍隊順流而下,卻被吳國建平太守吾彥設置于江中的鐵索攔住了。不過這對早有準備的王濬來說並不是難題。他親自研究了這裡的地勢情況後,便想出了破鐵鍊陣的方法。第二天,他先派人做了十個大筏,上面綁滿草人;接著讓善水者在水中牽著大筏先行,遇到鐵錐,就用火炬和麻油點火燒毀鐵鎖,船就沒有了障礙。如此一來,軍隊便可長驅直下,不可抵擋。咸寧六年(西元280年)春天,王濬和廣武將軍唐彬率軍到達東吳的要塞西陵,迅速攻下城池,再乘勝攻下荊門、夷道二城,生擒吳國監軍陸晏和水軍統領陸景。江東由此大震,吳平西將軍施洪等也只有見機投降了。

鎮南大將軍杜預巧用計謀,將吳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晉安東將軍王渾那邊也大敗吳軍;還有胡奮、王濬和王戎,一併攻下夏口、武昌。晉軍戰船大舉東下,所向無敵。可惜春季雨水瘋長,賈充便乘機提議罷兵,其實無非嫉妒他人功高罷了。幸好武帝沒有聽從賈充的言語。杜預這廂仍直接帶領各個統帥,揮軍直至秣陵。

東吳派遣丞相張悌及督軍沈瑩等率軍三萬,渡江迎戰。他們心知肚明,若是這一仗打敗了,東吳就大勢已去,於是個個奮勇迎戰。但仍不敵驍勇善戰的晉軍,結果還是大敗。三月,晉將軍王濬,聽聞前方得勝的消息,便自武昌乘舟東下,直到建業。

看來要滅吳國只是囊中取物了,但是這其中還出現了不少插曲。比如王濬初下建平的時候是受杜預管制的,而到建業時按規定又該受王渾管制。當時王濬到達西陵時,杜預命令他直接攻打秣陵。王濬隨即順流而下,將自動請降的吳國遊擊將軍張象收納,再直驅建業。王渾的特使邀請王濬去商議戰事,而王濬卻以風大不便停泊搪塞。王渾因此懷恨在心了。

這時吳主孫皓早已嚇得無計可施。他心亂如麻,得知晉將王濬已經逼近都城,還有晉琅琊王司馬伷從塗中進兵,馬上就要抵達近郊了。眼看朝不保夕,孫皓不得已下令起草降書,給王濬送去,並向司馬伷送交璽綬。王濬接到了降書,仍不甘休,仍率軍攻入都城,將吳主孫皓遣入自己營中,以禮相待。

王渾和琅琊王司馬伷會合後將孫皓送入晉都,武帝下旨給孫皓賜爵,所有東吳的官員都量才而用。

這樣“三國”就被徹底地畫上了句號。“三國”從西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起,到280年吳亡止,共曆六十一年。

書房記專稿/轉載聯繫書房記公號;關注我們的新媒體矩陣:書房記、IP影視匯、秦知道,聽小編給你聊讀書、諞歷史、談文學IP與影視劇!

武帝司馬炎派征南大將軍羊祜鎮守襄陽。襄陽與吳國接壤,吳主孫皓粗暴淫逸,貪杯好色,大失民心。羊祜本想乘機攻打東吳,但吳國左丞相陸凱是個很難對付的忠臣良將,所以不敢輕易進軍;等到陸凱去世了,羊祜再上表武帝,可他自己不久後便染病身亡了。

羊祜去世,孫皓樂得高枕無憂,夜夜笙歌,宴會群臣,還設置黃門郎十餘人。黃門郎就好似今天的間諜,專門監視那些喝醉酒失言的官員,一旦被揪出來就施以酷刑,弄得生不如死,成為廢人。晉益州刺史王濬,察知東吳的情況後上奏朝廷,希望能迅速出征。武帝召集群臣商議此事,賈充、荀勖等仍然極力反對,只有張華記得羊祜的話,贊成王濬的提議。

晉咸寧五年(西元279年)十一月,武帝採納張華的意見,任命張華為計算支出的尚書,太尉賈充為大都督,總領各軍,即日大舉進攻東吳。

已進一步被封為龍驤將軍的王濬領命後火速率軍乘舟東下,直抵丹陽,生擒吳國丹陽監盛紀。一鼓作氣的王濬軍隊順流而下,卻被吳國建平太守吾彥設置于江中的鐵索攔住了。不過這對早有準備的王濬來說並不是難題。他親自研究了這裡的地勢情況後,便想出了破鐵鍊陣的方法。第二天,他先派人做了十個大筏,上面綁滿草人;接著讓善水者在水中牽著大筏先行,遇到鐵錐,就用火炬和麻油點火燒毀鐵鎖,船就沒有了障礙。如此一來,軍隊便可長驅直下,不可抵擋。咸寧六年(西元280年)春天,王濬和廣武將軍唐彬率軍到達東吳的要塞西陵,迅速攻下城池,再乘勝攻下荊門、夷道二城,生擒吳國監軍陸晏和水軍統領陸景。江東由此大震,吳平西將軍施洪等也只有見機投降了。

鎮南大將軍杜預巧用計謀,將吳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晉安東將軍王渾那邊也大敗吳軍;還有胡奮、王濬和王戎,一併攻下夏口、武昌。晉軍戰船大舉東下,所向無敵。可惜春季雨水瘋長,賈充便乘機提議罷兵,其實無非嫉妒他人功高罷了。幸好武帝沒有聽從賈充的言語。杜預這廂仍直接帶領各個統帥,揮軍直至秣陵。

東吳派遣丞相張悌及督軍沈瑩等率軍三萬,渡江迎戰。他們心知肚明,若是這一仗打敗了,東吳就大勢已去,於是個個奮勇迎戰。但仍不敵驍勇善戰的晉軍,結果還是大敗。三月,晉將軍王濬,聽聞前方得勝的消息,便自武昌乘舟東下,直到建業。

看來要滅吳國只是囊中取物了,但是這其中還出現了不少插曲。比如王濬初下建平的時候是受杜預管制的,而到建業時按規定又該受王渾管制。當時王濬到達西陵時,杜預命令他直接攻打秣陵。王濬隨即順流而下,將自動請降的吳國遊擊將軍張象收納,再直驅建業。王渾的特使邀請王濬去商議戰事,而王濬卻以風大不便停泊搪塞。王渾因此懷恨在心了。

這時吳主孫皓早已嚇得無計可施。他心亂如麻,得知晉將王濬已經逼近都城,還有晉琅琊王司馬伷從塗中進兵,馬上就要抵達近郊了。眼看朝不保夕,孫皓不得已下令起草降書,給王濬送去,並向司馬伷送交璽綬。王濬接到了降書,仍不甘休,仍率軍攻入都城,將吳主孫皓遣入自己營中,以禮相待。

王渾和琅琊王司馬伷會合後將孫皓送入晉都,武帝下旨給孫皓賜爵,所有東吳的官員都量才而用。

這樣“三國”就被徹底地畫上了句號。“三國”從西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起,到280年吳亡止,共曆六十一年。

書房記專稿/轉載聯繫書房記公號;關注我們的新媒體矩陣:書房記、IP影視匯、秦知道,聽小編給你聊讀書、諞歷史、談文學IP與影視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