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皇帝的三大反腐策略,官場清明了,自己卻落得裡外不是人

打江山要靠槍桿子, 那麼, 治江山就得抓錢袋子, 隨著《人民的名義》的熱播, 掀起一股反復熱潮, 而縱觀歷史, 朱元璋為了反腐, 殺了五萬官員, 致使當時朝廷機構癱瘓, 而雍正為了反腐, 更是惹來一世駡名, 落得個“抄家皇帝”的稱號, 而雍正反腐的三大策略, 也落實了那句話——上不封頂, 下不封底。

一是上不封頂, 皇親與庶民同罪

據歷史記載, 雍正的十二弟履郡王曾做過內務府主管, 導致內務府虧空, 為了表示反腐的決心, 雍正果斷的向自己的這位弟弟下手了, 最後為了還錢履郡王只好將家中器物當街變賣抵還,

因此, 反腐的巨幕才算拉開, 但雍正也落下了個刻薄兄弟的名聲。

二是抄家, 抄到子孫後代山窮水盡

雍正下令, “一旦落實嘆服罪名, 絲毫看不得往日情面、眾從請托, 務必嚴加議處。 追到水盡山窮處, 畢竟叫他子孫做個窮人, 方符朕意。 ” 於是全國掀起抄家浪潮, 如果有畏罪自殺的, 那就直接抄親戚家, 子孫家, 直到將虧欠的贓款換回來, 從此, 雍正又被稱為抄家皇帝。

三是密折制度, 安插暗探

單是反腐是不行的, 還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監察制度, 於是雍正于1723年成立了獨立的核查審計機關“會考府”, 同時暗中安插密探, 四處巡訪, 建立密折專奏制度, 直達天聽, 一有發現可直接彙報, 甚至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於是當時的官員那是如履薄冰,

雍正因此落下個懷疑誅忠的惡名, 甚至民間流傳出雍正親自設計的殺人工具——血滴子的傳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