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教經驗|個別的工作慣性和結構,自閉症兒童也可以有

自閉症的孩子是固執而可愛的, 在進入他們的世界之前, 我們可能會因他們僵化的行事風格而為之氣結, 然而結構化教學使得他們的這項缺點變得可貴並可控制, 進而成為他們日後適應職場生活的一項利器。

為了協助他們日後適應社會生活, 指導自閉症孩子建立一個工作的慣性和結構是很重要的。

工作慣性便是“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的工作結構。 我們可以在個別學習桌旁邊放置書架或方格櫃, 既可以隔絕易分心的事物, 也可將裝著教具工作籃或整理盒依序放置在架子上。

我們要準備一個盒子, 在盒上標示顏色、形狀、圖片或數位, 孩子桌上也有一組提示卡, 可用以配對和盒上相同的顏色、形狀、圖片或數位, 來依序拿取工作籃。 每完成一組工作, 就將教具收放到身旁的一個完成籃中。

個別工作的結構可包括四個重點:

現在應該做什麼工作?

工作的份量有多少?

怎樣才知道做完了?

做完了之後做什麼?

自閉症的孩子經常弄不懂什麼叫做“完成”工作?

如果沒有清楚的提示, 他們不是需要成人一再提醒催促, 就是重複同一動作而不知道何時該停止。 因此, 我們協助他們建立的工作結構必須清楚的傳達一個“工作完成”的訊息, 即“撕完了卡片"就代表工作完成了。

如果希望自閉症的孩子日後能養成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可以將一份工作做簡單分析, 擬定一個逐步完成的步驟, 再用視覺的提示(如:數位、文字、符號、圖片、照片等等。 )來引導孩子依提示完成工作, 而這些提示卡片是按照“由左而右”或“由上到下”的方式來排列的, 背後貼了小片的黏扣帶, 可視孩子的工作習慣來決定呈現在桌面或牆上的方式, 當孩子依提示學會了一樣工作之後, 便可以慢慢減少卡片的提示, 直到他可以獨立完成該工作。

如果在一堂課中依次有四個重點工作, 例如:配對圖片和詞卡、朗讀課文、練習寫字和抄聯絡簿, 教師可依學生的能力用文字或圖片表示出來, 製成“活動順序提示卡”, 如果學生已養成工作的慣性, 老師也可以只用實物、圈圈、整理盒的顏色或數字卡來呈現工作的數量。

每一份工作會有循序漸進的學習步驟, 教師可用圖解或文字說明的方式來呈現提示,

製成“工作內容提示卡”, 逐步引導孩子學會該技能, 再慢慢消褪卡片的協助。

熟悉了一套工作的系統之後, 自閉症的孩子便不太容易遺忘, 他們瞭解了自己應該做什麼?如何完成工作?並進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且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本文轉載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