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袁世凱被趕出北京後, 並沒有回到老家河南項城, 袁世凱只好在河南彰德的洹水北岸買了一座宅院, 在此安身隱居。 歸隱期間的袁世凱, 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規律:清早出去散散步, 隨後與親戚朋友下下棋;事實上, “退隱”後的袁世凱貌似與世無爭, 流連於山水之間, 但實際上卻時刻注視著北京的動向。 在袁世凱居室的不遠處, 有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房間, 這便是宅院中最現代、也是最為核心的一個地方:電報處。 在離開京城時, 袁世凱特意帶回來了一個小電臺, 其用意不言而喻。

袁世凱姜太公釣魚

通過電報處, 袁世凱的親朋故舊、北洋軍的部屬將領、還有他從前安插在政要部門的心腹爪牙, 都能及時與他保持緊密聯繫, 並向他報告外界一切巨細資訊。 通過這個管道, 袁世凱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 身不在朝但一切盡在掌握。 果不其然, 武昌義旗一起,

山西、湖南等省便紛紛回應, 其他各省督撫的警報也如同雪花般直飛朝廷, 要求增派軍隊, 以防不測。 攝政王載灃接到那些警報後, 一下子就變得手足無措, 只得慌忙召集內閣的一班大臣前來商議。

愛新覺羅·載灃

皇族內閣的這些人, 老的老, 少的少,

沒事的時候吃吃喝喝, 說說笑笑;要動真格了, 這下倒好, 一個個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面面相覷, 束手無策。 看到這般景象, 攝政王載灃氣得是手腳冰冷, 幾乎要掉下淚來。 慶親王奕劻資格最老, 不得不出來打破這尷尬的沉默。 老慶說, 要保薦一個人, 一定可以把革命黨搞定。 老慶不說則罷, 一說便說到了載灃的痛腳上——你說他保的這人是誰?豈不正是那位被趕回老家的袁世凱?載灃在聽了老慶的話後, 沉默良久, 嘿然不答。 慶在一邊著急了, 說:“要不用袁世凱的話, 就怕大清要完了。 ”聽到“完了”二字, 載灃不免一個激靈。 在萬般無奈之下, 他也只得厚著臉皮派人去請袁世凱。 三天后, 奕劻的親筆信便送到了洹上村, 開出的價碼是請袁世凱出任湖廣總督。

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與北洋將領合

說句實話, 小小的湖廣總督對袁世凱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 要知道, 袁世凱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了, 這小小的湖廣總督又算得了什麼?如果按袁世凱的要價,

至少也應該是數年前他應得的內閣總理大臣的位置呢。

於是, 袁世凱擺足了架子, 說自己“舊患足疾, 迄今尚未大愈”, 袁世凱是可以不急, 但清廷這邊就不行了, 在軍情急如星火的情況下, 載灃也只好派出袁世凱的老友、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親自去洹上村, 看看袁世凱葫蘆裡到底要什麼價。 袁世凱見是熟人, 也沒太多廢話, 當下提出了“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指揮水陸各軍的兵權”等六點要求, 不然絕不出山。 清廷無奈之下, 只能全盤接受六點要求, 袁世凱才勉勉強強地從河南彰德出發, 前往湖北督師。

馮國璋火燒漢口

袁世凱出馬,北洋軍的表現果然大不一樣,很快便攻下漢口。隨後,袁世凱又返回北京,組建了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新內閣,正當清廷盼望著袁世凱能儘快剿滅武漢的革命軍時,袁世凱卻突然不打了。在袁世凱看來,當時的局勢已經不僅僅是武漢一地的問題,而是各省分崩離析的大勢;即使能剿滅了武漢的革命軍,但其他省份的革命黨又如何對付?何況,袁世凱心裡也清楚,清廷對他並不信任,一旦渡過難關,自己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如今天賜良機,他也得為自己打算打算。

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百煉成鋼,精敏老成,他絕不會輕易聽從清廷使喚,也不會隨意附和革命党的意願。他要做的,是憑藉手裡的北洋軍從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軍來要脅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勢力來威脅革命軍,連哄帶嚇,既打又拉,將革命軍和清廷玩弄於股掌之間。

袁世凱和孫中山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文就任。當時革命黨節節敗退,武漢三鎮已被袁世凱北洋軍攻下兩鎮。1月16日,袁世凱回家路上,在東華門丁字街遭到同盟會京津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炸死袁衛隊長等十人,袁世凱倖免於難。1月18日,孫中山以提出《五條要約》的方式向袁世凱攤牌,企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經過反復修改又於1月22日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幕後談判全部曝光,勢同最後通牒,這不但令袁世凱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袁世凱以孫中山提出的條件與南北雙方協商的內容不一致為由拒絕接受,袁世凱認為,如果清帝退位後各國不能及時承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又不能統一中國,中國便成無政府狀態,這樣就無法維持秩序,對付外人。如果孫中山一定堅持己見,他不得不作廢先前談妥之事。期間,孫中山向日本借款,以籌備戰事,但未能成功。袁世凱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為了結束南北對立,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

馮國璋火燒漢口

袁世凱出馬,北洋軍的表現果然大不一樣,很快便攻下漢口。隨後,袁世凱又返回北京,組建了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新內閣,正當清廷盼望著袁世凱能儘快剿滅武漢的革命軍時,袁世凱卻突然不打了。在袁世凱看來,當時的局勢已經不僅僅是武漢一地的問題,而是各省分崩離析的大勢;即使能剿滅了武漢的革命軍,但其他省份的革命黨又如何對付?何況,袁世凱心裡也清楚,清廷對他並不信任,一旦渡過難關,自己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如今天賜良機,他也得為自己打算打算。

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百煉成鋼,精敏老成,他絕不會輕易聽從清廷使喚,也不會隨意附和革命党的意願。他要做的,是憑藉手裡的北洋軍從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軍來要脅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勢力來威脅革命軍,連哄帶嚇,既打又拉,將革命軍和清廷玩弄於股掌之間。

袁世凱和孫中山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文就任。當時革命黨節節敗退,武漢三鎮已被袁世凱北洋軍攻下兩鎮。1月16日,袁世凱回家路上,在東華門丁字街遭到同盟會京津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炸死袁衛隊長等十人,袁世凱倖免於難。1月18日,孫中山以提出《五條要約》的方式向袁世凱攤牌,企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經過反復修改又於1月22日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幕後談判全部曝光,勢同最後通牒,這不但令袁世凱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袁世凱以孫中山提出的條件與南北雙方協商的內容不一致為由拒絕接受,袁世凱認為,如果清帝退位後各國不能及時承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又不能統一中國,中國便成無政府狀態,這樣就無法維持秩序,對付外人。如果孫中山一定堅持己見,他不得不作廢先前談妥之事。期間,孫中山向日本借款,以籌備戰事,但未能成功。袁世凱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為了結束南北對立,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