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幾對中國最著名好基友,誰能問鼎第一典範呢

伯夷叔齊

話說, 伯夷、叔齊, 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 父親想立叔齊為君, 等到父親死後, 叔齊又讓位給長兄伯夷(古代以立長為傳統)。 伯夷說:“這是父親的意願。 ”於是就逃開了。 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逃避了。 國中的人就只好立他們的另一個兄弟。

歷史上, 為爭奪帝位多少兄弟、父子相殘, 史書上比比皆是。 難得這兄弟倆如此具有讓賢之心、慨然大度, 真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例了。

他們二位也被後世贊為“賢人”。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伯牙是個琴師, 善彈琴;鐘子期是個樵夫, 善聽琴。

傳說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 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並說出琴曲表達的旨意。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鐘子期必得之。

就是伯牙每次想到什麼, 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又有一次, 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

遊興正濃的時候, 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 於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岩石下面避雨。 伯牙心情鬱悶, 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 琴曲起初表現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 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次彈的時候, 鐘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 伯牙於是放下琴感歎道:“善哉, 善哉, 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 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 我哪裡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

他們也堪稱真正的知己了。 “知音”一詞便是由此而來。

伯牙與子期成為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管鮑之交

管仲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 鮑叔知道他有賢才。 管仲家境貧困, 常常佔用鮑叔的一部分財產, 鮑叔卻一直待他很好, 不因這而生怨言。 後來鮑叔服侍齊國的公子小白, 管仲服侍公子糾。 到了小白立為桓公的時候, 公子糾被殺死, 管仲也被囚禁。 鮑叔就向桓公保薦管仲。 管仲被錄用以後, 在齊國掌理政事, 齊桓公因此而稱霸, 多次召集諸侯會盟, 匡正天下, 都是管仲的謀略。 正是鮑叔牙的舉薦,

成就了管仲相齊、助齊桓公稱霸的美名。

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 曾經同鮑叔一道做買賣, 分財利往往自己多得, 而鮑叔不將我看成貪婪的人, 他知道我貧窮。 我曾經替鮑叔出謀辦事, 結果事情給弄得更加處境惡劣, 而鮑叔不認為我是愚笨的人, 他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國君斥退, 鮑叔不拿我當無能之人看待, 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 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退卻, 鮑叔不認為我是膽小鬼, 他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 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之後, 我的同事召忽為此自殺, 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 鮑叔不認為我無恥, 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而羞, 卻為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 生我的是父母,

瞭解我的是鮑叔啊!”鮑叔薦舉了管仲之後, 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 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 多數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 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 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 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