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辛亥革命烈士王金銘:從戰士到大都督只用了14年

辛亥灤州革命烈士紀念碑

王金銘(1880年—1912年), 字子箴, 山東德州武城人。 辛亥革命烈士。

1898年, 王金銘十八歲, 決意投奔兄長從軍。 他征得父母同意,

自帶乾糧, 徒步五百里直奔天津小站。 當時, 王金鏡已升為新軍軍官。 王金銘便於小站報名當了學兵。 鑒於他品學兼優, 被選拔送入講武學堂學習, 畢業後提升為正目(班長)。

1899年, 山東爆發了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義和團運動, 山東巡撫毓賢剿辦不力, 屢吃敗仗。 清廷懾於外國列強的壓力, 撤換毓賢, 調袁世凱為山東巡撫。 袁遂率“新軍”赴魯。 他制定了極為殘酷的剿辦政策, 並勾結外國人, 大肆戮殺義和團民。

王金銘隨袁部入山東, 駐紮於家鄉四女寺。 他出身貧寒, 體察和同情百姓疾苦, 不忍同族操戈, 彈壓百姓。 況義和團運動矛頭指向外國列強, 代表了中華民族之心願, 理應大力支持。 在四女寺剿辦義和團民, 他微詞頗多,

行動怠慢, 並對義和團民加以庇護。 為此, 多次受到統制曹錕的厲言訓斥。 但這並沒能壓制王金銘內心的正義感, 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為國為民的憂患意識。

千里萬里不回頭

由於王金銘曾讀過8年私塾, 這在當時新軍中算得上“知識份子”;再加上自幼受家庭薰陶, 品行端正, 為人忠義, 足智多謀, 樂於助人, 在軍營中威望漸高, 並深得上級器重, 提拔很快。 1904年, 袁世凱繼李鴻章之後升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遂將所率武衛右軍改為北洋常備軍, 王金銘則被擢升該軍第二鎮(師)第七標(團)某營左哨哨長(連長)。 在其後的幾年間, 他所在的部隊多次在山東濟南、遼寧瀋陽等地調防, 王金銘的職務也幾次升遷。 1910年, 他擢升七十九標一營幫帶(營副)。

1911年夏天, 部隊駐地連降大雨, 洪水氾濫, 危及軍營, 部隊抗洪搶險。 原一、二營管帶指揮無方, 行動怠慢, 貽誤時機, 被張紹曾免職。 王金銘和施從雲二人帶領一、二營官兵, 積極搶險, 保住了軍營, 遂被張分別提升為一、二營管帶(營長)。

王金銘在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 更多地接觸底層社會生活, 也逐步看清了封建上層的腐朽內幕。 目睹北洋倒行逆施, 使他對腐朽的清王朝失去了信心。 1908年, 同盟會員開始潛入東北各部隊做宣傳鼓動工作。 在同盟會員劉瀛引導下, 王金銘讀到了《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等反清書籍。 稍後, 一批革命党人孫諫聲、戴錫九等從日本留學歸來, 打入二十鎮充任下級軍官;吳祿貞部參謀、同盟會員劉一清於青島抗擊日軍後,

也調二十鎮任參謀長。 他們進人二十鎮後, 在具有革命思想的年輕軍官中大力宣傳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 從此, 王金銘接受了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逐步成長為一名堅定的民主革命戰士。

就在這一年, 王金銘與馮玉祥、施從雲等人組織了革命團體“武學研究會”, 名為研究“武學”, 實則秘密開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 隨著大批進步軍官如張之江、石敬亭、韓複榘、呂均、鹿鐘麟、周文海、張樹聲、張振揚、何任之、李鳴鐘、李冠軍、李子鋒、李滋懋、張紹棠、郭風山、戴錫九、劉瀛、張振甲、葛盛臣、胡長標、黃寶善等人的加入, “武學研究會”勢力不斷壯大。

1911年夏, 王金銘與天津“北方革命協會”的白雅雨取得聯繫, 並與孫諫聲等山東籍的官兵,

發起組織了“山東同鄉會”, 自任副會長, 負責實際工作。 並派出孫諫聲、鹿鐘麟等以同鄉會名義到奉天、北京、天津等地聯絡會員。 “山東同鄉會”成立後, 王金銘動員會員想方設法籌集資金。 經全體會員共同努力, 籌集了大量資金, 秘密購置了一批軍火。 “山東同鄉會”的成立, 即掩蓋了“武學研究會”的活動, 又購置了槍械, 為反清武裝起義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與君同做主人翁

1911年9月, 清廷決定于永平府(明清兩代冀東行政區劃, 轄一州六縣, 即今唐山、秦皇島兩市大部地區)舉行秋操(軍事演習), 王金銘所在的部隊開往灤州。 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 清政府急忙下令停止軍事演習, 命部隊開赴前線鎮壓革命軍。 王金銘、馮玉祥、施從雲等人認為形勢突變, 南北議和行將破裂,是武裝起義的大好時機,應當立即起義。

王金銘召集施從雲、白雅雨、淩鉞等人秘密召開會議。他指出,武昌事起,各地回應紛呈,清廷鎮壓不及,改施剿撫兼用之策。上海和談已近十日,尚無結果,且有破裂之勢,如北方無軍隊回應,清廷必將傾其全力以鎮民軍,民軍必遭重創而危及革命。因此,我們必須於和談決裂之時,在清廷肘腋之間爆發革命,回應南方民軍,使其首尾難顧,以共圖推翻帝制大計。

但北方的革命力量相對薄弱和分散,馮玉祥又駐防海陽鎮,集結部隊需要一定時間,為此,王金銘親赴馮玉祥處,與馮玉祥密談通宵,制定出了灤州起義大計。當時形勢已異常緊張,為擺脫一切牽掛拖累,王金銘將隨軍一起生活的妻子送返山東武城東屯故里。

11月11日,先以王金銘、馮玉祥、施從雲3人的名義發出了主和通電:“自武漢起事,各省回應,勢如奔濤,足見人心所向,非兵力之所可阻也。全國人民,望共和政體,甚于枯苗之望雨也。誠以非共和難免人民之塗炭,非共和難免外人之干涉,非共和日後之革命。我公身為總理,系全國之總代表,決不以一人之私見,負萬人之苦心。況刻下停戰期近,議和將歸無效。全國人民,奔走呼號,驚惶之至,而以直省為尤甚。是以陸軍四十協官長目兵等駐紮直省,目睹實情,不能不冒死上陳以瀆尊聽。查前奏之信條內開,軍人原有參政之權。刻下全體主張共和,望祈我公詢及芻堯,不棄鄙拙,速定大局,以弭亂事,而免慘禍,空為至禱。臨發百拜,不勝惶悚之至。”

王金銘與第一營管帶施從雲聯合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請清政府快速召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同時,又與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密謀武裝起義。他們要求張紹曾起義並進攻北京。張紹曾左右為難,只是在原地按兵不動,拒絕受命。不久,張紹曾被削職。王金銘與馮玉祥、施從雲等則繼續領導革命官兵堅持鬥爭,並派人去天津聯繫革命團體“共和會”,共同商定灤州起義的計畫。後因消息走露,起義被迫提前。

12月30日,王金銘等在灤州城北關師範學堂營部召開會議,商討起義部署,會上推舉標統嶽兆麟為北方革命軍大都督。但嶽兆麟“反對革命甚力”,31日逃往開平,向新上任的通永鎮總兵王懷慶告發。王懷慶立即電請直隸總督陳夔龍轉報袁世凱。灤州地近京畿,武裝起義對清廷威脅極大。袁世凱一面派王懷慶赴灤州“勸解撫慰、察其真相”,一面“收束兵隊、密籌抵禦”。

1912年元旦,王懷慶到達灤州,對起義軍領導者採取軟硬兼施、威脅恐嚇的手段,以求“順機消弭”。王金銘則派人將王懷慶軟禁起來,對他曉以革命大義,勸其共舉義旗,並以直隸省革命軍大總督相推許。王懷慶口頭佯為允諾,卻暗中與第三營管帶張建功勾結,策劃鎮壓起義軍的策略方法。

2日,起義軍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王金銘被推舉為北方革命軍大都督,施從雲為總司令,張建功為副都督,馮玉祥為參謀總長,同時將灤州州衙改作北方革命軍政府,宣佈廢除宣統年號。王金銘在北方革命軍政府成立大會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職演說。他身披戎裝,腰佩短槍,英姿雄偉,鬥志昂揚,闊步走上校閱台,宣誓就職。全體官兵群情激憤,振臂齊呼,擁戴革命軍政府。會後,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北方革命軍政府通電全國,宣佈灤州獨立。

獨立之日,灤州城內,一派節日最象。各種獨立文告和標語遍貼大街小巷,城中居民歡顏笑語,青壯男兒剃去髮辮,商店鋪面一片繁忙。城北偏冷閣為清廷行宮,是滿清親貴遊玩和返回東北的暫住之處,過去一般平民絕禁入內。獨立之日,軍政府宣佈:“官民人等,均可觀看行宮。”是日,城內官民及四鄉百姓,爭相前去遊玩觀看,男女老幼,人流如潮。灤州學者李宗堯先生,看到獨立帶來喜慶景象,由此感發:“從此不知天子貴,與君同做主人翁。”

南北議和行將破裂,是武裝起義的大好時機,應當立即起義。

王金銘召集施從雲、白雅雨、淩鉞等人秘密召開會議。他指出,武昌事起,各地回應紛呈,清廷鎮壓不及,改施剿撫兼用之策。上海和談已近十日,尚無結果,且有破裂之勢,如北方無軍隊回應,清廷必將傾其全力以鎮民軍,民軍必遭重創而危及革命。因此,我們必須於和談決裂之時,在清廷肘腋之間爆發革命,回應南方民軍,使其首尾難顧,以共圖推翻帝制大計。

但北方的革命力量相對薄弱和分散,馮玉祥又駐防海陽鎮,集結部隊需要一定時間,為此,王金銘親赴馮玉祥處,與馮玉祥密談通宵,制定出了灤州起義大計。當時形勢已異常緊張,為擺脫一切牽掛拖累,王金銘將隨軍一起生活的妻子送返山東武城東屯故里。

11月11日,先以王金銘、馮玉祥、施從雲3人的名義發出了主和通電:“自武漢起事,各省回應,勢如奔濤,足見人心所向,非兵力之所可阻也。全國人民,望共和政體,甚于枯苗之望雨也。誠以非共和難免人民之塗炭,非共和難免外人之干涉,非共和日後之革命。我公身為總理,系全國之總代表,決不以一人之私見,負萬人之苦心。況刻下停戰期近,議和將歸無效。全國人民,奔走呼號,驚惶之至,而以直省為尤甚。是以陸軍四十協官長目兵等駐紮直省,目睹實情,不能不冒死上陳以瀆尊聽。查前奏之信條內開,軍人原有參政之權。刻下全體主張共和,望祈我公詢及芻堯,不棄鄙拙,速定大局,以弭亂事,而免慘禍,空為至禱。臨發百拜,不勝惶悚之至。”

王金銘與第一營管帶施從雲聯合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請清政府快速召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同時,又與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密謀武裝起義。他們要求張紹曾起義並進攻北京。張紹曾左右為難,只是在原地按兵不動,拒絕受命。不久,張紹曾被削職。王金銘與馮玉祥、施從雲等則繼續領導革命官兵堅持鬥爭,並派人去天津聯繫革命團體“共和會”,共同商定灤州起義的計畫。後因消息走露,起義被迫提前。

12月30日,王金銘等在灤州城北關師範學堂營部召開會議,商討起義部署,會上推舉標統嶽兆麟為北方革命軍大都督。但嶽兆麟“反對革命甚力”,31日逃往開平,向新上任的通永鎮總兵王懷慶告發。王懷慶立即電請直隸總督陳夔龍轉報袁世凱。灤州地近京畿,武裝起義對清廷威脅極大。袁世凱一面派王懷慶赴灤州“勸解撫慰、察其真相”,一面“收束兵隊、密籌抵禦”。

1912年元旦,王懷慶到達灤州,對起義軍領導者採取軟硬兼施、威脅恐嚇的手段,以求“順機消弭”。王金銘則派人將王懷慶軟禁起來,對他曉以革命大義,勸其共舉義旗,並以直隸省革命軍大總督相推許。王懷慶口頭佯為允諾,卻暗中與第三營管帶張建功勾結,策劃鎮壓起義軍的策略方法。

2日,起義軍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王金銘被推舉為北方革命軍大都督,施從雲為總司令,張建功為副都督,馮玉祥為參謀總長,同時將灤州州衙改作北方革命軍政府,宣佈廢除宣統年號。王金銘在北方革命軍政府成立大會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職演說。他身披戎裝,腰佩短槍,英姿雄偉,鬥志昂揚,闊步走上校閱台,宣誓就職。全體官兵群情激憤,振臂齊呼,擁戴革命軍政府。會後,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北方革命軍政府通電全國,宣佈灤州獨立。

獨立之日,灤州城內,一派節日最象。各種獨立文告和標語遍貼大街小巷,城中居民歡顏笑語,青壯男兒剃去髮辮,商店鋪面一片繁忙。城北偏冷閣為清廷行宮,是滿清親貴遊玩和返回東北的暫住之處,過去一般平民絕禁入內。獨立之日,軍政府宣佈:“官民人等,均可觀看行宮。”是日,城內官民及四鄉百姓,爭相前去遊玩觀看,男女老幼,人流如潮。灤州學者李宗堯先生,看到獨立帶來喜慶景象,由此感發:“從此不知天子貴,與君同做主人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