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背後的女人,古代史上難得的賢慧皇后 中國歷史上皇后諡號第一人(1)

生逢亂世

陰麗華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族。 陰氏家族是曾經輔佐了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的春秋名相管仲之後。 到了第七代子孫管修的時候,

從齊國遷居楚國, 被封為陰大夫, 以後便以“陰”氏為姓。 秦末漢初, 陰家舉族遷到了新野。

陰氏家族是當時南陽新野的豪門大戶。 陰家所佔有的土地達七百余頃, 車馬和奴僕的規模可以同當時分封的諸侯王相比。

雖然富甲一方, 但是因為陰氏在秦、西漢時期已經數百年沒有出過高官顯宦, 因此並沒有什麼政治勢力。

陰麗華雖然有著富足的家境, 但卻並未能像其祖先那樣能夠安享太平盛世。 陰麗華所生長的時代, 是一個被班固稱之為“天地革命”的大變革、大動盪時代。

王莽改制失敗後, 兵戈四起, 天下大亂。

出嫁英主

劉秀是西漢劉氏宗室之後, 漢高祖劉邦的九世之孫。 劉秀九歲而父親去世, 被叔父劉良養大,

史書形容他“身長七尺三寸, 美鬚眉, 大口, 隆准, 日角”。 劉秀性勤於稼穡, 而劉秀的兄長劉伯升好俠養士, 常取笑劉秀只會事田業, 把他比之漢高祖的兄長劉仲。 王莽天鳳年間, 劉秀前往長安求學。

劉秀的姐夫名叫鄧晨, 家住南陽新野, 而鄧晨與陰氏有親緣關係。 借助于這層機緣, 劉秀有機會接觸到了陰麗華。 陰家小姐的美貌給了劉秀極為深刻的印象, 以至於後來在長安求學的劉秀, 有一次看到了執金吾率軍出行, 盛大的場面深深的震撼了劉秀, 身為太學生的劉秀不禁感歎道:“做官就要做執金吾這種聲勢的官, 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那樣美貌的妻子!”[1]

更始元年六月, 劉秀的兄長劉縯被更始帝劉玄和擁戴他的綠林軍將領斬殺,

劉秀極為震驚, 遂離開大軍回宛城向更始帝劉玄謝罪。 回到宛城後, 劉秀不表昆陽之功, 亦不與劉縯部屬私下接觸, 同時不為劉縯服喪, 飲食、言笑一如往常。 劉秀決定立刻娶新野陰氏家族的小姐陰麗華為妻。 此時, 劉秀已經29歲, 陰麗華19歲。

劉秀恭順的態度反讓更始帝劉玄頗感慚愧, 劉玄未因其兄長之事而降罪于劉秀, 但解除了劉秀的一切兵權, 同時封了一個武信侯的空頭銜。

新婚別離

更始元年九月, 劉秀在與愛妻陰麗華僅僅相處了三個月之後, 即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陽。 劉秀只得將陰麗華送回新野娘家。 不久, 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 北渡黃河, 去鎮慰河北州郡。

劉秀沒有兵馬, 只帶著一根代表更始政權的節杖,

開始在河北各地鎮慰。 不久, 一個叫王郎的人, 冒稱漢成帝之子, 在趙繆王子劉林和一些趙地豪強的支持下於邯鄲被擁立為天子, 並四處懸賞通緝劉秀, 劉秀一度狼狽逃竄。 終於得以在信都立足, 以出色的個人能力迅速拿下河北數縣, 並且佔據了原真定國的肥累縣和槁縣。 而此時他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佔據真定縣、擁有十余萬軍隊、依附于王郎政權的前真定王劉揚。

由於真定縣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真定王室百年積累的實力, 劉秀為避免邯鄲與真定的前後夾擊, 遂派部下劉植去劉揚處遊說, 而劉揚在王朗政權中沒有佔據高位, 並不願意把自己的家底拿出來跟劉秀血拼, 最終決定歸附更始政權。 雖然劉揚歸降,

但當時河北諸縣經常搖擺不定, 比如最初接受劉秀的信都隨後就又投了王郎, 因此劉秀與大敵王郎決戰時, 決不能讓自己的背後存在實力如此強悍的隱患。 為了促成雙方合作, 共同征討王郎, 劉秀親自來到真定, 而劉揚也需要一個人在更始政權中替自己表功, 最終劉秀同意迎娶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加強雙方的互信。 政治聯姻本來就是利益需要, 也只是劉秀擴大實力必行的一個手段, 但這件事卻改變了原配陰麗華的一生。

與真定的這場聯姻確實也給劉秀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雖然真定軍的加入並沒有大幅提高劉秀軍隊的戰鬥力, 但劉秀和王郎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不少城池也受到劉揚歸附劉秀以及劉秀與真定聯姻的影響而改變了原先的立場, 使得劉秀得以順利拿下這些地方,戰場形勢繼續朝著有利於劉秀的方面轉化。其後,上谷、漁陽兩郡突騎投劉秀,給予劉秀對抗王郎的決定性力量,加之更始帝尚書令謝躬的軍隊配合,經過連場激戰終於攻克邯鄲,消滅了王郎政權。

之後,劉秀繼續平定河北的征程,發幽州兵,成功擊敗並收編了以銅馬軍為主的大量河北農民軍部隊,使軍力增至數十萬。這些被收編的農民軍部隊成為了劉秀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劉秀本人也因此得到了“銅馬帝”的稱號。在與各部農民軍作戰的同時,劉秀也將謝躬等更始帝在河北的勢力順利剪除。此後,劉秀繼續轉戰平定河北各地,終於形成了“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龐大勢力,也有了稱帝的雄厚資本。

更始三年(25年),劉秀于河北鄗地稱帝,建年號為建武。

使得劉秀得以順利拿下這些地方,戰場形勢繼續朝著有利於劉秀的方面轉化。其後,上谷、漁陽兩郡突騎投劉秀,給予劉秀對抗王郎的決定性力量,加之更始帝尚書令謝躬的軍隊配合,經過連場激戰終於攻克邯鄲,消滅了王郎政權。

之後,劉秀繼續平定河北的征程,發幽州兵,成功擊敗並收編了以銅馬軍為主的大量河北農民軍部隊,使軍力增至數十萬。這些被收編的農民軍部隊成為了劉秀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劉秀本人也因此得到了“銅馬帝”的稱號。在與各部農民軍作戰的同時,劉秀也將謝躬等更始帝在河北的勢力順利剪除。此後,劉秀繼續轉戰平定河北各地,終於形成了“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龐大勢力,也有了稱帝的雄厚資本。

更始三年(25年),劉秀于河北鄗地稱帝,建年號為建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