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雄丨狼牙山五壯士:死戰狼牙 壯士一躍甯玉碎

死戰狼牙 壯士一躍甯玉碎

新華社記者梅常偉、韓松豫

李振玉是河北易縣人, 家就在狼牙山腳下的東西水村。

他的父親李懷林1938年參加遊擊隊, 岳父黃彩雲是晉察冀一分區的一名偵察排長。

1989年狼牙山還沒被開發成景區的時候, 李振玉就在主峰棋盤陀擺過攤, 向慕名來登山的人售賣食物和水, 並提供免費講解。

狼牙山的名字, 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 沒人說得清楚, 但是因為什麼開始叫響的, 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壯士。

【英模檔案】

狼牙山五壯士

馬寶玉(1920年-1941年)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下元皂村人,

1937年參加八路軍, 兩年後入黨。 1941年9月在易縣狼牙山為掩護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 他帶領全班4名戰士奮勇殺敵, 同數千日軍巧妙周旋一整天, 將敵人引上絕路, 勝利完成阻擊掩護任務, 寧死不屈, 毅然跳崖犧牲, 年僅21歲。

葛振林(1917年-2005年)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黨城鄉喜峪村人。 1937年參加革命,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9月25日, 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阻擊日軍戰鬥中, 葛振林與四位戰友寧死不屈, 壯烈跳崖後被掛在樹上, 倖免於難。 傷癒後, 先後投入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屢建戰功。 朝鮮停戰後回國, 歷任湖南省警衛團後勤處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衡陽市人武部副部長, 衡陽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 1982年離休。 擔任全國近200家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

2005年3月, 葛振林在衡陽病逝, 終年88歲。

胡德林(1922年-1941年)

胡福才(1923年-1941年)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人, 是叔侄兩個。 他們和葛振林一樣, 小時受苦, 日本鬼子來了, 又增添了民族恨。 1940年, 八路軍攻打容城縣城, 他們踴躍支前。 縣城打開, 他們又自告奮勇幫助部隊運送戰利品。 當部隊領導誇獎他們任務完成得好, 要他們回家時, 他們卻不肯回去, 一再要求留下, 跟著部隊上前線打鬼子。 就這樣, 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參了軍, 也被分配到六班。 這時候, 葛振林已經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擔任副班長。 班長是共產黨員馬寶玉。 此後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參加戰鬥, 表現都很勇敢, 他們二人都在狼牙山阻擊戰中壯烈犧牲。

宋學義(1918年-1971年)

河南省沁陽市北孔村人, 出身佃農。 1939年在討飯途中, 參加抗日遊擊隊, 後編入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七連當戰士, 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9月25日, 縱身跳崖後, 被山腰上的樹掛住。 1944年, 宋學義轉業到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北管頭村, 任農會主席, 並與貧農女兒李桂榮結婚。 1947年, 宋學義得知家鄉解放, 遂和愛人一起返回沁陽北孔村, 帶領群眾艱苦創業。 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宋學義同志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 積勞成疾, 於1971年6月逝世。

↑五壯士跳崖處。

轉移 根據地遭日軍合圍

易縣, 古稱易州, 位於河北省中部。

因地處太行山區向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 易縣境內多山, 平地僅占全縣面積的兩成左右。

抗日戰爭時期, 便於藏匿、適合遊擊的地形讓易縣成為重要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遊擊隊從這裡出發, 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1941年8月, 日軍對晉察冀邊區所屬根據地進行“大掃蕩”, 並於9月下旬, 對狼牙山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 一旦敵人陰謀得逞, 4萬抗日軍民生死難料。

由於敵強我弱, 上級決定我軍主力帶領群眾撤出狼牙山, 轉到外線安全地區。 掩護主力部隊撤離的任務, 交給了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

為了爭取更多時間, 七連官兵邊打邊退, 接連鏖戰。

牽制 阻擊戰打了好幾天

在一個叫作石門的地方, 七連據守地利巧妙用兵, 採取設置地雷、分兵把口、靈活禦敵等戰術, 讓敵人誤以為他們是主力部隊, 一路緊追不捨。

“就在石門一帶, 大大小小的阻擊戰, 打了好幾天。 ”李振玉說, 八路軍雖然武器不如敵人, 但會打仗不怕死, 鬼子吃了不少虧。

閻王鼻子因看起來像鼻樑一樣陡峭而得名。 在這裡, 戰士們用滾石做武器, 砸死砸傷了幾十名敵人。

敵人佔據數量優勢, 源源不斷湧上山來, 七連只能撤向棋盤陀。敵人調來大炮猛轟,七連官兵傷亡慘重,連長劉福山也不幸身負重傷。

指導員蔡展鵬命令六班進行阻擊,而後帶領連隊撤離。

這時,六班只剩下5個人: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

馬寶玉和戰友們利用地形節節阻擊,引誘敵人往牛角壺,大、小蓮花峰方向前進。敵人被他們牽著鼻子,越追離我軍主力部隊越遠。

就義 彈盡路絕捨身一躍

激戰中,一批又一批日軍被地雷、石頭、手榴彈、子彈擊中,或倒在狹窄的山道邊,或滾落到深不見底的懸崖下。

敵人打紅了眼拼命追擊,馬寶玉等人登上小蓮花峰時,已經無路可退,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扔完了。

敵人仍在一步步緊逼,眼看就要追上來,他們5人砸毀槍支,高呼口號,在各自抗擊日軍的地方跳下懸崖。

跳崖後,馬寶玉、胡福才、胡福林英勇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因跳崖方向有小樹、灌木,在山腰被掛住獲救。

1941年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簽署頒佈《晉察冀軍區關於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訓令》,對馬寶玉等5名戰士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給予高度評價,號召全軍指戰員向五壯士學習。

如今,由於長年無人通行,五壯士當年打仗時走過的小路已經難覓蹤跡,但他們的事蹟卻早已廣為傳頌、家喻戶曉。

↑晉察冀軍區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訓令。

常青 老部隊延續壯士魂

1997年出生的傑生是易縣人,現在在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服役。

傑生第一次上狼牙山,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候,老師剛講完《狼牙山五壯士》不久,帶著他和同學們去參觀紀念館,拜謁紀念塔。

對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狼牙山實在太高太險。

“連綿不絕的山頭,一座比一座高,看不到邊也看不到頂,覺得根本爬不上去。”傑生說,只有到了狼牙山,才能對五壯士那種不怕死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但傑生沒想到的是,他與“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2015年9月,高中畢業的傑生報名參軍,入伍的部隊就是“狼牙山五壯士”生前所在部隊。

那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參加過反“圍剿”,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也在抗日戰爭中馳騁晉察冀,參加了平型關、百團大戰等重要戰役戰鬥,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新兵連組織參觀旅史館,傑生被部隊輝煌的戰史震撼了,也看到了一茬茬“狼牙山五壯士”成長的紅色根脈——

20世紀60年代,全軍組織基礎課目大比武,這個旅前身部隊從零開始組訓,所屬“大功團”七連七班參加7項課目6項獲得第一。

1981年,在軍委華北諸兵種協同作戰演習中,部隊組建僅一年的炮兵團導彈連奉命出戰,兩次實彈射擊12發全部命中。

2008年,部隊出色完成陸軍兵種8個分冊17個專業共計340個課目的新大綱試訓論證任務,為陸軍部隊轉型建設蹚出新路。

2013年,部隊由師改旅,開始探索合成營的作戰訓練模式。官兵們面對分流、轉業、調動,無條件服從命令,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改編任務。

每一次衝鋒,每一輪陣痛,都是一次換羽重生,都需要拿出五壯士跳崖的膽魄和勇氣。

面對合成營建設這個全新課題,他們主動聯繫院校開展模擬類比對抗,先後組織演習130餘場,調控作戰行動220餘次,摸准了自身存在的50多個問題,一批懂合成的新型指揮員迅速成長。

一次演練,合成二營參謀長付亞賓與幾名參謀密切配合,處理情報、調控兵力、提出決心……全營數十種裝備、近百個專業力量都在他們敲擊鍵盤聲中,靈活運用。

工兵分隊開闢通路,通信分隊實施抗電磁干擾,突擊力量隨時準備抵近火力支援,遠端打擊和防空火力也已準備就緒……

全新的練兵圖景,讓大學生士兵曾翔宇看到了大有可為的舞臺。

入伍前,曾翔宇是武漢理工大學的大三學生。2013年,兩年服役期滿,他沒有像多數大學生士兵那樣返校繼續學業,而是選擇了留在部隊。

“在我們部隊,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英勇無畏、不辱使命的壯士。”曾翔宇說。

↑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訓練期間,“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組織宣誓活動。原俊敏攝

捍衛 英雄事蹟無可置疑

葛長生,葛振林之子。宋福保,宋學義之子。

2015年8月25日,葛長生、宋福保分別以原告身份,同時將撰寫多篇侮辱、誹謗“狼牙山五壯士”文章的洪振快起訴至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這件事,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大家認識到,以研究歷史為名,行歪曲事實、抹黑英雄之實,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慣用伎倆。

每每聽到有類似詆毀英雄的事,李振玉都感到不可思議。

“我從小生活在狼牙山,聽父輩講五壯士的故事長大,沒人能否定歷史。他們來過這兒嗎?他們有發言權嗎?”李振玉說。

村民李建國的母親王貴蘭,是當時東西水村的婦救會主任。五壯士在狼牙山激戰時,王貴蘭就在那支安全轉移的隊伍中。

李建國說,母親常說要是沒有共產黨沒有八路軍,大家活不了。

“那時反掃蕩鬥爭十分艱難,八路軍一天只吃兩頓飯,省下一頓給老百姓,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李建國說。

“狼牙山五壯士”紀念館館長李芳的爺爺,當時是東西水村的村長及民兵負責人,也參加了1941年掩護群眾轉移的那場戰鬥。爺爺囑託她,就算我們不在了,你們也要把英雄的故事講下去。

作為那場戰爭的親歷者,不僅狼牙山附近的百姓可以作證,侵華日軍的老兵也是證人。

1997年,原易縣縣長劉建軍就曾接待過這樣一位日本老兵。他叫茅田幸助,當時是日本橫濱大華株式會社社長。

前往狼牙山的路上,茅田幸助說,他就是和“狼牙山五壯士”打仗的那個日軍小隊長,是他們把五壯士逼上懸崖的。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壯舉是茅田幸助目睹的,他還命令士兵脫帽敬禮、朝天鳴槍致敬。後來,此事被人告發,茅田幸助被調回日本國內並受到處分。

時隔幾十年,面對狼牙山,茅田幸助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號啕大哭。他說,自己對這個地方有罪。而謝罪,是他尋求解脫的唯一途徑。

除了當事人回憶,侵華日軍史料《岡山步兵第百十聯隊史》,也有關於“狼牙山、棋盤陀附近戰鬥”的記錄,日軍稱這次戰鬥源自“在9月25日拂曉對棋盤陀附近的八路軍展開包圍、攻擊、殲滅的行動”。

這一史料從日軍的視角,在時間、地點和作戰細節上與中方史料記錄實現了互證互照,進一步確認“狼牙山五壯士”事蹟屬實。

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宣判,判決被告洪振快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人們是在捍衛英雄,也是在捍衛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

【紅色記憶】

敵強我弱的艱苦抗戰中,狼牙山上的悲壯一幕並非個例。

1943年1月,聶榮臻還簽署過另一份表彰通令,表彰5名八路軍戰士在河北省淶水縣曹霸崗村雞蛋坨血戰不降的壯烈事蹟。

那是在1942年12月,一位叫李連山的副排長率領一個班掩護主力撤退。敵人瘋狂追擊,我軍傷亡慘重,僅剩下5人,仍堅持戰鬥。

撤退到雞蛋坨時,官兵們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向敵人,再也無路可退。李連山決定跳崖,寧死不當俘虜。但還沒等他來得及跳下,敵人的子彈擊中了他,李連山當場犧牲。

剩下的4名戰士遵從副排長遺志,由20余丈高的山崖縱身跳下,全部壯烈犧牲。歷史資料記錄下他們的名字:王文興、劉榮奎、宋聚奎、邢貴滿。

據載,當時只有18歲的王文興,跳崖前因為“恐高”心生怯意,便讓戰友在自己眼前蒙上一塊白毛巾,隨後毅然跳了下去。

這令人心碎的一幕,被藏在遠處山洞中的人們目睹。第二天,抗日軍民在懸崖下面找到王文興的遺體時,白毛巾仍然蒙在他眼睛上。

遺憾的是,王文興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根據目前的史料,只能查出:他是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人,1924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參加地方遊擊隊,1942年所在部隊編入晉察冀軍區七團……

年輕的生命,如火的青春,就這樣綻放在保家衛國的戰場。

1943年春,在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老帽山,八路軍某部一個排奉命趕到老帽山下的小山頭阻擊敵人。

激戰過後,全排只剩下6名戰士,彈盡糧絕,被鬼子一路瘋狂追至懸崖邊上,戰士們縱身跳下懸崖。

1944年3月,內蒙古寧城縣山頭鄉李營子前山,在敵人三面圍攻下,50余位八路軍戰士突圍時全體跳下懸崖,9人犧牲,只有3人留下姓名……

如果只有一個“狼牙山五壯士”,或許可以用偶然來解釋,但出現一個又一個寧死不屈、跳崖殉國的英雄群體,背後必然是堅定的理想信念、高潔的民族氣節在支撐。

見習編輯:丁鵬

七連只能撤向棋盤陀。敵人調來大炮猛轟,七連官兵傷亡慘重,連長劉福山也不幸身負重傷。

指導員蔡展鵬命令六班進行阻擊,而後帶領連隊撤離。

這時,六班只剩下5個人: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

馬寶玉和戰友們利用地形節節阻擊,引誘敵人往牛角壺,大、小蓮花峰方向前進。敵人被他們牽著鼻子,越追離我軍主力部隊越遠。

就義 彈盡路絕捨身一躍

激戰中,一批又一批日軍被地雷、石頭、手榴彈、子彈擊中,或倒在狹窄的山道邊,或滾落到深不見底的懸崖下。

敵人打紅了眼拼命追擊,馬寶玉等人登上小蓮花峰時,已經無路可退,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扔完了。

敵人仍在一步步緊逼,眼看就要追上來,他們5人砸毀槍支,高呼口號,在各自抗擊日軍的地方跳下懸崖。

跳崖後,馬寶玉、胡福才、胡福林英勇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因跳崖方向有小樹、灌木,在山腰被掛住獲救。

1941年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簽署頒佈《晉察冀軍區關於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訓令》,對馬寶玉等5名戰士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給予高度評價,號召全軍指戰員向五壯士學習。

如今,由於長年無人通行,五壯士當年打仗時走過的小路已經難覓蹤跡,但他們的事蹟卻早已廣為傳頌、家喻戶曉。

↑晉察冀軍區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訓令。

常青 老部隊延續壯士魂

1997年出生的傑生是易縣人,現在在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服役。

傑生第一次上狼牙山,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候,老師剛講完《狼牙山五壯士》不久,帶著他和同學們去參觀紀念館,拜謁紀念塔。

對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狼牙山實在太高太險。

“連綿不絕的山頭,一座比一座高,看不到邊也看不到頂,覺得根本爬不上去。”傑生說,只有到了狼牙山,才能對五壯士那種不怕死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但傑生沒想到的是,他與“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2015年9月,高中畢業的傑生報名參軍,入伍的部隊就是“狼牙山五壯士”生前所在部隊。

那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參加過反“圍剿”,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也在抗日戰爭中馳騁晉察冀,參加了平型關、百團大戰等重要戰役戰鬥,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新兵連組織參觀旅史館,傑生被部隊輝煌的戰史震撼了,也看到了一茬茬“狼牙山五壯士”成長的紅色根脈——

20世紀60年代,全軍組織基礎課目大比武,這個旅前身部隊從零開始組訓,所屬“大功團”七連七班參加7項課目6項獲得第一。

1981年,在軍委華北諸兵種協同作戰演習中,部隊組建僅一年的炮兵團導彈連奉命出戰,兩次實彈射擊12發全部命中。

2008年,部隊出色完成陸軍兵種8個分冊17個專業共計340個課目的新大綱試訓論證任務,為陸軍部隊轉型建設蹚出新路。

2013年,部隊由師改旅,開始探索合成營的作戰訓練模式。官兵們面對分流、轉業、調動,無條件服從命令,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改編任務。

每一次衝鋒,每一輪陣痛,都是一次換羽重生,都需要拿出五壯士跳崖的膽魄和勇氣。

面對合成營建設這個全新課題,他們主動聯繫院校開展模擬類比對抗,先後組織演習130餘場,調控作戰行動220餘次,摸准了自身存在的50多個問題,一批懂合成的新型指揮員迅速成長。

一次演練,合成二營參謀長付亞賓與幾名參謀密切配合,處理情報、調控兵力、提出決心……全營數十種裝備、近百個專業力量都在他們敲擊鍵盤聲中,靈活運用。

工兵分隊開闢通路,通信分隊實施抗電磁干擾,突擊力量隨時準備抵近火力支援,遠端打擊和防空火力也已準備就緒……

全新的練兵圖景,讓大學生士兵曾翔宇看到了大有可為的舞臺。

入伍前,曾翔宇是武漢理工大學的大三學生。2013年,兩年服役期滿,他沒有像多數大學生士兵那樣返校繼續學業,而是選擇了留在部隊。

“在我們部隊,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英勇無畏、不辱使命的壯士。”曾翔宇說。

↑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訓練期間,“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組織宣誓活動。原俊敏攝

捍衛 英雄事蹟無可置疑

葛長生,葛振林之子。宋福保,宋學義之子。

2015年8月25日,葛長生、宋福保分別以原告身份,同時將撰寫多篇侮辱、誹謗“狼牙山五壯士”文章的洪振快起訴至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這件事,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大家認識到,以研究歷史為名,行歪曲事實、抹黑英雄之實,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慣用伎倆。

每每聽到有類似詆毀英雄的事,李振玉都感到不可思議。

“我從小生活在狼牙山,聽父輩講五壯士的故事長大,沒人能否定歷史。他們來過這兒嗎?他們有發言權嗎?”李振玉說。

村民李建國的母親王貴蘭,是當時東西水村的婦救會主任。五壯士在狼牙山激戰時,王貴蘭就在那支安全轉移的隊伍中。

李建國說,母親常說要是沒有共產黨沒有八路軍,大家活不了。

“那時反掃蕩鬥爭十分艱難,八路軍一天只吃兩頓飯,省下一頓給老百姓,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李建國說。

“狼牙山五壯士”紀念館館長李芳的爺爺,當時是東西水村的村長及民兵負責人,也參加了1941年掩護群眾轉移的那場戰鬥。爺爺囑託她,就算我們不在了,你們也要把英雄的故事講下去。

作為那場戰爭的親歷者,不僅狼牙山附近的百姓可以作證,侵華日軍的老兵也是證人。

1997年,原易縣縣長劉建軍就曾接待過這樣一位日本老兵。他叫茅田幸助,當時是日本橫濱大華株式會社社長。

前往狼牙山的路上,茅田幸助說,他就是和“狼牙山五壯士”打仗的那個日軍小隊長,是他們把五壯士逼上懸崖的。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壯舉是茅田幸助目睹的,他還命令士兵脫帽敬禮、朝天鳴槍致敬。後來,此事被人告發,茅田幸助被調回日本國內並受到處分。

時隔幾十年,面對狼牙山,茅田幸助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號啕大哭。他說,自己對這個地方有罪。而謝罪,是他尋求解脫的唯一途徑。

除了當事人回憶,侵華日軍史料《岡山步兵第百十聯隊史》,也有關於“狼牙山、棋盤陀附近戰鬥”的記錄,日軍稱這次戰鬥源自“在9月25日拂曉對棋盤陀附近的八路軍展開包圍、攻擊、殲滅的行動”。

這一史料從日軍的視角,在時間、地點和作戰細節上與中方史料記錄實現了互證互照,進一步確認“狼牙山五壯士”事蹟屬實。

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宣判,判決被告洪振快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人們是在捍衛英雄,也是在捍衛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

【紅色記憶】

敵強我弱的艱苦抗戰中,狼牙山上的悲壯一幕並非個例。

1943年1月,聶榮臻還簽署過另一份表彰通令,表彰5名八路軍戰士在河北省淶水縣曹霸崗村雞蛋坨血戰不降的壯烈事蹟。

那是在1942年12月,一位叫李連山的副排長率領一個班掩護主力撤退。敵人瘋狂追擊,我軍傷亡慘重,僅剩下5人,仍堅持戰鬥。

撤退到雞蛋坨時,官兵們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向敵人,再也無路可退。李連山決定跳崖,寧死不當俘虜。但還沒等他來得及跳下,敵人的子彈擊中了他,李連山當場犧牲。

剩下的4名戰士遵從副排長遺志,由20余丈高的山崖縱身跳下,全部壯烈犧牲。歷史資料記錄下他們的名字:王文興、劉榮奎、宋聚奎、邢貴滿。

據載,當時只有18歲的王文興,跳崖前因為“恐高”心生怯意,便讓戰友在自己眼前蒙上一塊白毛巾,隨後毅然跳了下去。

這令人心碎的一幕,被藏在遠處山洞中的人們目睹。第二天,抗日軍民在懸崖下面找到王文興的遺體時,白毛巾仍然蒙在他眼睛上。

遺憾的是,王文興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根據目前的史料,只能查出:他是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人,1924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參加地方遊擊隊,1942年所在部隊編入晉察冀軍區七團……

年輕的生命,如火的青春,就這樣綻放在保家衛國的戰場。

1943年春,在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老帽山,八路軍某部一個排奉命趕到老帽山下的小山頭阻擊敵人。

激戰過後,全排只剩下6名戰士,彈盡糧絕,被鬼子一路瘋狂追至懸崖邊上,戰士們縱身跳下懸崖。

1944年3月,內蒙古寧城縣山頭鄉李營子前山,在敵人三面圍攻下,50余位八路軍戰士突圍時全體跳下懸崖,9人犧牲,只有3人留下姓名……

如果只有一個“狼牙山五壯士”,或許可以用偶然來解釋,但出現一個又一個寧死不屈、跳崖殉國的英雄群體,背後必然是堅定的理想信念、高潔的民族氣節在支撐。

見習編輯:丁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