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儒生皇帝王莽,空想主義者的穿越之旅!

王莽建立新朝, 自己當皇帝, 實在是一個錯誤。 做帝王和做臣子是不同的, 中國的帝王, 有一些特別的秘術, 外人是難窺其奧的。 王莽雖然出身貴戚, 但並不具備這些素質。

王莽是個徹徹底底的書生, 深受儒家教義的影響。 年輕的時候, 謙恭忍讓, 孝悌聞於天下。 西元2年, 中原蝗災, 王莽帶頭捐出100萬錢和30頃地救災, 迫使當時的富豪們不得不跟著捐錢捐物。 救災過後, 有48萬人上書要求封賞王莽, 太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於是賞他兩萬頃地, 王莽堅不受賞。 王莽死後700多年, 唐朝的詩人白居易說:“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時身便死, 一生真偽複誰知。 ”王莽在 位是在西元8年到23年, 15年裡, 中國的歷史書上就少了一個謙謙君子, 多了一個篡位的大奸臣。 可是按照我的看法, 中國歷史幸好多了這15年, 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的大改革家, 我們也才能看到, 在這幫儒家知識份子的手裡, 中國的改革是怎樣地舉步維艱, 又怎樣最後破產。

王莽是個典型的儒家書生, 他一即位, 立刻打著先賢聖王的名義開始改革, 比如重設郡縣, 治理財政混亂——改革貨幣制度、政府壟斷貨幣發行權、向老百姓發行貸款、實行土地國有制等等, 這些改革措施, 即便是在現在看來, 對治理西漢後期的社會混亂仍舊是很有意義的, 只可惜王莽這個讀書人出身的理想主義者, 完全沒有能力駕馭政府複雜的權力網, 以至於他的改革政策大部分成了一紙空文, 即便是能夠實行的, 也在一大批官僚的層層發明之下完全變味。

王莽天真地以為天下人都和他一樣單純, “一切制定則天下自平”, 於是天天和朝臣們講六經,

論上古聖賢。 這使朝廷對具體實行政策的官僚失去控制和瞭解, 使這些官僚們對他的政策任意曲解, 並且把一切壓力都轉嫁給農民, 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王莽的政策幾乎都是對農民有利的, 但反對得最厲害的偏偏就是農民, 這是他的悲哀。

另一方面, 王莽的對外政策也完全失敗, 王莽以儒家思想來決斷外交政策, 認為匈奴稱王不合禮制, 於是收回匈奴的王璽, 結果導致匈奴的反噬。 內憂外患之下, 王莽最終哭天而死, 他的一切改革, 也全部付之東流。

中國的歷史書都認為王莽是“篡漢”, 實際上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 雖然表面上威權者以儒家治理天下, 但骨子裡, 卻離儒家的思想越來越遠, 王莽的上位, 則恰恰是真正儒家思想的回歸, 但可惜的是, 儒家思想最終也不能帶領這個龐大的帝國走向強大。

《漢書王莽傳》說王莽失敗的原因是“人心思漢”, 完全錯了, 王莽簡單的理想主義和他在權力鬥爭上的弱智, 這才是古往今來儒家的一切改革最終失敗的原因。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王莽的重新認識, 這個偉大的改革家, 雖然最後失敗了, 但他的精神, 卻絕非那些罵他的官僚們能比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