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劉備的叔叔,卻被劉備罵得跟狗一樣

按規制, 在外為王侯者, 不可繼承大統。 但東漢屢有破此規制者, 原因是當權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找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 以便繼續控制朝政。 桓帝的帝位就是因此僥倖得來。

質帝本初元年(146年), 順烈皇后梁納以皇太后身份征桓帝到洛陽城北的夏門亭, 準備把她的妹妹嫁給桓帝。 但婚禮尚未舉行, 太后的哥哥, 身為大將軍的梁冀, 因新立才8歲的質帝指責他是“跋扈將軍”, 竟將質帝毒死了。 因此, 朝中又要議立新帝。

當時梁冀考慮到劉志年方15, 容易操縱, 提出要策立桓帝;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成為了削弱梁氏集團的勢力,

則主張迎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 於是梁冀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一起來討論此事。 結果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明德著稱”, 且血緣與質帝最近(為質帝兄), 應立為嗣。 梁冀苦於找不到別的理由反對, 只好宣佈暫停討論。

第二天重會公卿討論, 梁冀嚴厲逼迫群臣策立劉志。 那些公卿在梁冀的淫威下只好屈從, 只有李固堅持己見。 為了消除阻力, 梁冀就讓梁太后下詔罷免了李固。 這樣, 在閏月庚寅(146年), 梁冀終於持節, 以諸侯王青蓋車, 迎劉志入南宮即皇帝位。 劉志就這樣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縱下做了皇帝, 梁太后臨朝聽制, 梁冀把持朝政。

梁冀在策立桓帝后, 權力達到頂點。 他先是以“災異”讓梁太后策免太尉杜喬,

繼而又羅織罪名殺了李固和杜喬。 加上桓帝對他極盡尊崇, 委以朝中大權, 甚至規定他可“入朝不趨, 劍履上殿, 謁贊不名, 禮儀比蕭何”;又增封其食邑為四縣, 比鄧禹;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 比霍光;還封其弟梁不疑為潁陽候、梁蒙為西甲侯、梁蒙之子梁胤為襄邑候、其妻孫壽為襄城君, 並加賜赤紱, 比長公豐。 這樣一來, 梁冀更加專橫暴虐。 朝中大小政事, 無不由他決定。 百官的升遷任免, 都要先到他家裡謝恩, 才能到尚書台辦理手續;地方郡縣每年進獻的貢品, 要先把上等的送給粱冀, 然後才把次等的獻給桓帝。 結果他“威行內外, 百僚側目, 莫敢違命, 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與”。 此外,
梁冀和妻子孫壽都窮奢極欲, 搜刮財富, 修建豪宅, 殘忍貪暴, 激起的民憤極大。

桓帝對於梁冀的橫暴也早有怨恨, 只是由於他的兩個妹妹都在自己身邊, 不敢發作。 延熹二年, 粱冀二妹梁皇后去世, 桓帝開始策劃誅滅梁氏。 他去上廁所的時候, 單獨叫宦官唐衡, 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 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 桓帝於是與他們五人密謀, 決定誅除梁冀, 並用牙齒咬單超手臂出血為盟。 八月丁醜, 桓帝來到前殿, 即召尚書入殿, 宣告要懲辦粱冀。 他命尚書令尹勳持節率丞郎以下守宮廷, 收符節送省中;命黃門令具瑗將御林軍1000余人和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住宅;命光祿勳袁盱持節收梁冀大將軍印綬, 徙封為比景都鄉侯。

梁冀、孫壽當日自殺, 梁、孫家族全部棄市。 其他公卿大臣因牽連而死的數十人, 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 朝官幾乎一空, 百姓莫不稱慶。

桓帝誅滅梁冀以後, 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謀誅梁冀有功, 被同日封侯, 世稱“五侯”。 單超任車騎將軍, 位同三公。 大權從此又落入宦官手中。 他們挾持桓帝, 濫行淫威, 使得“中外服從, 上下屏氣”, 乃至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宦官四侯及其親屬的專橫, 不僅朝中正直官員反對, 就連桓帝也開始擔憂, 所以對四侯又慢慢開始限制。 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 分奪他們的權力, 繼而借他們殘害人民的暴行, 對他們進行打擊。 延熹八年(165年), 司隸校尉韓演奏言左倌罪惡, 言其兄太僕南鄉侯左稱“請托州郡,

聚斂為奸, 賓客放縱, 侵犯吏民”。 桓帝立刻准奏, 結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殺。 韓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貪污罪, 恒帝也下令征詣廷尉。 具璦只好上還東武侯印綬, 自己向桓帝謝罪。 桓帝下詔貶他為都鄉侯, 後來死在家中。 接著, 桓帝又下詔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 都降為鄉侯;其子弟分封者, 一律免爵。 這就是所謂的“一除內嬖”。

桓帝對於宦官五侯的抑制, 只是為了強化皇權, 並不想清除, 故而對他們稍加抑制後, 大權還是交給了他們。 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臺後, 也同樣殘暴專橫, 魚肉人民。

優己/著 收錄 《優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 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