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91年前的今天,創辦370多所學校、最終破產的狀元郎張謇去世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

91年前的今天, 1926年7月17日, 創辦370多所學校、最終破產的狀元郎張謇去世

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 江蘇海門人, 清末狀元。

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曾經冒名頂替考中秀才, 與袁世凱是同事。 得到“清流”青睞, 幾乎是內定狀元, 卻經過5次會試才最終成功狀元郎。

甲午戰敗後, 一心實業救國, 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 最終卻全部破產。 他一生瘋狂創辦了370多所學校。 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領頭人, 更是中國學校教育的最大貢獻者。

冒名頂替考中秀才

1853年7月1日, 張謇出生於江蘇海門。 兄弟五人, 他排行第四, 世代務農。 1868年(15歲), 由於祖上是三代沒有功名的“冷籍”, 不容易在科舉中被錄取, 因此冒用如皋縣張銓兒子張育才的名義報名, 經縣、州、院三試勝出, 考取如皋縣學為生員。

1869年(16歲), 張謇考中秀才。 不久張銓意圖勒索, 在如皋官府控訴, “冒名頂替案”爆發。 張謇連年打官司, 吃足了苦頭, 後來得到江蘇學政等人的幫助, 案件才得以撤銷。

袁世凱的同事幕僚

1874年(21歲), 張謇前往南京投奔孫雲錦。 1876年夏(23歲), 應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的邀請, 任文書, 後袁世凱也投奔而來, 兩人成為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 1880春(27歲), 吳長慶升浙江提督, 張謇隨同前往。 同年冬, 吳長慶奉命幫辦山東防務, 張謇隨慶軍移駐登州黃縣。

1882年(29歲), 朝鮮發生“壬午兵變”, 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 吳長慶奉命支援朝鮮平定叛亂。 張謇隨軍奔赴漢城, 起草《條陳朝鮮事宜疏》, 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文章,

主張對外強硬政策, 由此得到南派“清流”首領潘祖蔭、翁同龢等的賞識。 1884年(31歲), 吳長慶奉命回國, 駐防金州, 袁世凱則留守朝鮮。 不久, 吳長慶病故, 張謇離開慶軍回歸故里, 繼續攻讀應試。

費盡周折的內定狀元郎

張謇從16歲錄取生員起, 先後5次赴江寧府參加江南鄉試(俗稱南闈)均未中試。

1885年(32歲), 轉赴順天鄉試(俗稱北闈), 考取中第二名舉人, 俗稱“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 成為“清流”著重招攬的對象, 但此後張謇四次參加會試均遭失敗。

1894年(41歲), 張謇第五次進京應試, 終於中了一等第十一名, 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 殿試時, 翁同龢命收卷官坐著等張謇交卷, 直接送到自己手裡, 評閱後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 並向光緒帝介紹說:“張謇, 江南名士, 且孝子也。 ”於是, 張謇在41歲的時候, 終於考中第一名, 成為狀元郎。

“清流”中的佼佼者

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擁戴光緒帝,堅持主戰。名噪一時的新科狀元張謇,由於歷史淵源和政見相近,很快就成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

1895年初(42歲),兩江總督張之洞奏派張謇舉辦通海團練,以防禦日軍可能對長江下游的侵犯。不久,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通海團練半途而廢。同年底,加入康有為組織的上海強學會。

民族資本的實業救國

此後,張謇漸漸轉向實業救國。1898年,大生紗廠正式在江蘇南通的通州區動土興建,次年建成投產。經過數年的慘澹經營後,大生紗廠逐漸壯大,到1911年為止,大生一、二廠已經共獲淨利約370余萬兩。

1901年起(48歲),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下,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通海墾牧公司。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張謇又創辦了廣生油廠,複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同時,又在唐閘西面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後,又興建發電廠,開通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南通成為中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

“瘋狂”的教育救國

發展工業需要科學技術,促使張謇去努力興辦學堂。1902年(49歲),張謇創立了通州師範,翌年正式開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1905年(52歲),張謇與馬相伯在吳淞創辦了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1907年(54歲),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範學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屬公立中學(今南通中學)。1912年(59歲),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今河海大學),並陸續興辦一批小學和中學。

1912年,張謇創辦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13年全校遷往吳淞,稱“吳淞水產專科學校”(今上海海洋大學)。 1917年(64歲),同濟醫工學堂(今同濟大學)在吳淞複校。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學在上海成立,後合併為南通大學。此外,還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校(現為南通特殊教育中心)。總共創辦了370多個學校。

破產後黯然離世

1922年(69歲)—1924年,棉花價格暴漲,張謇的紗廠破產。1926年7月17日,張謇黯然離世,享年73歲。他的陪葬品是:一頂禮帽、一副眼鏡、一把摺扇,還有一對金屬的小盒子,分別裝著一粒牙齒,一束胎髮。(1966年8月24日,張謇墓被紅衛兵當做“四舊”砸毀,張謇的孫女目睹墓中葬物。)

“清流”中的佼佼者

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擁戴光緒帝,堅持主戰。名噪一時的新科狀元張謇,由於歷史淵源和政見相近,很快就成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

1895年初(42歲),兩江總督張之洞奏派張謇舉辦通海團練,以防禦日軍可能對長江下游的侵犯。不久,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通海團練半途而廢。同年底,加入康有為組織的上海強學會。

民族資本的實業救國

此後,張謇漸漸轉向實業救國。1898年,大生紗廠正式在江蘇南通的通州區動土興建,次年建成投產。經過數年的慘澹經營後,大生紗廠逐漸壯大,到1911年為止,大生一、二廠已經共獲淨利約370余萬兩。

1901年起(48歲),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下,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通海墾牧公司。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張謇又創辦了廣生油廠,複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同時,又在唐閘西面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後,又興建發電廠,開通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南通成為中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

“瘋狂”的教育救國

發展工業需要科學技術,促使張謇去努力興辦學堂。1902年(49歲),張謇創立了通州師範,翌年正式開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1905年(52歲),張謇與馬相伯在吳淞創辦了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1907年(54歲),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範學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屬公立中學(今南通中學)。1912年(59歲),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今河海大學),並陸續興辦一批小學和中學。

1912年,張謇創辦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13年全校遷往吳淞,稱“吳淞水產專科學校”(今上海海洋大學)。 1917年(64歲),同濟醫工學堂(今同濟大學)在吳淞複校。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學在上海成立,後合併為南通大學。此外,還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校(現為南通特殊教育中心)。總共創辦了370多個學校。

破產後黯然離世

1922年(69歲)—1924年,棉花價格暴漲,張謇的紗廠破產。1926年7月17日,張謇黯然離世,享年73歲。他的陪葬品是:一頂禮帽、一副眼鏡、一把摺扇,還有一對金屬的小盒子,分別裝著一粒牙齒,一束胎髮。(1966年8月24日,張謇墓被紅衛兵當做“四舊”砸毀,張謇的孫女目睹墓中葬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