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與他相比真的差太多,簡直就是老子、諸葛亮、孫武的集合體,古今第一完人

王陽明

滿清的大才子紀昀:守仁勳業氣節, 卓然見諸施行, 而為文博大昌達, 詩亦秀逸有致, 不獨事功可稱, 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王守仁始以直節著。

比任疆事, 提弱卒, 從諸書生掃積年逋寇, 平定孽籓。 終明之世, 文臣用兵制勝, 未有如守仁者也。 當危疑之際, 神明愈定, 智慮無遺, 雖由天資高, 其亦有得於中者歟。 矜其創獲, 標異儒先, 卒為學者譏。

王陽明

王陽明堪稱明第一流人物, 立德、立功、立言,

皆居絕頂。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 王守仁親自率領精銳在上杭屯兵, 假裝撤退, 出敵不意進攻, 連破四十餘寨, 斬殺、俘獲七千多人。 他向朝廷上疏稱, 權力太小, 無法命令將士。 王瓊上奏, 給了王守仁旗牌, 可以便宜從事。

七月, 進兵大庾。 十月, 克左溪、橫水, 破巢八十四, 斬殺、俘獲六千多人。 戰畢, 在橫水設置崇義縣。 隨後師還贛州, 討伐利頭的盜賊, 斬殺兩千多人。 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 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 附近的人都驚呼守仁是神。

正德十六年(1521年), 明世宗即位, 由藩王入繼大統的世宗, 在對王守仁有過短暫的賞識之後, 便對這位非常能幹的臣子採取了冷漠的態度。 在世宗即位之際, 王守仁因父老請歸, 世宗說王守仁有擒賊平亂之大功,

正要論功行賞, 不許他辭官。 同年七、八月, 先升其為南京兵部尚書, 不許他推辭, 稍後又特許他順路回去探視父親。 不久, 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 世襲。

王陽明

平亂後, 王陽明因肺病加重, 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 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

不等朝廷的批復就回去了。 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舟中。 臨終之際, 弟子問他有何遺言, 他說:“此心光明, 亦複何言!”喪過江西境內, 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 先前因平定甯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 隆慶時追贈新建侯, 諡文成。 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陽明學, 又稱王學、心學, 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 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 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 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 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 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為事理無窮無盡, 格之則未免煩累, 故提倡“致良知”。

王陽明

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 “理”全在人“心”, “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 人秉其秀氣, 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 強調要知, 更要行, 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 所謂“知行合一”, 二者互為表裡, 不可分離。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 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