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清同治中興群臣中,能被漢人領袖曾國藩欣賞的,僅僅只有這三位,連有“曾左”之稱的左宗棠也被排除在外

說起曾國藩, 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雖然以前對曾國藩褒貶不一, 但現在一般都是仰慕視之。 不僅是其人生第一奇功, 鎮壓危亂國家十多年的太平天國, 更讓後人敬佩的是自己總結出了一套為官為道, 為人處世的精闢理論。 所以, 為以後的名人所極度的推崇, 把他視為立身的楷模。 更有人甚至把他看成近代的第一完人。

曾國藩畫像

作為完人, 當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的, 就像曾國藩這樣的萬里挑一的一代完人, 評人看物自然也是非同尋常。 而真正能入他的法眼的那也肯定不是一般的人。 所以, 在當年的中國大地上能進入曾國藩法眼的, 也是鳳毛麟角, 而能得到他所讚賞的, 更是世間少有。 不錯, 就在當年確實能讓曾國藩欣賞的, 在為官為吏者, 芸芸眾生之中, 也僅有三人。

其一, 劉印渠(劉長佑)

曾國藩曾這樣評價過他:劉印渠(劉長佑)極長厚謙下,

故做直督數年甚穩, 其心地亦端正, 性能下人, 而非為保位之計。 可見老曾對這位同僚尤其是為人為官的品行還是極其讚賞的。 曾國藩看中就是劉長佑的謙厚, 端正, 不驕不躁, 能以下人, 這正是曾國藩當年教育其九弟曾國荃暴脾氣的典範。

劉長佑

這劉長佑何許人也, 為何能讓老曾刮目相看, 首先此人也是刀滾沙場之人, 先後與太平天國、天地會、魯西北農民起義軍白蓮教、法國幹過仗。 當年在袁州太平圩與太平天國大戰, 被太平軍包了水餃, 大敗, 這時, 他也和老曾一樣, 想自裁而死, 不過被後來的封疆大吏劉坤—擁上馬, 立即撤退才留下一條命。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咸豐九年(1859),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兵進入湖南境, 劉長佑與江忠義率軍赴援, 解永州圍, 後來石達開又轉戰廣西, 劉率兵長追, 攻佔柳州, 被任命為廣西布政使, 駐守廣西, 在廣西劉也沒有閑著, 此時, 兩廣的天地會相當的活躍, 一度建立了“大成國”政權, 劉率軍圍剿, 一舉擊潰天地會。 從而, 升廣西巡撫。

劉坤一

同治元年(1862), 升任閩廣總督, 後來將所部交給了救命恩人劉坤一, 這也就是為何後來封疆大吏劉坤一為何能主政兩廣。 不久, 劉長佑調任直隸總督, 又與魯西北農民起義軍幹起來了, 不久起義軍被撲滅。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總在河邊走, 哪能不濕腳,

1869年滄州鹽民在張六等領導下舉行起義, 以數千之眾, 逼近京畿, 擔任直隸總督的他以鎮壓不力被革職。 同治十年(1871)再度被起用, 歷任廣東、廣西巡撫、任雲貴總督長達8年之久。 中法戰爭中, 他又不遺餘力的支持劉永福抗擊法軍。 1887年在湖南新寧老家病逝, 終年69歲, 諡武慎。

其二, 楊岳斌

曾國藩曾這樣比較楊岳斌與彭玉麟:彭雪芹(彭玉麟)光明俊偉, 而本事不及楊厚庵(楊岳斌), 楊厚庵頗狠。

就這個被老曾認為頗狠的人物也是老曾的老鄉, 湖南人。 楊岳斌本身就是行伍出身, 對於騎射極其的精通。 曾參與鎮壓新甯李沅發起義。 後來, 太平軍攻入湖南, 進逼湘陰, 長官早已逃之夭夭, 楊率軍抗敵, , 保住了湘陰城, 被授予千總。

李鴻章與李瀚章及其子孫

後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組建湘軍水師,這時楊岳斌和彭玉麟就是其左膀右臂。接著,在與太平水師的作戰中,屢屢獲勝,焚燒戰船,斬殺太平軍無數。只在田家鎮一戰,砍斷太平軍的橫江鐵鎖,焚毀戰船四千餘只,死傷更是無數。這也就為什麼老曾說這位部下頗狠了,1863年(同治二年)楊岳斌隨曾國藩到天京前線大勝關、雨花臺察視,並與曾國荃定計合圍南京,圍剿長江兩岸,鎮壓太平天國,授陝甘總督,天京城破後,楊岳斌加太子太保、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爆發,楊嶽斌率十二營赴援臺灣,後與法軍簽訂和儀。因功勳,清廷把楊的畫像掛在了紫光閣中。

其三,李鴻章

這個不需要多說了,曾國藩曾評價李鴻章,“實處多而虛處少,講求只在形跡”,可是失之於深沉。曾國藩,也曾把李鴻章與其哥哥李瀚章做了對比,說道,“李筱泉(李瀚章)血性不如弟(李鴻章),而深穩過之。”

李鴻章與李瀚章

可能有人會說曾國藩對於具有“曾左”之稱的左宗棠有何評價,確實老曾曾評價過左宗棠,說道,“左季高(左宗棠)喜出格恭維,凡人能屈體己甚者,多蒙不次之賞,此中素叵測而又善受人欺如此。”可見對於老左的評價還不如以上三人,這也可能是老左與老曾一向不睦有一定原因。

可見,煌煌華夏,也只有劉長佑、楊岳斌、李鴻章可入老曾的法眼,並受到老曾的欣賞,但老曾也同樣認為他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可見老曾的眼光之高也。

李鴻章與李瀚章及其子孫

後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組建湘軍水師,這時楊岳斌和彭玉麟就是其左膀右臂。接著,在與太平水師的作戰中,屢屢獲勝,焚燒戰船,斬殺太平軍無數。只在田家鎮一戰,砍斷太平軍的橫江鐵鎖,焚毀戰船四千餘只,死傷更是無數。這也就為什麼老曾說這位部下頗狠了,1863年(同治二年)楊岳斌隨曾國藩到天京前線大勝關、雨花臺察視,並與曾國荃定計合圍南京,圍剿長江兩岸,鎮壓太平天國,授陝甘總督,天京城破後,楊岳斌加太子太保、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爆發,楊嶽斌率十二營赴援臺灣,後與法軍簽訂和儀。因功勳,清廷把楊的畫像掛在了紫光閣中。

其三,李鴻章

這個不需要多說了,曾國藩曾評價李鴻章,“實處多而虛處少,講求只在形跡”,可是失之於深沉。曾國藩,也曾把李鴻章與其哥哥李瀚章做了對比,說道,“李筱泉(李瀚章)血性不如弟(李鴻章),而深穩過之。”

李鴻章與李瀚章

可能有人會說曾國藩對於具有“曾左”之稱的左宗棠有何評價,確實老曾曾評價過左宗棠,說道,“左季高(左宗棠)喜出格恭維,凡人能屈體己甚者,多蒙不次之賞,此中素叵測而又善受人欺如此。”可見對於老左的評價還不如以上三人,這也可能是老左與老曾一向不睦有一定原因。

可見,煌煌華夏,也只有劉長佑、楊岳斌、李鴻章可入老曾的法眼,並受到老曾的欣賞,但老曾也同樣認為他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可見老曾的眼光之高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