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299的量耳定制動鐵耳機——HelloEar Arc

耳朵正如指紋與鞏膜一樣, 每個人的耳朵也有著這點那點的差別, 而目前市面上的量產耳機都是通過大資料統計出來的人耳資料來進行設計, 但依舊不盡人意, 只能夠照顧到“相對大眾”的消費者, 而另外兩邊沒有被照顧到的邊緣消費者並沒有像想像中的那麼少。 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 雖然特別喜歡通過佩戴耳機來享受音樂, 但傳統入耳式耳機往往不太討好他們的耳朵, 要麼就因為耳朵構造特殊不好佩戴入耳式耳機, 要麼就因為長時間佩戴耳道造成了潮濕悶熱的不良體驗, 更多的還是因為耳機本身的硬殼構造依舊對耳朵不夠友好,

最終他們都只能將就地使用小巧的平頭耳機, 亦或者是專業定制耳機。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這一款比較“另類”的定制耳機, 從一開始內測的時候要取模定制的方式就已經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不同于傳統的那種取耳印再瓊脂倒模的製作方式, helloear則採用了取一枚一元硬幣作為尺規, 分別放置在左右耳朵旁邊並拍攝照片, 然後發送到helloear的資料實驗室進行比對定制出最適合用戶的耳塞, 我以為這只是定制過程的第一步, 沒想到在發送完圖片之後得到的居然是定制已經完成的回饋, 這種耳機定制方式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 入門的門檻變得更低, 實現起來也更加便利簡單許多。

不得不提的是, helloear通過四年的時間建立了全球獨一無二的人耳工效學資料庫, 與國內最頂級人體工效學學府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人耳的人體工效學研究, 還與國內唯一的北科大人耳識別實驗室合作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人耳識別資料庫,

Hello Arc應運而生。

簡約又不失格調的產品設計

Helloear作為一家理工科創業公司, 黑科技與前衛的元素早已深深地根植在這個品牌當中, 其設計項目的選用上也符合了這個調性, 在Arc的包裝上顯然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透明蓋和耳機懸掛的設計逼格滿滿

取下透明蓋和耳機,包裝盒非透明的部分裝載著Arc其餘的配件,包括產品說明書,一張helloear品牌logo貼紙,一條Type-C轉3.5mm音訊轉接線,最底下還有一個編織面料的耳機收納包。

這個耳機收納包的樣式非常好看,有點像零錢包一樣,編織面料帶來的手感確實很棒,就我個人而言非常喜歡,配件部分還算是非常豐富和用心的。

HelloEarArc為有線設計,支持iOS/Android的三段式線控按鈕(音量加減和接聽鍵)。

獨特構造還原了耳朵本來的樣子

Helloear Arc放到手上的時候要比我想像中的要小巧和輕盈很多,耳塞部分採用了專利定制氣囊的結構設計,得益於動鐵單元不需要依靠硬質腔體作為諧振腔,Arc的體積大概僅有傳統動圈耳機的五分之一大小,在耳機與耳朵貼合的部分均採用醫用級矽膠材質,在佩戴時感受到更多的是那種輕盈柔軟的充實感,這點也與傳統的定制耳機不同,目前主流的定制耳機都是硬殼材質,矽膠材質和硬殼材質用作比喻就相當是“木屐與Nike的區別。”尤其是耳甲腔的支撐點,柔性結構的Arc在實現了穩固支撐以外,還解決了硬殼支撐對耳甲腔擠壓變形的問題。事實上,我認為耳機是日常佩戴的話,柔軟的佩戴起來不但舒服,而且還能更持久。

讓朋友試戴來方便拍照,雖然後支撐部分與耳甲腔稍微有些不吻合,但是據朋友使用後述說,佩戴起來的緊密性和舒適度都非常不錯,隔音效果出色。

再放一張HelloEar官博娘的佩戴圖,更為貼合。

Arc看起來除了耳機線與腔體連接處以外,好像都是矽膠包裹的部分,前端入耳部分採用了淺入耳的設計,沒有過於深入耳道,而是輕抵耳道口部分,免去了傳統入耳式耳機進入耳道口,在長時間使用後造成耳道不適的煩惱。儘管如此,採用外耳嵌合的矽膠套設計的Arc,在隔音和佩戴牢固度上面都處於最優水準,運動起來也不會讓耳機輕易脫落。

線材外皮為彈性較好的TPE材質和強度很高的凱夫拉纖維,在具備高強度抗拉扯性的同時,柔韌親膚的材質還減少了耳機線容易打結的情況。

聲揚專業動鐵單元還原溫暖聲音

從官宣上面可以看出,慕聲的黑科技最主要還是用在了外觀設計和新定制方式上面的創新了,而聲音部分則不是他們重點凸顯的地方,比起主流的婁氏動鐵,HelloEar Arc則選用了丹麥的聲揚動鐵單元,與傑士X10同款的專業級動鐵單元,與它299的定價來說,這個誠意還是讓我驚訝了一下。

在近兩周的使用體驗裡,我主要還是使用我手上的手機包括三星GalaxyS8和iPhone7(配合標配轉接線使用)來試聽,感覺應該是對手機使用做了優化,連iPhone7都能夠輕易推滿(後來查資料,Arc 阻抗僅25Ω,靈敏度高達106.5dB)。

第一感覺還以為手上的是動圈耳機,這顆動鐵給我的感覺比較溫暖,高頻部分沒那麼尖,低頻也剛剛好,比起一般的動鐵來說“銳度”也沒那麼強,沒有傳統動鐵那麼清脆,但是這種偏暖的感覺確實也讓人難以挑出什麼毛病,反而顯得更加耐聽,一耳朵下去不會覺得特別驚豔,但是配合它柔性結構的外觀處理,可以聽很久很久,非常舒服的感覺。音質這方面千人百面的取向,我也只能按我的主觀體驗總結一下,我覺得這個聲揚動鐵的調教上面,helloear應該是取了動鐵和動圈的一個折中點,一切以舒服自然和耐聽為前提,再說了,這個聲音再想到了它299的售價,更多的應該是驚喜吧。(其實我是震驚的)

這樣黑科技爆棚還主打超舒適個人定制的耳機居然定價299……總覺得好像白說了,這個價格其實除了買買買還能說啥?7月11日小米眾籌首發上線,目前按照這個完成度來看,生產線應該要火力全開了吧……

更多官方圖賞:

取下透明蓋和耳機,包裝盒非透明的部分裝載著Arc其餘的配件,包括產品說明書,一張helloear品牌logo貼紙,一條Type-C轉3.5mm音訊轉接線,最底下還有一個編織面料的耳機收納包。

這個耳機收納包的樣式非常好看,有點像零錢包一樣,編織面料帶來的手感確實很棒,就我個人而言非常喜歡,配件部分還算是非常豐富和用心的。

HelloEarArc為有線設計,支持iOS/Android的三段式線控按鈕(音量加減和接聽鍵)。

獨特構造還原了耳朵本來的樣子

Helloear Arc放到手上的時候要比我想像中的要小巧和輕盈很多,耳塞部分採用了專利定制氣囊的結構設計,得益於動鐵單元不需要依靠硬質腔體作為諧振腔,Arc的體積大概僅有傳統動圈耳機的五分之一大小,在耳機與耳朵貼合的部分均採用醫用級矽膠材質,在佩戴時感受到更多的是那種輕盈柔軟的充實感,這點也與傳統的定制耳機不同,目前主流的定制耳機都是硬殼材質,矽膠材質和硬殼材質用作比喻就相當是“木屐與Nike的區別。”尤其是耳甲腔的支撐點,柔性結構的Arc在實現了穩固支撐以外,還解決了硬殼支撐對耳甲腔擠壓變形的問題。事實上,我認為耳機是日常佩戴的話,柔軟的佩戴起來不但舒服,而且還能更持久。

讓朋友試戴來方便拍照,雖然後支撐部分與耳甲腔稍微有些不吻合,但是據朋友使用後述說,佩戴起來的緊密性和舒適度都非常不錯,隔音效果出色。

再放一張HelloEar官博娘的佩戴圖,更為貼合。

Arc看起來除了耳機線與腔體連接處以外,好像都是矽膠包裹的部分,前端入耳部分採用了淺入耳的設計,沒有過於深入耳道,而是輕抵耳道口部分,免去了傳統入耳式耳機進入耳道口,在長時間使用後造成耳道不適的煩惱。儘管如此,採用外耳嵌合的矽膠套設計的Arc,在隔音和佩戴牢固度上面都處於最優水準,運動起來也不會讓耳機輕易脫落。

線材外皮為彈性較好的TPE材質和強度很高的凱夫拉纖維,在具備高強度抗拉扯性的同時,柔韌親膚的材質還減少了耳機線容易打結的情況。

聲揚專業動鐵單元還原溫暖聲音

從官宣上面可以看出,慕聲的黑科技最主要還是用在了外觀設計和新定制方式上面的創新了,而聲音部分則不是他們重點凸顯的地方,比起主流的婁氏動鐵,HelloEar Arc則選用了丹麥的聲揚動鐵單元,與傑士X10同款的專業級動鐵單元,與它299的定價來說,這個誠意還是讓我驚訝了一下。

在近兩周的使用體驗裡,我主要還是使用我手上的手機包括三星GalaxyS8和iPhone7(配合標配轉接線使用)來試聽,感覺應該是對手機使用做了優化,連iPhone7都能夠輕易推滿(後來查資料,Arc 阻抗僅25Ω,靈敏度高達106.5dB)。

第一感覺還以為手上的是動圈耳機,這顆動鐵給我的感覺比較溫暖,高頻部分沒那麼尖,低頻也剛剛好,比起一般的動鐵來說“銳度”也沒那麼強,沒有傳統動鐵那麼清脆,但是這種偏暖的感覺確實也讓人難以挑出什麼毛病,反而顯得更加耐聽,一耳朵下去不會覺得特別驚豔,但是配合它柔性結構的外觀處理,可以聽很久很久,非常舒服的感覺。音質這方面千人百面的取向,我也只能按我的主觀體驗總結一下,我覺得這個聲揚動鐵的調教上面,helloear應該是取了動鐵和動圈的一個折中點,一切以舒服自然和耐聽為前提,再說了,這個聲音再想到了它299的售價,更多的應該是驚喜吧。(其實我是震驚的)

這樣黑科技爆棚還主打超舒適個人定制的耳機居然定價299……總覺得好像白說了,這個價格其實除了買買買還能說啥?7月11日小米眾籌首發上線,目前按照這個完成度來看,生產線應該要火力全開了吧……

更多官方圖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