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搖滾小天后艾薇兒早在2003年去世了?

加拿大搖滾小天后艾薇兒自2013年罹患“萊姆病”(Lyme disease), 便開始一段漫長的沉寂期。 直到2015年她才重新回到大眾視線, 坦言自己過往兩年都在與疾病抗爭。

今年久違的她在音樂上的動態頻頻。 首先受邀與日本新生代搖滾樂隊ONE OK ROCK合作一首《Listen》, 繼而是接受美國Billboard採訪, 興奮透露出:

“2017年將會誕生個人第六張錄音室專輯”!

艾薇兒xONE OK ROCK

2002年, 當時年僅17歲的她憑藉首張專輯《Let Go》, 在全球狂攬一千五百萬銷量, 掀起了現象級的“艾薇兒熱”, 無論紐約還是東京, 街頭巷尾一夜冒出眾多長直發、穿滑板褲、塗黑指甲的“艾薇兒們”, 有些模仿者還與艾薇兒本尊“真假難分”。

首張專輯《Let Go》

後來2007年婚後的艾薇兒推出“洗粉”專輯《The Best Damn Thing》, 國外開始出現陰謀論者, 認為“真正的艾薇兒早就在2003年去世了”、“這個畫風突變的金髮芭比娃娃是一名叫做“Melissa”的美國女孩假扮艾薇兒”。

之後“艾薇兒已死”陰謀論此起彼伏, 直到最近又再次引爆國外輿論。

推特名為@Givenchyass博主, 接連發了許多推文, 證明如今艾薇兒其實是Melissa頂包代替。

這名博主認為真正艾薇兒無法適應突然爆紅的生活, 加之爺爺的離世對她造成沉重打擊, 當時17歲的她在錄第二張專輯《Under My Skin》過程中, 情緒頻頻失控, 傷心欲絕的她後來在2003年年底選擇了自殺。

“無良”唱片公司為了繼續靠她的頭銜賺錢便選擇用Melissa頂包。 這名Melissa原本是遊蕩在洛杉磯街頭的美國女孩。

一次偶遇, 艾薇兒看見她與自己長得非常神似, 雙方成為好朋友。 後來艾薇兒還帶她回錄音室, 教她唱歌。

口說無憑, 接下來是這名博主提供的“證據”, 頭頭是道地論證自己的觀點:

首先是臉型對照。 左邊是艾薇兒本尊, 右邊是Melissa

再來一波臉容變化的縱向對照

繼而是胎記。 左邊是Melissa, 右邊是艾薇兒本尊

如果說上述外形變化是牽強, 所謂“女大十八變”。 那麼接下來這名助攻的論證確實讓人覺得“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有人指出在前兩張專輯裡面, 當艾薇兒發“Out”與“About”的時候, 帶有非常明顯的加拿大口音。

接下來無論是專輯裡面, 還是採訪、日常談話當中, 短短數年之間, 艾薇兒的加拿大口音不復存在。

因為替身Melissa是地道美國人, 不可能會有加拿大口音。

大家可以聽聽《Freak Out》與《Girlfriend》裡面的對比。

口音這東西不像外型那樣能夠隨心所欲地改變, 於是受此影響這段時間只要艾薇兒發佈動態, 就會有人評論“你好Melissa”。

前幾天艾薇兒發了推特, 寫了個“Wahoo”的感歎詞, 就被挑刺:

“真正的艾薇兒是不會說‘Wahoo’”

當年16歲加拿大女孩艾薇兒“美漂”到紐約磨練自己創作, 後來順應美國“Teen-pop”浪潮, 被眾人托舉成為頭號偶像。

與當時流行的美國甜心娃娃不一樣, 長直發、左手刷睫毛、右手刷吉他的她天不怕、地不怕, 身上是音樂工業化與搖滾商業化的極好融合, 一出道就被定位為“流行偶像”, 用搖滾、朋克等元素吸引青少年眼球。 所有人第一眼見到她, 就覺得“這女孩很酷”。

她擁有清澈、高亢的美好聲線, 詞曲創作樣樣精通,

懂得如何用強大流行的旋律與簡單和絃去俘虜耳朵, 加之本人充滿活力與爆發能量的形象, 她讓流行不流俗, 搖滾更易被青少年接受, 於是她活成了一個時代的青春模樣。

艾薇兒憑藉《Let Go》、《Under My Skin》這兩張專輯以絕對不媚俗態度, 卻獲得全球範圍的簇擁與追捧。 單看銷量, 這兩張專輯各自都有上千萬的好成績。

《Under My Skin》

而2007年宣告這名千禧年酷女孩的妥協與投降。 軟綿感在她的音樂中成為主導, 而之前那位剛強瀟灑的滑板女孩似乎早已不見蹤跡。

《The Best Damn Thing》橫空出世, 把眾多死忠粉虐了個遍。 不過數年之間, 她從加拿大搖滾小天后搖身成為眾人口中的美國甜心。 也難怪會有樂迷接受不了, 黑化成陰謀論者, 寧願虛構“艾薇兒已死”的假像來安撫自己。

因為艾薇兒無論是聲線、唱法、編曲、外型都變化得令人驚訝, 不免疑問:

“這些年她都經歷什麼?”

2007年前後是歐美樂壇新星輩出的年份。

首先是搖滾方面, Paramore兇猛來襲, 年輕女主唱Hayley用更直接的Emo-Punk撼動了艾薇兒在“酷”方面的擔當;

流行方面新生代五大小天后逐漸成為氣候, 黴黴Taylor Swift憑藉首張專輯打響自己知名度, 從此專輯銷量驚為天人, 每年拿獎拿到手軟;水果姐Katy Perry《Ur So Gay》成名;Lady Gaga在2008年發佈《The Fame》, 成為驚世駭俗的現象級歌手;山東大姐Rihanna風頭越來越猛, 在2008年更獲得格萊美青睞;英倫大地上Adele發佈首張專輯《19》, 不單獲得水星獎提名, 還在全球獲得900萬銷量。

艾薇兒在期間略顯“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處境, 而這這張充滿快消社會痕跡, 想要作為“自我轉型”的專輯, 較之前兩張專輯,銷量滑落到幾百萬。

因歌詞容易洗腦,旋律簡單直接,給予人非常爽快的聽覺,這張“洗粉”的專輯在國內卻是知名度甚高的專輯,成為了眾多選秀節目的熱門翻唱歌單,此時艾薇兒的形象也被這些選秀歌手競相模仿。

如果沒有前兩張那位酷女孩的鋪墊,或許沒有這麼多人去挑刺轉型後的艾薇兒。畢竟從流行影響範圍來說,《The Best Damn Thing》算是優秀的流行專輯。

從此這位從滑板下來、穿上蓬蓬裙的女孩,離“艾薇兒”路子越來越偏,朝著“Melissa”路線越走越遠。

《Goodbye Lullaby》

無論是第四張專輯《Goodbye Lullaby》抑或第五張同名專輯,人們似乎對於一名酷女孩的成長與成熟過於苛刻,認為“這女孩不酷了”。

但她少理這些流言蜚語,她認為自己所處的狀態就是最舒服的姿態,她參與多部電影配樂與配音,創辦了自己的時尚品牌,更加熱心在公益上,開設了公益基金會。

這女孩長大了依然還是很酷,不是外表,而是轉為內心。

儘管《The Best Damn Thing》虐了死忠粉一遍,但這張專輯三首歌曲《Innocence》、《When you’re gone》、《Keep Holding On》依然可以聽到艾薇兒從未改變的細膩聲線與情感。她在這個光怪陸離、競爭血腥的流行樂壇中,依然在內心深處保持一塊地方,棲息自己的純粹。

艾薇兒是國內眾多人歐美樂壇的入門歌手,誰沒有試過在她的音樂中劃上自己成長的痕跡呢?

《Sk8er Boi》跳躍那般隨性灑脫、《My World》回憶成長的美好純粹、《Tomorrow》安撫對未知的恐懼與充滿期待、《I’m with you》依戀柔光之愛;

《Don’t tell me》捍衛女性自我尊嚴與把握主動權、《My Happy Ending》瀟灑失戀過後的陰霾、《Nobody’s Home》找尋讓心靈的歸屬之地。

她的成長軌跡與我們非常相似,打開了我們想要嘗試叛逆的出口。

眾多人的青春回憶裡面都有一個叛逆的女孩,叫做“艾薇兒”。

這個擁有無窮爆發力的女孩17歲就一手包辦了作曲作詞與專輯設計,而後經歷年少成名,她化標誌性的煙熏妝、踏馬丁靴、塗黑指甲,面對愛情與人生有著自己獨特看法。

美與酷、強悍與冷峻,在她身上完美成立。她的成熟與改變,讓她全身每個細胞都無比舒展,讓她迫不及待去嘗試與挑戰生命中各種新鮮的事情。

“我討厭人家說我是朋克、或是將我貼上任何標籤。因為我真的不是,也從來沒有想要當朋克。”

這是2004年二十歲的她對媒體說的一句話,她不會被任何標籤所束縛,也不會一直都在原地玩滑板與把自己硬裝得很酷。

“艾薇兒已死”不過是很多她很多死忠粉“愛星心切”的體現。今年恰逢她首本名曲《Complicated》發行十五周年,裡面有句歌詞非常適合回應這些陰謀論者:

“Why you have to go and make things so complicated?”

言下之意就是:為什麼你們總是要搞事情?

她曾經用音樂給過我們震撼、愉悅與成長,讓每個年輕人都要頑強地面對世界、強調自己個性,這樣事到如今我們還能向她要求什麼呢?

正因如此,她每一出現肯定一呼百應,她就是我們的青春與成長,而沒有人會討厭青春。

Can’t you see that you lie to yourself

You can’t see the world through a mirror

It wont be too late when the smoke clears

難道你還在自欺欺人嗎?

你無法見到這現實的世界

勇敢接受這真實的世界還不算太晚

《Too much to ask》

2017年艾薇兒出道十五周年,她即將會推出第六張專輯。這張專輯將會有“愛”的主題,也有關於這幾年發生她身上的生活經歷,她想要借此“回到自己的根源”。

“我的歌迷會跟我一起長大、一起改變,我也要繼續為許多人創作歌曲。”

從《Let Go》到《Avril Lavigne》,艾薇兒的專輯就是她成長軌跡,而成長是對錯之分。

聽著艾薇兒音樂度過青春的你,是否也有相應的成長呢?

文/東京小壽司

圖/網路

較之前兩張專輯,銷量滑落到幾百萬。

因歌詞容易洗腦,旋律簡單直接,給予人非常爽快的聽覺,這張“洗粉”的專輯在國內卻是知名度甚高的專輯,成為了眾多選秀節目的熱門翻唱歌單,此時艾薇兒的形象也被這些選秀歌手競相模仿。

如果沒有前兩張那位酷女孩的鋪墊,或許沒有這麼多人去挑刺轉型後的艾薇兒。畢竟從流行影響範圍來說,《The Best Damn Thing》算是優秀的流行專輯。

從此這位從滑板下來、穿上蓬蓬裙的女孩,離“艾薇兒”路子越來越偏,朝著“Melissa”路線越走越遠。

《Goodbye Lullaby》

無論是第四張專輯《Goodbye Lullaby》抑或第五張同名專輯,人們似乎對於一名酷女孩的成長與成熟過於苛刻,認為“這女孩不酷了”。

但她少理這些流言蜚語,她認為自己所處的狀態就是最舒服的姿態,她參與多部電影配樂與配音,創辦了自己的時尚品牌,更加熱心在公益上,開設了公益基金會。

這女孩長大了依然還是很酷,不是外表,而是轉為內心。

儘管《The Best Damn Thing》虐了死忠粉一遍,但這張專輯三首歌曲《Innocence》、《When you’re gone》、《Keep Holding On》依然可以聽到艾薇兒從未改變的細膩聲線與情感。她在這個光怪陸離、競爭血腥的流行樂壇中,依然在內心深處保持一塊地方,棲息自己的純粹。

艾薇兒是國內眾多人歐美樂壇的入門歌手,誰沒有試過在她的音樂中劃上自己成長的痕跡呢?

《Sk8er Boi》跳躍那般隨性灑脫、《My World》回憶成長的美好純粹、《Tomorrow》安撫對未知的恐懼與充滿期待、《I’m with you》依戀柔光之愛;

《Don’t tell me》捍衛女性自我尊嚴與把握主動權、《My Happy Ending》瀟灑失戀過後的陰霾、《Nobody’s Home》找尋讓心靈的歸屬之地。

她的成長軌跡與我們非常相似,打開了我們想要嘗試叛逆的出口。

眾多人的青春回憶裡面都有一個叛逆的女孩,叫做“艾薇兒”。

這個擁有無窮爆發力的女孩17歲就一手包辦了作曲作詞與專輯設計,而後經歷年少成名,她化標誌性的煙熏妝、踏馬丁靴、塗黑指甲,面對愛情與人生有著自己獨特看法。

美與酷、強悍與冷峻,在她身上完美成立。她的成熟與改變,讓她全身每個細胞都無比舒展,讓她迫不及待去嘗試與挑戰生命中各種新鮮的事情。

“我討厭人家說我是朋克、或是將我貼上任何標籤。因為我真的不是,也從來沒有想要當朋克。”

這是2004年二十歲的她對媒體說的一句話,她不會被任何標籤所束縛,也不會一直都在原地玩滑板與把自己硬裝得很酷。

“艾薇兒已死”不過是很多她很多死忠粉“愛星心切”的體現。今年恰逢她首本名曲《Complicated》發行十五周年,裡面有句歌詞非常適合回應這些陰謀論者:

“Why you have to go and make things so complicated?”

言下之意就是:為什麼你們總是要搞事情?

她曾經用音樂給過我們震撼、愉悅與成長,讓每個年輕人都要頑強地面對世界、強調自己個性,這樣事到如今我們還能向她要求什麼呢?

正因如此,她每一出現肯定一呼百應,她就是我們的青春與成長,而沒有人會討厭青春。

Can’t you see that you lie to yourself

You can’t see the world through a mirror

It wont be too late when the smoke clears

難道你還在自欺欺人嗎?

你無法見到這現實的世界

勇敢接受這真實的世界還不算太晚

《Too much to ask》

2017年艾薇兒出道十五周年,她即將會推出第六張專輯。這張專輯將會有“愛”的主題,也有關於這幾年發生她身上的生活經歷,她想要借此“回到自己的根源”。

“我的歌迷會跟我一起長大、一起改變,我也要繼續為許多人創作歌曲。”

從《Let Go》到《Avril Lavigne》,艾薇兒的專輯就是她成長軌跡,而成長是對錯之分。

聽著艾薇兒音樂度過青春的你,是否也有相應的成長呢?

文/東京小壽司

圖/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