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正史記載陳宮叛離曹操,只因發動土改革命?

192年, 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 袞州有被洗劫的危險, 陳宮等人主張迎立活躍在陳留郡討伐黃巾有功的曹操接任兗州牧。 於是, 曹操直接從陳留太守升為州牧, 開始擁有了朝廷承認的行政統禦之權。 但曹操在進入袞州後, 為了取得當地百姓的支持, 便著手於對袞州豪強的整肅。 這主要是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以及剷除一些異党分子, 比如, 曹操攻擊王匡並將其殺掉。 曹操的政治肅清行動引發了陳宮等人的不安, 而地方豪強也多恐慌, 於是, 興平元年(194)夏, 趁著曹操進攻徐州之際兗州發生叛亂,

徐州治鄄城(今山東鄄城北)、和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二縣外, 皆叛應呂布, 形勢十分緊張。 曹操恐進退失據, 急速趕回兗州。 途中聽說呂布未能攻下兗州州治鄄城, 正駐軍于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大為高興, 說呂布得兗州之地, 不能拒守東平(今山東東平東), 切斷元父(險道, 今山東濟甯縣南)、泰山之路, 拒險截擊我軍, 卻屯于濮陽, 他不會有太大作為了, 便放心進軍濮陽。 可是陳宮卻是設計, 使濮陽大姓氏行反間計, 賺曹操入城, 曹操既進城, 命火燒城門, 激勵將士有進無退。 呂布伏兵大出, 曹軍潰亂。 曹操初戰敗于呂布, 於是便置辦攻城器械, 反復進攻濮陽, 達百餘日之久, 終不能克。 後蝗災大起, 呂布、曹操軍糧不繼,
暫時休戰, 各引兵退去, 曹操還於鄄城, 呂布屯于山陽(今山東金鄉西北)。 時冀州收袁紹見曹操新失兗州, 軍無所食, 遣使勸說曹操歸附, 將家屬遷居鄴城, 使其成為袁紹部屬。 曹操從謀士程昱之議, 斷然拒絕。 興平二年(195)春, 曹操再攻呂布, 先敗呂布于定陶(今屬山東)。 又在二年夏天進擊駐守巨野(今山東巨野南)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 呂布率兵來救, 見薛蘭等已敗, 退走。 曹操遂殺薛蘭等人。 曹操繼續進兵, 收復定陶, 又分兵平定諸郡縣, 張邈隨呂布逃至徐州, 曹操將兗州全部收復。 此年十月, 漢廷正式拜曹操為兗州牧, 至此, 兗州又為曹操所控制。

這一失一得之間, 曹操雖然歷時兩年之久, 卻是基本肅清了袞州內部的派系黨爭,

將袞州牢牢的控制住, 從此有了一席之地。 曹操重回袞州意味著曹操已經正式登臺諸侯序列, 雖然與袁紹有著相互的從屬關係, 卻是已經有了獨立的資本了。 同年, 曹操進軍許昌郡, 與汝南袁術遙遙相對。 周旋于袁術與袁紹兩大勢力之間。

西元196年, 漢獻帝從長安逃歸洛陽, 為李傕所追擊, 急召山東諸侯護駕。 當時, 山東諸侯以袁術、袁紹為兩大陣營。

袁紹本來在反董卓時期便準備另立劉虞為帝與漢獻帝分禮抗衡, 因此, 從政治角度來看, 袁紹是不承認漢獻帝的領導地位的。 而且袁紹的謀臣認為漢獻帝一旦歸咎于袁紹, 徒費國力來養護, 而且是請一尊皇帝來約束自己, 不如山高皇帝遠來得輕快。

袁術本身則有自立為帝的打算,

本來就不打算迎立任何人。

曹操的謀士郭嘉則認為, 袁紹與袁術會是中原地區與曹操爭雄的兩大勢力, 曹操與兩袁的關係十分的微妙, 既有三足鼎立之勢, 曹操即有聯術抗紹的地理優勢, 也有聯紹抗術的壓頂勢力。 而在這三強當中, 袁術與袁紹的勢力又比曹操強太多, 因此, 曹操的情況不容得曹操分心其他, 先除掉二袁才是重中之重。 於是, 郭嘉等人便主張迎立漢獻帝, 理由也很簡單, 那就是, 借助於漢庭正統的聲勢, 制約二袁, 或削弱二袁的勢力, 或挑破其中, 致使二袁相爭, 自己得利。 因此, 曹操便出兵洛陽, 迎立漢獻帝, 自此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

優己/著 收錄 《優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 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