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季劄:吳王闔閭的親叔叔,世人都想稱孤道寡,他卻打死都不當國君!

在古代, 國君富有四海, 是天下共主,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國君是一個國家站在權力頂峰的人物(傀儡除外), 雖然說不上為所欲為, 但是其各種福利也是大大高於其他任何人的, 所以古往今來, 多少人為了這樣一個位置拼的頭破血流, 甚至殺父弑母, 手足相殘, 其誘惑力可見一斑。

不過在春秋時期, 卻有這樣一個人:他深得百姓擁戴卻兩次辭讓了國君之位, 誰要是逼他當國君他就跑出去躲起來, 向別人表明他不想當國君的決心, 這個人就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季劄。

說起季劄,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以為然, 但要是你知道其名聲是和孔子相當的聖人, 而且被孔子所仰慕的話, 那應該是有另外一番評判了。

季劄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 十分賢能。 壽夢曾想傳位於他, 但是季劄認為長幼有序, 不能隨意破壞, 所以一直推辭,

直到壽夢去世都沒答應。

壽夢死後, 其長子諸樊也想遵循父親的遺願, 將王位讓于季劄, 而且吳國人也都擁護季劄, 希望他能繼承王位。 季劄急了, 索性退隱山林, 跑去種田當農民了, 吳國人見他執意不肯繼位, 這才妥協讓諸樊繼位。

季劄像

不過季劄並沒有因此便擺脫王位的糾纏,

諸樊繼位後, 仍然心懷父親的遺願, 在他去世後, 便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季劄的二哥余祭, 希望王位一個個順延傳下去, 最終傳到季劄的頭上, 在諸樊看來, 既然你以長幼有序的藉口不當這國君, 那大家就挨個傳, 傳到你的時候你該沒辦法推脫了吧?於是諸樊死後傳位二哥余祭, 餘祭死後, 又將王位傳給了三哥余昧, 餘昧即位後四年死去, 本想按照父兄的遺願將王位傳給季劄, 結果——季劄又跑了!將唾手可得的王位再次推了開去。

午馬在《孫子大傳》中飾演的季劄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 既然季劄不當國君, 總得有一個人來當啊, 於是大家便擁立了三哥余昧的兒子僚為國君。

季劄三番兩次推辭國君之位, 仿佛把這個位置看成是洪水猛獸一般, 可是在諸樊的兒子公子光眼裡, 這個位置可是個香餑餑啊。 在他看來, 父輩四人約定按長幼順序依次相傳, 希望將王位傳給季劄, 既然季劄推辭不受, 那也應該由他來繼承王位才對。 所以眼見眾人擁立了余昧的兒子僚當國君,

心中就不平衡了, 起了篡權的心思。

於是公子光處心積慮, 與伍子胥和專諸謀劃, 利用魚腹藏劍, 出其不意刺殺了僚, 然後自立為吳王, 也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吳王闔閭。

專諸魚藏劍刺殺吳王僚

至此, 季劄辭讓國君之位的餘波才算是平息下來。

從史書中記載來看,季劄不貪戀權勢,淡泊名利,他兩次辭國並不是為了逃避責任而讓自己逍遙自在,因為他一直在為吳國的興旺而東奔西走。如此人物,確實當得上“聖人”二字,令人敬佩。

季劄辭讓國君之位的餘波才算是平息下來。

從史書中記載來看,季劄不貪戀權勢,淡泊名利,他兩次辭國並不是為了逃避責任而讓自己逍遙自在,因為他一直在為吳國的興旺而東奔西走。如此人物,確實當得上“聖人”二字,令人敬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