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的一生,究竟背負著多少謎團?

導語:如今在電視螢屏上, 雍正“四爺”的身影無處不在, 人們對他也是說法不一, 有人說他深情款款, 有人說他多疑暴躁, 還有人說他勤政樸素。 在不斷褒貶的聲浪中, 雍正也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謎團。 他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 在位期間, 他將機構重新整合, 並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採取的舉措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的諸多鐵腕之舉又讓他最具爭議、他的登基稱帝給人們留下一個巨大問號、他的突然死亡讓後人無法破解。 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 這樣的一個四爺, 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雍正繼位:讓清廷內外動盪不已

康熙駕崩之後遺詔公佈天下, 四皇子胤禛登基皇位, 即為歷史上的雍正皇帝。 他的繼位讓清廷內外動盪不已, 對於他的繼位之謎也足足爭論了二百多年。

大家大業的雄主康熙膝下有三十五位皇子, 其中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也只有九人。

最終, “九龍奪嫡”的結果卻讓人驚呼不已, 九位皇子中並不起眼的四阿哥胤禛一舉奪魁。 論才幹威望, 雍正並不出眾, 但他卻勝利了, 這勝利的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1、雍正真的篡詔了嗎?

吳奇隆版雍正劇照

很多人都說雍正篡改了遺詔,

才做了皇帝。 相傳康熙臨終之時寫下遺詔, 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 雍正在遺詔上巧妙的將“十”字改成了“於”字, 這樣就將皇位落到了自己手中。 質疑一旦出現, 多少都會出現許多解不開的疑點。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 都有康熙去世時候寫下遺詔的情形, 一共有兩份, 一份放在大臣手中, 一份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 在康熙去世之後, 將兩份遺詔拿到一起, 如果內容沒有什麼異常便扶持新皇登基。 但在康熙即將臨終之際, 只有隆科多守在康熙門口, 隆科多親自將雍正傳到康熙身邊, 獨自守候。 康熙去世以後並沒有馬上宣告傳位給誰, 而是在足足的七天之後才宣遺詔, 並將皇位傳位給四阿哥。

康熙遺詔上清楚寫著“皇四子”, 而不是“於四子”

這些說法經過專家分析是不可能的, 在經過歷史考察之後, 依照當時的詔書來說, 是不可能進行修改的。 一是當年詔書如果是傳位給十四阿哥, 在詔書中書寫的方式就是傳位於皇十四子, 而不是十四阿哥;二是當年的詔書都是用滿文、漢文還有蒙古文寫成,

而當年的古字寫法並不是現在寫的“十”字, 而是大寫的“拾”, 即便是可以改寫成漢文, 但是滿文和蒙古文是不可能修改的, 所以流傳下來改詔書的情況是不成立的。

2、雍正真的給自己親生父親下毒了嗎?

影視劇中康熙晚年

在康熙的晚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但在其他阿哥們的眼裡只有儲君之位,個個赤膊上陣,殺紅了眼,撕破了臉。不是拐彎抹角地詆毀他人,就是賣力地來表現自己,對康熙的身體狀況表現得十分冷漠。只有雍正對皇位的競爭採取了不參與,隱忍的態度。當阿哥們激烈爭奪的時候,雍正卻刻意回避,遠離硝煙戰場、是非漩渦,這反倒讓康熙更加器重和喜愛他。

影視劇中九子奪嫡

康熙的晚年,經常到雍正家裡與他們共用天倫之樂。史料證明,真正關心康熙身體,勸請他就醫調養的,並親自檢視用藥和藥方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雍正,一個是康熙的一個弟弟。所以,康熙在臨終前遺詔令雍正繼位是真實可信的,而雍正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個出色的“接班人”。雍正在位期間很好的延續了康熙盛世的輝煌,並且牢牢地打下了根基。史實證明,他是清代一位最出色、最有作為的皇帝,那又有何必要去多此一舉,為自己的親生父親下毒呢?所以,此說也並不成立。

二、雍正輝煌一生 究竟情歸何處

吳奇隆版雍正劇照

一部部影視劇讓人們對雍正的情感世界充滿了好奇。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下,走下龍椅的“四爺”又是怎樣一個男人?他最在乎誰?誰又是他的最愛?讓我們帶著疑問,去瞭解一下真實的雍正究竟情歸何處。

1、雍正最在乎的親人:十三阿哥允祥

愛好相投 惺惺相惜

十三阿哥允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他“生秉粹質,至性過人”。允祥小胤禛八歲,他倆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從小常伴康熙左右,朝夕相處,十分親近。

《葛稚川移居圖》的作者是中國元代畫家王蒙,畫面描繪的是中國晉代名士葛稚川棄官隱居的故事,這幅畫最傳奇的地方在於它曾經的主人就是雍正最在乎的那個人允祥。

《葛稚川移居圖》

允祥很懂書畫,收藏也很多,《葛稚川移居圖》就是當時雍正忍痛割愛,贈送給允祥的。作為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他的畫代表了元代山水畫的最高水準,只可惜王蒙在明代獲罪,大部分的作品被銷毀殆盡,以至於到了清代王蒙的畫顯得格外珍貴。雍正也是喜愛書畫的大家,當他看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圖》的時候,非常高興!可是他首先想到了十三阿哥允祥也同樣癡迷于古畫,就毫不遲疑的將畫贈送給了允祥。

雍正繼位 允祥克盡職守

允祥頗有見識相才幹,並且多有建樹。他是雍正最信任的弟弟,並任命他為總理事務大臣,封怡親王。允祥除擔任總理事務大臣外,還奉命領戶部,管理三庫事,負責錢糧的清查,主管錢糧奏銷的會考府事務。

在康熙朝的後期,吏治廢弛,百弊叢生,官吏貪污。從各省到州縣官吏,無不中飽私囊,造成地方倉儲嚴重虧空。朝廷戶部官吏貪賄徇庇,而在收支中又日益增加各種各樣的額外費用,即所謂的浮費。戶部銀庫經允祥查出的虧空竟達二百五十余萬兩之多。他認真整頓,清除積弊,堵塞漏洞,嚴格收支出納制度。允祥的精心管理和為官清廉,各部門都畏敬三分,不敢虛報冒領,更不敢心存僥倖,大多數能于春秋兩季按數撥解錢糧。因為允祥的治理,雍正年間的國庫是清朝歷代最為富足的時期。

影視劇中的允祥

輔佐雍正 允祥安分自處

允祥從始至終都謙虛謹慎,從不誇耀己功。雍正每次想嘉獎他,他都力辭不受。有一次,雍正按康熙時分封之例,賜給允祥二十三萬兩,允祥謝過後,並沒有接受。雍正再三勸說,僅賜給他十三萬兩。並且按裕親王之例,令支官物六年,允祥還是沒有接受。三年三月,允祥管理總理事務有功,雍正想加封允祥其中的一個孩子為郡王,他又堅持沒有接受。

影視劇中的允祥

允祥一生節儉,從來不以地位隆崇而奢華。在後來成為顯赫的親王大臣,卻潔身自好依然如故。允祥克盡臣弟之道,鞠躬盡瘁,在雍正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雍正說他是“柱石賢弟”。

2、雍正身邊的女人

年氏

年貴妃,名秋月湖北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 川陝總督年羹堯之妹也。年被封為貴妃。年齡最小,地位僅次於皇后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並肩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齡也比她大,卻只封了齊妃。

年氏雖然是一位女流,但善於觀察事物,很有政治頭腦。她深知兄長年羹堯有擁戴之功,又屢立戰功,榮耀異常。伴君如伴虎,她素聞兄長不僅狂妄自大,更是目無君主、欺壓群臣。年氏雖然從皇帝的言談話語中洞察出對兄長的不滿,但她不相信兄長會做出不軌之事,內心十分糾結。

影視劇中的年氏

雍正二年,年氏回家省親,她在家裡看到兄長霸佔強娶蒙古貝勒之女,看到了年府的家人們身穿朝服與國家命官平起平坐,看到了兄長年羹堯妄自尊大、狂傲驕縱的神態。回到皇宮以後,她思前慮後,權衡利弊,決定以退為守,也許還能保住她哥哥的性命,於是她把回家看到的一切如實地都告訴了皇上,並表示了對兄長的不滿。

雍正對年氏的精神深受感動,但卻沒有因為年氏而寬恕年羹堯。年氏虛弱的身體,加之長期為兄長擔驚受怕,寢食不安,到雍正三年十一月已經病情嚴重,最後臥床不起。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剛晉升為皇貴妃7天的年氏,尚未來得及行冊封禮就病死在圓明園。也就在這個月,其兄年羹堯被逮回京受審,年氏死後剛半個月,年羹堯被賜令自盡。

齊妃李氏

齊妃,李氏,漢族,知府李文燁女。雍正帝妃嬪之一。清世宗雍正帝為雍親王時,李氏為側福晉。早期很受雍正寵愛,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後封和碩懷恪公主(也是雍正唯一存活的女兒),下嫁星德。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初二日子時生皇子弘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初七日酉時生皇二子弘昀,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三日子時生皇三子弘時,但男孩中只有弘時活了下來。

影視劇中的齊妃李氏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被詔封為齊妃。後來因為兒子弘時得罪了雍正,身為其母,也失盡恩寵。李氏比年氏資歷早,又同為側福晉,然而,年氏卻因為家族關係一直封到皇貴妃,而李氏卻被兒子連累僅僅封為齊妃而已。乾隆二年,齊妃染病在床,病勢沉重,四月初七齊妃病逝,終年約60歲。

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為人溫和恭敬,在藩邸和宮廷生活近四十年,雖經歷宮廷鬥爭,但得善終,實屬不易也。烏拉納拉氏,是步軍統領費揚古的女兒。胤禛為皇子時,娶了她。後來被康熙帝冊封為雍親王嫡福晉。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親歷了康熙年間宮廷鬥爭的多事之秋。

影視劇中的烏拉那拉氏

雍正的繼位也讓那拉氏的地位水漲船高,雍正元年她被冊封為皇后。烏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公務繁忙,日理萬機,所以對他生活上的一些愛好無不滿足。在掌管六宮時,和嬪妃、宮娥之間關係也很好。她曾為雍正生下長於弘弘暉,長到八歲,不幸天折了。雍正對她很尊重,並在她病故時非常悲痛地說:“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當親王的時候,便嫁給我了。婚後四十餘年,夫妻感情相融,她為人極好,孝順恭敬,四十年如一日。”後來,與世宗合葬於泰陵。

三、雍正死亡之謎

在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中,雍正皇帝被安葬在那裡。雍正的死讓他身邊所有人都沒有絲毫心理上的準備。他去的突然、去的迷離,連他的皇后和皇子,都不能去妄加猜測。雍正帝駕崩之後,他的靈柩在清宮只停放了19天就被移厝到雍和宮永佑殿。如此著急從皇宮中移到寺廟裡來,難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嗎?

死亡傳說一:與一個姓呂的女人有關

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當年,在呂留良案中,她攜母及一僕逃出,為替父祖報仇,習學武藝,後來潛入宮中,殺掉了雍正,並割掉了他的頭。此說到今天仍頗為風行,1981年,考古工作者曾發掘雍正地宮,未打開即作罷。可是社會上傳說棺材已經被打開,雍正有屍身而無頭。

追回到當時,雍正處置呂家,戮屍、斬首之外,呂留良孫輩均被發配邊遠地方為奴。乾隆時,呂家的後代有開面鋪、藥鋪的,有行醫的,還有人成為捐納監生,被清政府發覺後,改發配黑龍江為奴,後來居住在齊齊哈爾。

呂氏的後裔都在,不過就是遭到嚴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動。呂四娘主僕三人的逃出是不可能的,當時辦理此事的浙江總督李衛以擅長緝捕盜賊而著稱,他奉命兼管江蘇盜案,若呂留良後人有逃出的,他自然有能力搜捕到案。再說他曾為呂家題過匾,呂案發生後雍正沒有責備他,他心懷畏懼,下死勁處理有關人員,完全不會讓主犯的子孫逃脫。

死亡傳說二:丹藥中毒

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對丹藥產生了興趣。他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了相當的研究和興趣,更是為此忙得不亦樂乎。

雍正當上皇帝後,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雍正特別讚賞張伯端發明了金丹要領。有一份史料上說,雍正賓天時“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嚴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長期服用道士所煉之丹,在這些丹藥中汞、鉛、朱砂等礦石含量較高,又都是高溫燒煆而成,熱性極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後,為渴求長生不老,雍正加大劑量服用丹藥終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結語

在清朝十二代皇帝中,雍正雖然蒙受駡名最多,但在他統治下的十三年間,國運昌盛,遠非其他皇帝可比。而雍正做為一位皇帝,他應該是非常稱職的,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是非常合格的,他的歷史貢獻,都不會因為他個人的瑕疵而掩蓋。

在康熙的晚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但在其他阿哥們的眼裡只有儲君之位,個個赤膊上陣,殺紅了眼,撕破了臉。不是拐彎抹角地詆毀他人,就是賣力地來表現自己,對康熙的身體狀況表現得十分冷漠。只有雍正對皇位的競爭採取了不參與,隱忍的態度。當阿哥們激烈爭奪的時候,雍正卻刻意回避,遠離硝煙戰場、是非漩渦,這反倒讓康熙更加器重和喜愛他。

影視劇中九子奪嫡

康熙的晚年,經常到雍正家裡與他們共用天倫之樂。史料證明,真正關心康熙身體,勸請他就醫調養的,並親自檢視用藥和藥方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雍正,一個是康熙的一個弟弟。所以,康熙在臨終前遺詔令雍正繼位是真實可信的,而雍正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個出色的“接班人”。雍正在位期間很好的延續了康熙盛世的輝煌,並且牢牢地打下了根基。史實證明,他是清代一位最出色、最有作為的皇帝,那又有何必要去多此一舉,為自己的親生父親下毒呢?所以,此說也並不成立。

二、雍正輝煌一生 究竟情歸何處

吳奇隆版雍正劇照

一部部影視劇讓人們對雍正的情感世界充滿了好奇。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下,走下龍椅的“四爺”又是怎樣一個男人?他最在乎誰?誰又是他的最愛?讓我們帶著疑問,去瞭解一下真實的雍正究竟情歸何處。

1、雍正最在乎的親人:十三阿哥允祥

愛好相投 惺惺相惜

十三阿哥允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他“生秉粹質,至性過人”。允祥小胤禛八歲,他倆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從小常伴康熙左右,朝夕相處,十分親近。

《葛稚川移居圖》的作者是中國元代畫家王蒙,畫面描繪的是中國晉代名士葛稚川棄官隱居的故事,這幅畫最傳奇的地方在於它曾經的主人就是雍正最在乎的那個人允祥。

《葛稚川移居圖》

允祥很懂書畫,收藏也很多,《葛稚川移居圖》就是當時雍正忍痛割愛,贈送給允祥的。作為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他的畫代表了元代山水畫的最高水準,只可惜王蒙在明代獲罪,大部分的作品被銷毀殆盡,以至於到了清代王蒙的畫顯得格外珍貴。雍正也是喜愛書畫的大家,當他看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圖》的時候,非常高興!可是他首先想到了十三阿哥允祥也同樣癡迷于古畫,就毫不遲疑的將畫贈送給了允祥。

雍正繼位 允祥克盡職守

允祥頗有見識相才幹,並且多有建樹。他是雍正最信任的弟弟,並任命他為總理事務大臣,封怡親王。允祥除擔任總理事務大臣外,還奉命領戶部,管理三庫事,負責錢糧的清查,主管錢糧奏銷的會考府事務。

在康熙朝的後期,吏治廢弛,百弊叢生,官吏貪污。從各省到州縣官吏,無不中飽私囊,造成地方倉儲嚴重虧空。朝廷戶部官吏貪賄徇庇,而在收支中又日益增加各種各樣的額外費用,即所謂的浮費。戶部銀庫經允祥查出的虧空竟達二百五十余萬兩之多。他認真整頓,清除積弊,堵塞漏洞,嚴格收支出納制度。允祥的精心管理和為官清廉,各部門都畏敬三分,不敢虛報冒領,更不敢心存僥倖,大多數能于春秋兩季按數撥解錢糧。因為允祥的治理,雍正年間的國庫是清朝歷代最為富足的時期。

影視劇中的允祥

輔佐雍正 允祥安分自處

允祥從始至終都謙虛謹慎,從不誇耀己功。雍正每次想嘉獎他,他都力辭不受。有一次,雍正按康熙時分封之例,賜給允祥二十三萬兩,允祥謝過後,並沒有接受。雍正再三勸說,僅賜給他十三萬兩。並且按裕親王之例,令支官物六年,允祥還是沒有接受。三年三月,允祥管理總理事務有功,雍正想加封允祥其中的一個孩子為郡王,他又堅持沒有接受。

影視劇中的允祥

允祥一生節儉,從來不以地位隆崇而奢華。在後來成為顯赫的親王大臣,卻潔身自好依然如故。允祥克盡臣弟之道,鞠躬盡瘁,在雍正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雍正說他是“柱石賢弟”。

2、雍正身邊的女人

年氏

年貴妃,名秋月湖北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 川陝總督年羹堯之妹也。年被封為貴妃。年齡最小,地位僅次於皇后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並肩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齡也比她大,卻只封了齊妃。

年氏雖然是一位女流,但善於觀察事物,很有政治頭腦。她深知兄長年羹堯有擁戴之功,又屢立戰功,榮耀異常。伴君如伴虎,她素聞兄長不僅狂妄自大,更是目無君主、欺壓群臣。年氏雖然從皇帝的言談話語中洞察出對兄長的不滿,但她不相信兄長會做出不軌之事,內心十分糾結。

影視劇中的年氏

雍正二年,年氏回家省親,她在家裡看到兄長霸佔強娶蒙古貝勒之女,看到了年府的家人們身穿朝服與國家命官平起平坐,看到了兄長年羹堯妄自尊大、狂傲驕縱的神態。回到皇宮以後,她思前慮後,權衡利弊,決定以退為守,也許還能保住她哥哥的性命,於是她把回家看到的一切如實地都告訴了皇上,並表示了對兄長的不滿。

雍正對年氏的精神深受感動,但卻沒有因為年氏而寬恕年羹堯。年氏虛弱的身體,加之長期為兄長擔驚受怕,寢食不安,到雍正三年十一月已經病情嚴重,最後臥床不起。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剛晉升為皇貴妃7天的年氏,尚未來得及行冊封禮就病死在圓明園。也就在這個月,其兄年羹堯被逮回京受審,年氏死後剛半個月,年羹堯被賜令自盡。

齊妃李氏

齊妃,李氏,漢族,知府李文燁女。雍正帝妃嬪之一。清世宗雍正帝為雍親王時,李氏為側福晉。早期很受雍正寵愛,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後封和碩懷恪公主(也是雍正唯一存活的女兒),下嫁星德。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初二日子時生皇子弘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初七日酉時生皇二子弘昀,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三日子時生皇三子弘時,但男孩中只有弘時活了下來。

影視劇中的齊妃李氏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被詔封為齊妃。後來因為兒子弘時得罪了雍正,身為其母,也失盡恩寵。李氏比年氏資歷早,又同為側福晉,然而,年氏卻因為家族關係一直封到皇貴妃,而李氏卻被兒子連累僅僅封為齊妃而已。乾隆二年,齊妃染病在床,病勢沉重,四月初七齊妃病逝,終年約60歲。

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為人溫和恭敬,在藩邸和宮廷生活近四十年,雖經歷宮廷鬥爭,但得善終,實屬不易也。烏拉納拉氏,是步軍統領費揚古的女兒。胤禛為皇子時,娶了她。後來被康熙帝冊封為雍親王嫡福晉。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親歷了康熙年間宮廷鬥爭的多事之秋。

影視劇中的烏拉那拉氏

雍正的繼位也讓那拉氏的地位水漲船高,雍正元年她被冊封為皇后。烏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公務繁忙,日理萬機,所以對他生活上的一些愛好無不滿足。在掌管六宮時,和嬪妃、宮娥之間關係也很好。她曾為雍正生下長於弘弘暉,長到八歲,不幸天折了。雍正對她很尊重,並在她病故時非常悲痛地說:“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當親王的時候,便嫁給我了。婚後四十餘年,夫妻感情相融,她為人極好,孝順恭敬,四十年如一日。”後來,與世宗合葬於泰陵。

三、雍正死亡之謎

在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中,雍正皇帝被安葬在那裡。雍正的死讓他身邊所有人都沒有絲毫心理上的準備。他去的突然、去的迷離,連他的皇后和皇子,都不能去妄加猜測。雍正帝駕崩之後,他的靈柩在清宮只停放了19天就被移厝到雍和宮永佑殿。如此著急從皇宮中移到寺廟裡來,難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嗎?

死亡傳說一:與一個姓呂的女人有關

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當年,在呂留良案中,她攜母及一僕逃出,為替父祖報仇,習學武藝,後來潛入宮中,殺掉了雍正,並割掉了他的頭。此說到今天仍頗為風行,1981年,考古工作者曾發掘雍正地宮,未打開即作罷。可是社會上傳說棺材已經被打開,雍正有屍身而無頭。

追回到當時,雍正處置呂家,戮屍、斬首之外,呂留良孫輩均被發配邊遠地方為奴。乾隆時,呂家的後代有開面鋪、藥鋪的,有行醫的,還有人成為捐納監生,被清政府發覺後,改發配黑龍江為奴,後來居住在齊齊哈爾。

呂氏的後裔都在,不過就是遭到嚴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動。呂四娘主僕三人的逃出是不可能的,當時辦理此事的浙江總督李衛以擅長緝捕盜賊而著稱,他奉命兼管江蘇盜案,若呂留良後人有逃出的,他自然有能力搜捕到案。再說他曾為呂家題過匾,呂案發生後雍正沒有責備他,他心懷畏懼,下死勁處理有關人員,完全不會讓主犯的子孫逃脫。

死亡傳說二:丹藥中毒

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對丹藥產生了興趣。他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了相當的研究和興趣,更是為此忙得不亦樂乎。

雍正當上皇帝後,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雍正特別讚賞張伯端發明了金丹要領。有一份史料上說,雍正賓天時“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嚴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長期服用道士所煉之丹,在這些丹藥中汞、鉛、朱砂等礦石含量較高,又都是高溫燒煆而成,熱性極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後,為渴求長生不老,雍正加大劑量服用丹藥終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結語

在清朝十二代皇帝中,雍正雖然蒙受駡名最多,但在他統治下的十三年間,國運昌盛,遠非其他皇帝可比。而雍正做為一位皇帝,他應該是非常稱職的,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是非常合格的,他的歷史貢獻,都不會因為他個人的瑕疵而掩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