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第一才女蔡文姬1首和屈原《離騷》齊名的詩詞,連曹操都讚賞不已自愧不如!

胡笳十八拍, “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 起“胡笳”之名, 是琴音融胡茄哀聲之故 。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 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 由琴伴唱, 表現了文姬思鄉、離子的悽楚和浩然怨氣。 現以琴曲流傳最為廣泛。

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 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 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 漢使斷腸對客歸。 ”在琴曲中, 文姬移情於聲, 借用胡笳善於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 融入古琴聲調之中, 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

現有傳譜兩種, 一是明代《琴適》(1611年刊本)中與歌詞搭配的琴歌, 其詞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敘事詩;一是清初《澄鑒堂琴譜》及其後各譜所載的獨奏曲, 後者在琴界流傳較為廣泛, 尤以《王知齋琴譜》中的記譜最具代表性。

然而真正讓《胡笳十八拍》名垂千古的還是其詩句,也就是歌辭。 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郭沫若的評價是“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如果其誕生年代可以確定的話, 那麼要比十八世紀德國的“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聲樂套曲早一千五百年,堪稱世界之最。

蔡文姬,名琰。 東漢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早年隨父流亡。 嫁人不久便夫亡寡居。 漢末天下大亂,為匈奴所擄,被迫嫁于南匈奴左賢王十餘年, 生二子。 後被其父好友曹操派人贖回,重嫁于士人董祀。 卻因思念北方的孩子終至鬱鬱而終。 也許正是這悲慘的身世和遭遇,讓這位從小就妙解音律、天賦過人的才女用自己的血淚, 譜出流傳千古的《胡笳十八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