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高材生離家出走23年,耄耋父母帶遺囑見兒子,兒子卻未露面,是兒子不孝還是父母太強勢

昨天, 我看了一檔尋親節目, 一對耄耋老夫婦來尋找離家出走23年的兒子, 老人的兒子很優秀, 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 用兒子的話說,

大學畢業後是迫不及待的擺脫父親的控制, 逃到異地參加工作的, 畢業兩三年後, 就以書信的形式告知家裡, 要與家庭斷絕關係。

鏡頭前, 這對老夫婦眼含熱淚訴說著這麼多年對孩子的思念與擔心, 因兒子不接家裡的電話, 母親苦練拼音, 學會用手機發短信, 並將家裡的境況通過 照片的形式發給兒子, 可兒子始終沒有回復, 過了一段時間後, 母親再發送照片時, 卻被提示發送失敗, 原來兒子已經將她拉入黑名單。

母親說他們歲數大了, 能等兒子的時間不長了, 這次不遠千里來錄製節目, 尋找兒子, 擔心身體吃不消, 會有什麼閃失, 所以, 來之前就已寫好遺囑。 看到這裡, 作為母親, 我潸然淚下。

為了讓這個家庭破鏡重圓, 工作人員花了很長時間與老人的兒子溝通, 兒子傾訴著這麼多年來的委屈, 他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說父親曾經說過, “我是老子, 你就得聽我的!”還列舉了很多父親專制強勢的例子, 包括上大學了依然要求他每頓飯吃多少;每天去哪裡上課都瞭若指掌;與同學如何相處,

父親也要介入。

他將父親做的這一切總結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果自己不順從父親, 父親就會產生怨毒, 報復他。 在談到能否原諒父母時, 他說:“這就像當年有人拿刀砍你, 現在他來跟你道歉, 你能原諒嗎?”兒子認為自己現在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齡, 還未成家立業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所以, 他不願意出來見父母。

講這件事情, 我無心評判誰對誰錯, 只想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談一談父母強勢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希望大家能從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 不再出現故事中那樣的悲劇。

強勢, 常常是父母不知不覺就會犯的錯誤

強勢, 貌似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都會不知不覺產生的問題, 有些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會意識到這是錯誤的, 因為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家長, 有義務教育好孩子, 而且孩子年齡小, 認知能力不強, 當然就要好好管教了, 所以, 就會有失偏頗。

有一次, 我去幼稚園接兒子, 遇到一個朋友, 朋友就拉著女兒的手說:“多多,

快叫阿姨!”多多看了我一眼, 躲到了媽媽的身後, 低著頭不願說話。

朋友就很生氣, 一把將孩子從身後拉了出來, “媽媽教育過你, 一定要懂禮貌, 快點叫阿姨!”多多依然低著頭, 時不時地搖搖頭。

見狀, 我趕緊對朋友說:“沒關係的, 別難為孩子!”但朋友不依不饒, 非要孩子開口講話, 搞得我十分尷尬, 找了一個理由趕緊離開了。

這位媽媽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能主動與人打招呼,講禮貌,但是做法太強勢了,即便是孩子含著眼淚說了一聲“阿姨好”,下次她也不一定會主動與人打招呼。

因為孩子感覺不到與人打招呼的快樂,腦子裡記得完全是上次被媽媽訓斥的場景,或許她會為了逃避媽媽的訓斥與人打招呼,那麼,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她還會主動與人打招呼嗎?

所以說,強勢不是教育好孩子的方法,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徵,順勢而為,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父母強勢的表現是怎樣的,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父母強勢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會有三個共性:

父母總是板著一副冷面孔,一本正經的樣子

有些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不能嘻嘻哈哈的,要板著一副面孔才行,不然孩子是不會害怕自己,聽自己的話的。可是這樣做,是不是讓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缺少了親情的溫暖呢?

家,應該是讓人放鬆感到溫馨的地方,可你的表現卻讓孩子感覺到是冰冷、無情、無趣,這樣有利於孩子成長嗎?誠然,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沒有錯,但不是靠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就可以實現的。

制定嚴格的規則與目標

孩子要想茁壯成長,當然離不開父母的管教,但管教不是用條條框框的規則和目標,將孩子捆住,“你必須……”“你不許……”想一想,你對孩子說過多少這樣的話?

或許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短時期內學習成績提高,行為更規範,但是一旦離開了父母的嚴格管教,孩子就會如脫了韁繩的野馬,失去了控制,因為對他外部施壓的因素消失了,而孩子始終沒有養成自律的習慣,即學會自我管理。

不允許孩子犯錯

家長總喜歡把孩子做錯事當成是一無是處的壞事,所以,孩子只要犯錯,就會招致父母的責駡,還記得孩子蹣跚學步的樣子嗎?不經歷過無數次跌倒爬起,孩子怎麼能學會走路?現在孩子犯錯也是在學習“走路”,不是嗎?

如果你不允許孩子犯錯,那麼,孩子只能畏首畏尾,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了,因為他要確保不犯錯,不受到批評啊?你希望要的是一個敢於嘗試的孩子,還是畏首畏尾的孩子呢?答案自明。

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當我們意識到強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諸多不利時,就要做出改變,具體說來,應該做好兩方面,一是心態的調整,二是親子關係的調整。

以一種平等和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小軍的老師跟他的媽媽告狀說,小軍在幼稚園裡打了小朋友,小軍的媽媽將孩子接回家後,不問青紅皂白,先將小軍打了一頓,孩子哭著說:“是小勇搶我的書包,那是奶奶給我買的。”原來,小軍的奶奶在一個月前出車禍意外去世了,小軍現在用的書包是奶奶給他買的,孩子很珍惜,不允許別人動。

如果小軍的媽媽知道了孩子的想法,還會動手打孩子嗎?打過孩子之後是不是很後悔,很自責呢?沒有哪個孩子不犯錯誤,不惹麻煩,在孩子犯錯誤、惹麻煩之後,先不要著急打罵孩子,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有些看似很嚴重的問題背後,其實很多是容易矯正的小問題,可父母太過強勢,不肯聽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總是用成人慣有的思維,去教育孩子,反倒使事情越來越糟糕。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說過,確保子女成功的父母,往往會教出失敗的孩子,而充滿慈愛關切的父母,因為能夠包容子女的失敗,往往可以讓孩子走出另一條光明之路。

消除假民主,建立新型的親子關係

一位母親拉著女兒地手說,“寶貝,送你去學鋼琴好不好啊?學好鋼琴,將來對你成長有好處……”女孩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

父親走了過來,蹲下來繼續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學鋼琴,你看幼稚園的丹丹,鋼琴彈得多好,老師都喜歡她呢……”最終,孩子實在頂不住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只能萬般無奈地回答:“好吧。”

這並非民主,因為這裡面包含了許多約束,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是父母心裡想要的答案,他們會極力遊說,甚至按照自己的想法幫孩子拿主意,真正的民主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把大人的想法想方設法地強加到孩子頭上。

可能有人會說,照此說來,不是什麼都要聽孩子的了?並非如此,以女孩學鋼琴為例,如果孩子不願意學鋼琴,我們不應該著急去遊說她,不妨問問她是什麼原因讓她不願意去學,如果不是真正對鋼琴不感興趣,而是一些外部因素,比如不喜歡鋼琴老師,週末去學鋼琴就錯過了動畫片,孩子的好朋友去學跳舞了等,我們就可以和她好好溝通,將她心中的疙瘩解開。

總之,大家要記住一句話,強勢要麼會讓孩子愈發叛逆,要麼會把孩子養成籠子裡的小鳥,想飛也飛不高。

這位媽媽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能主動與人打招呼,講禮貌,但是做法太強勢了,即便是孩子含著眼淚說了一聲“阿姨好”,下次她也不一定會主動與人打招呼。

因為孩子感覺不到與人打招呼的快樂,腦子裡記得完全是上次被媽媽訓斥的場景,或許她會為了逃避媽媽的訓斥與人打招呼,那麼,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她還會主動與人打招呼嗎?

所以說,強勢不是教育好孩子的方法,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徵,順勢而為,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父母強勢的表現是怎樣的,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父母強勢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會有三個共性:

父母總是板著一副冷面孔,一本正經的樣子

有些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不能嘻嘻哈哈的,要板著一副面孔才行,不然孩子是不會害怕自己,聽自己的話的。可是這樣做,是不是讓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缺少了親情的溫暖呢?

家,應該是讓人放鬆感到溫馨的地方,可你的表現卻讓孩子感覺到是冰冷、無情、無趣,這樣有利於孩子成長嗎?誠然,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沒有錯,但不是靠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就可以實現的。

制定嚴格的規則與目標

孩子要想茁壯成長,當然離不開父母的管教,但管教不是用條條框框的規則和目標,將孩子捆住,“你必須……”“你不許……”想一想,你對孩子說過多少這樣的話?

或許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短時期內學習成績提高,行為更規範,但是一旦離開了父母的嚴格管教,孩子就會如脫了韁繩的野馬,失去了控制,因為對他外部施壓的因素消失了,而孩子始終沒有養成自律的習慣,即學會自我管理。

不允許孩子犯錯

家長總喜歡把孩子做錯事當成是一無是處的壞事,所以,孩子只要犯錯,就會招致父母的責駡,還記得孩子蹣跚學步的樣子嗎?不經歷過無數次跌倒爬起,孩子怎麼能學會走路?現在孩子犯錯也是在學習“走路”,不是嗎?

如果你不允許孩子犯錯,那麼,孩子只能畏首畏尾,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了,因為他要確保不犯錯,不受到批評啊?你希望要的是一個敢於嘗試的孩子,還是畏首畏尾的孩子呢?答案自明。

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當我們意識到強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諸多不利時,就要做出改變,具體說來,應該做好兩方面,一是心態的調整,二是親子關係的調整。

以一種平等和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小軍的老師跟他的媽媽告狀說,小軍在幼稚園裡打了小朋友,小軍的媽媽將孩子接回家後,不問青紅皂白,先將小軍打了一頓,孩子哭著說:“是小勇搶我的書包,那是奶奶給我買的。”原來,小軍的奶奶在一個月前出車禍意外去世了,小軍現在用的書包是奶奶給他買的,孩子很珍惜,不允許別人動。

如果小軍的媽媽知道了孩子的想法,還會動手打孩子嗎?打過孩子之後是不是很後悔,很自責呢?沒有哪個孩子不犯錯誤,不惹麻煩,在孩子犯錯誤、惹麻煩之後,先不要著急打罵孩子,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有些看似很嚴重的問題背後,其實很多是容易矯正的小問題,可父母太過強勢,不肯聽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總是用成人慣有的思維,去教育孩子,反倒使事情越來越糟糕。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說過,確保子女成功的父母,往往會教出失敗的孩子,而充滿慈愛關切的父母,因為能夠包容子女的失敗,往往可以讓孩子走出另一條光明之路。

消除假民主,建立新型的親子關係

一位母親拉著女兒地手說,“寶貝,送你去學鋼琴好不好啊?學好鋼琴,將來對你成長有好處……”女孩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

父親走了過來,蹲下來繼續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學鋼琴,你看幼稚園的丹丹,鋼琴彈得多好,老師都喜歡她呢……”最終,孩子實在頂不住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只能萬般無奈地回答:“好吧。”

這並非民主,因為這裡面包含了許多約束,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是父母心裡想要的答案,他們會極力遊說,甚至按照自己的想法幫孩子拿主意,真正的民主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把大人的想法想方設法地強加到孩子頭上。

可能有人會說,照此說來,不是什麼都要聽孩子的了?並非如此,以女孩學鋼琴為例,如果孩子不願意學鋼琴,我們不應該著急去遊說她,不妨問問她是什麼原因讓她不願意去學,如果不是真正對鋼琴不感興趣,而是一些外部因素,比如不喜歡鋼琴老師,週末去學鋼琴就錯過了動畫片,孩子的好朋友去學跳舞了等,我們就可以和她好好溝通,將她心中的疙瘩解開。

總之,大家要記住一句話,強勢要麼會讓孩子愈發叛逆,要麼會把孩子養成籠子裡的小鳥,想飛也飛不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