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搞定發熱、咳嗽、腹瀉,寶媽必須收藏的中醫大招!

左媽媽:中醫講究藥食同源, 副作用小、安全!給寶寶看病, 當然首選中醫。

右媽媽:呵呵, 都神馬年代了, 還看中醫?西醫才是現代醫學的代表, 好不好?

我彩虹君以德——才服人。

要我說, 中醫講究整體、長於調養; 西醫 追求效率、擅治急重。

所以,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

誰能為我所用, 給予寶寶最合適的治療, 就用誰!

問題是, 現在一說看醫生, 那妥妥的就是指西醫啊~~~

中醫——我們中國自己的醫學, 反而變得陌生了、遙遠了、小眾了~~~

中醫, 到底怎樣才能為粑粑麻麻所用呢?

起病之初 用中醫先發制人

當寶寶有一點兒熱度、幾聲咳嗽的時候, 腫麼辦?

就那麼急急忙忙往醫院跑?就那麼趕著打針吃藥吊鹽水?

你不心疼寶寶, 我還心疼呢!君不見, 醫院裡那是“哭聲與吵聲齊飛, 病毒共細菌一色”啊!待上一天, 沒準兒舊病未除, 又添新疾。

其實, 偶感風寒這種小事兒, 只要在起病之初用中醫的食療或其他方法介入, 往往就能夠為寶寶免去打針吃藥的苦痛。

1.感冒咳嗽

A.鼻塞

通常, 感冒症狀都是由口鼻最先開始表現的。 當寶寶的鼻子有點兒不通時, 不妨試試“取嚏法”, 比如讓寶寶聞聞胡椒粉, 或者在湯、粥里加點兒胡椒粉, 打幾個噴嚏, 就能把堵在鼻腔的病邪也一併打掉。

B.清涕

如果寶寶鼻塞嚴重了或者流清涕了, 那麼不管咳不咳, 都可以用蔥豉湯。 取帶須蔥白兩三根, 切成段;淡豆豉5-15克(6個月以下5克, 12個月以下5-10克, 1歲以上10-15克)先加水燒50分鐘, 放蔥白後再煎5-10分鐘, 得藥湯即可。 考慮到寶寶的口味,

可加適量紅糖。

蔥白可發汗解表、通達陽氣, 淡豆豉可升散寒氣、調理脾胃。 一碗熱乎乎的蔥豉湯下肚, 能立刻發汗, 將寶寶體內的寒氣悉數散去。

C.膿涕

感冒後期快好時, 往往其他症狀都沒了, 只剩討人厭的膿涕。 這時候, 只須用5—10克菊花泡茶給寶寶喝, 鼻涕就會慢慢變清, 一般2天就好。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 能除風祛熱。 如果寶寶嫌苦, 可稍稍加點兒冰糖。

D.咳嗽

糖醋茶不分寒咳熱咳都能用, 做法也簡單, 用陳醋、白糖加開水沖服即可。 酸度上, 只要寶寶能夠接受就行。

現在正值冬春之交, 再推薦一個專治寒咳重的方子——姜蜜水。 具體做法如下:25克生薑+200克蜂蜜隔水蒸, 因味偏辣而甜膩, 3歲以上寶寶更合適, 宜加開水沖淡些, 早晚兩次趁熱服下。

注意:這個方法只能用3天。

2.發燒

發燒是寶寶體內正氣與邪氣的鬥爭。

話說寶寶才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生機勃勃、陽氣充足, 擁有強大的修復力。 這時候如果能助正排邪, 寶寶不僅能痊癒, 而且抵抗力也會大大提高。

左媽媽:怎麼幫正氣一把呢?

右媽媽:將熱度除之而後快?

no!no!no!熱度也好,其他不適症狀也好,都是身體在提醒我們:出事兒了!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要聽懂這些“身體語言”,從症狀著手找到病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症狀也就自然消失了。

DUANG~~~

正確的做法是:增加人體能量。

打個比方,大人受寒感冒後常常喝一碗熱氣騰騰的姜湯就能搞定。發燒為什麼還喝熱性的姜湯呢?因為發燒是人體沒有足夠的能量把邪氣排出體外,於是僵持在體表。用姜湯助力,排出邪氣,燒便自退。

黃豆煮湯:至於寶寶麼,生薑就太重口味了!可用一把黃豆,煮爛連湯服,如果寶寶還有點兒咳就再加點兒冰糖。像現在甲型流感流行的季節,就可以經常煮黃豆來吃,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3.受涼拉肚子

寶寶的肚臍在9歲前都是通的哦,一旦受寒,就很容易腹瀉,所以要特別注意給小肚子保暖。

如果因受寒而腹瀉,粑粑麻麻可DIY一款臍貼——丁香肉桂貼!

用粉碎機把丁香和肉桂(肉桂稍少一些)打成細粉,用一點點菜油調和,敷在寶寶的肚臍眼上,再剪一小塊保鮮膜蓋在上面,四周用膠布固定即可。這款丁香肉桂貼見效快,如配合食用山藥粉來健脾,效果更好。

4.盜汗

正常的流汗,可以調節身體的內部溫度。

而盜汗是指睡熟後流汗。

寶寶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健全,剛睡下時,在頸、背部會有汗流出,但1小時後就會停止。如果整晚都流汗,就很可能是盜汗。

針對盜汗的食療方是——

將山藥研為末,臨睡前用加一點兒黃酒的溫熱開水送服即可。

5.積食

當寶寶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攝入過多,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就會導致積食。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積食了呢?

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看舌苔:舌苔中間變厚,或者舌苔全部變厚,或者在舌頭中間出現一個硬幣厚的圓圈,都說明積食了。

此時,可用山楂蘋果水清肺消食,尤其適合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做法也簡單:把蘋果用鹽搓洗乾淨,連皮切成絲,然後加山楂幹或鮮山楂,大火煮15分鐘即可。

也可試試捏脊:從寶寶的尾椎部位開始,把長強穴的皮膚用手輕捏起來,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直到脊背最上方的大椎穴,反復數次。

就積食來說,預防>>>治療。寶寶脾胃本來就弱,飲食過量,葷腥油膩,脾胃無力運化,反受其累。脾胃一弱,正氣必虛,百病叢生。

還是那句老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身處大資料時代,上網一搜、滑鼠一點,便能得到許多中醫的食療方子,因此對於粑粑麻麻來說,最難的一點就在於判斷症狀、分析病因。吃不准的話,還是要及時帶寶寶就醫,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無論是望聞問切還是開單化驗,第一步都是要找出病因,而後,才能對症下藥。

【彩虹育兒是一家提供兒童保健醫生上門服務的平臺,目前服務內容涉及綜合諮詢,嬰幼兒腦發育評估、撫觸按摩、小兒推拿等等服務。目前定位於為0-6歲的兒童家長提供健康和醫療方面的諮詢服務。家長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APP提問諮詢,上海權威靠譜的兒科專家會及時回復家長們的問題。彩虹育兒,您身邊的兒童健康家庭醫生。】

no!no!no!熱度也好,其他不適症狀也好,都是身體在提醒我們:出事兒了!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要聽懂這些“身體語言”,從症狀著手找到病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症狀也就自然消失了。

DUANG~~~

正確的做法是:增加人體能量。

打個比方,大人受寒感冒後常常喝一碗熱氣騰騰的姜湯就能搞定。發燒為什麼還喝熱性的姜湯呢?因為發燒是人體沒有足夠的能量把邪氣排出體外,於是僵持在體表。用姜湯助力,排出邪氣,燒便自退。

黃豆煮湯:至於寶寶麼,生薑就太重口味了!可用一把黃豆,煮爛連湯服,如果寶寶還有點兒咳就再加點兒冰糖。像現在甲型流感流行的季節,就可以經常煮黃豆來吃,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3.受涼拉肚子

寶寶的肚臍在9歲前都是通的哦,一旦受寒,就很容易腹瀉,所以要特別注意給小肚子保暖。

如果因受寒而腹瀉,粑粑麻麻可DIY一款臍貼——丁香肉桂貼!

用粉碎機把丁香和肉桂(肉桂稍少一些)打成細粉,用一點點菜油調和,敷在寶寶的肚臍眼上,再剪一小塊保鮮膜蓋在上面,四周用膠布固定即可。這款丁香肉桂貼見效快,如配合食用山藥粉來健脾,效果更好。

4.盜汗

正常的流汗,可以調節身體的內部溫度。

而盜汗是指睡熟後流汗。

寶寶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健全,剛睡下時,在頸、背部會有汗流出,但1小時後就會停止。如果整晚都流汗,就很可能是盜汗。

針對盜汗的食療方是——

將山藥研為末,臨睡前用加一點兒黃酒的溫熱開水送服即可。

5.積食

當寶寶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攝入過多,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就會導致積食。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積食了呢?

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看舌苔:舌苔中間變厚,或者舌苔全部變厚,或者在舌頭中間出現一個硬幣厚的圓圈,都說明積食了。

此時,可用山楂蘋果水清肺消食,尤其適合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做法也簡單:把蘋果用鹽搓洗乾淨,連皮切成絲,然後加山楂幹或鮮山楂,大火煮15分鐘即可。

也可試試捏脊:從寶寶的尾椎部位開始,把長強穴的皮膚用手輕捏起來,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直到脊背最上方的大椎穴,反復數次。

就積食來說,預防>>>治療。寶寶脾胃本來就弱,飲食過量,葷腥油膩,脾胃無力運化,反受其累。脾胃一弱,正氣必虛,百病叢生。

還是那句老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身處大資料時代,上網一搜、滑鼠一點,便能得到許多中醫的食療方子,因此對於粑粑麻麻來說,最難的一點就在於判斷症狀、分析病因。吃不准的話,還是要及時帶寶寶就醫,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無論是望聞問切還是開單化驗,第一步都是要找出病因,而後,才能對症下藥。

【彩虹育兒是一家提供兒童保健醫生上門服務的平臺,目前服務內容涉及綜合諮詢,嬰幼兒腦發育評估、撫觸按摩、小兒推拿等等服務。目前定位於為0-6歲的兒童家長提供健康和醫療方面的諮詢服務。家長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APP提問諮詢,上海權威靠譜的兒科專家會及時回復家長們的問題。彩虹育兒,您身邊的兒童健康家庭醫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