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臏與龐涓:一封家信引發的血案

信是孫臏寫給他齊國老家親人的。

一封家書而已, 沒什麼希奇的。

但龐涓卻讓它變得希奇了。

因為龐涓不僅截獲了這封信, 還加進去一段話:弟今身仕魏國, 但故土難忘, 心殊懸切,不日當圖歸計, 以盡手足之歡, 倘或齊王不棄微長, 自當盡力報效。

這段話被魏惠王看到了。 因為龐涓將這封修改後的家書交給了他。

魏惠王沒有懷疑。

他之所以不懷疑是因為龐涓太有才了。 添加的部分和原來的段落渾然一體——不僅是筆跡, 還包括語氣、內容。

最要命的是龐涓還拼命地在魏惠王面前吹耳邊風。 他從家族遺傳學的角度論證了孫臏背魏向齊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孫的祖上孫武子當年是吳國大將,

後來還是歸齊了。

所以一個人的出身必定會影響他的人生選擇——故鄉是牽線的手, 操控著遠方的遊子。 他們遲早要歸家——孫臏也一樣。

魏惠王神情恍惚了。 雖然他主張出身不重要,

成分不重要, 重要的是個人政治表現。 但孫臏的表現也實在是讓他失望了……

龐涓要的就是魏惠王的神情恍惚, 因為只有這樣, 他才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他。 龐涓說,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孫臏要回老家, 替齊王賣命, 那是天王老子也攔不住的事情。 但這樣一來, 魏國就大難臨頭了。 因為孫臏比我有才, 他要是輔佐齊王, 齊國的興旺發達就指日可待, 如此一來, 魏國遭殃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龐涓說到這裡就沉默了。

他希望魏惠王明白他的沉默。

但魏惠王也沉默。

心亂如麻的沉默。 他顯然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對待他請來的客卿孫臏同志究竟應該如何處置。

龐涓說出了他的處置意見, 因為魏惠王沉默的時間太長了,

而且很顯然, 他沒有結束沉默的意思。 龐涓說:為了魏國的國家利益, 應該狠狠心把孫臏給喀嚓了。 否則一旦放虎歸山, 那他奶奶的就後患無窮了。

魏惠王首鼠兩端。

不是他不想殺孫臏, 而是怕殺了這個人, 會影響到世人對他的正面評價, 讓天下的千里馬都視魏國為畏途——他還是希望天下的千里馬都投奔他的懷抱。

龐涓最後替魏惠王出了個萬全之策:他再去勸勸這個姓孫的, 如果他肯留在魏國, 那就再賞他高官厚祿;如若不然, 不勞惠王動手, 就由他龐涓直接結果了他——就讓天下駡名, 都讓他一人擔當了吧。

魏惠王閉上眼睛, 不再說話。 還能怎麼辦呢?事到如今, 一切只能按照龐涓說的去辦。 甚至, 他對龐涓還有點滴感激之情。

人是他從鬼穀找來, 揩屁股的活卻讓龐涓去幹——龐涓他容易嗎?再怎麼說, 他也是魏國堂堂一軍師啊!

魏惠王對龐軍師簡直是滿意極了。

龐涓對自己的計謀那也是相當的滿意。

因為不僅是孫臏, 連魏惠王也上了他的道兒。

最後一句話。

他對魏惠王說的最後一句話大有玄機啊:不勞惠王動手, 就由他龐涓直接結果了孫臏。

魏惠王竟然也糊裡糊塗地答應了。

這充分說明了他龐涓的處世之道:把自己擺中間, 把別人當傻瓜, 口蜜腹劍兩面光。

最重要的是當事雙方都對他感恩不盡。 魏惠王就不用說了, 孫臏也是如此。

因為對孫臏來說, 龐涓既是設套人, 也是解套人。

當然龐涓設套他是看不到的, 他看到的是這個大哥在處處替他解套:龐涓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證, 為了解除他的思鄉之苦, 將向魏惠王爭取給他兩個月的探親假;當魏惠王一聽孫臏要歸齊勃然大怒時, 又是龐涓將自己引到軍師府中, 好生安置;龐涓還力保他不死, 只是以臏刑取而代之;最難得的是, 當孫臏被剔去膝蓋骨及刺面時,龐涓傷心得淚如雨下,並且親自為他敷藥,兄弟之情溢於言表。

所以孫臏對龐涓的“仁義之舉”那真叫一個感激涕零。他順理成章地走上了為後者默寫乃至注解孫武兵書的道路——而對龐涓來說,這才叫功德圓滿,是他良苦用心的最後收穫:

孫臏的生命就此進入了倒計時。什麼時候兵書默寫完了,什麼時候他也就要停止呼吸了。

因為龐涓不願意看著一部活兵書在這個世界上苟延殘喘。

他要孫臏春蠶到死絲方盡。

他還要他蠟炬成灰淚始幹。

龐涓不僅要天機盡握於手,還要隨時掌控它。他要玩火,要欺盡天下人心,卻不允許它們吭一聲。

當孫臏被剔去膝蓋骨及刺面時,龐涓傷心得淚如雨下,並且親自為他敷藥,兄弟之情溢於言表。

所以孫臏對龐涓的“仁義之舉”那真叫一個感激涕零。他順理成章地走上了為後者默寫乃至注解孫武兵書的道路——而對龐涓來說,這才叫功德圓滿,是他良苦用心的最後收穫:

孫臏的生命就此進入了倒計時。什麼時候兵書默寫完了,什麼時候他也就要停止呼吸了。

因為龐涓不願意看著一部活兵書在這個世界上苟延殘喘。

他要孫臏春蠶到死絲方盡。

他還要他蠟炬成灰淚始幹。

龐涓不僅要天機盡握於手,還要隨時掌控它。他要玩火,要欺盡天下人心,卻不允許它們吭一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