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HR不會告訴你:30歲左右一定要做好這2件事!

今天看到這樣一張圖片, 小心內心突然感慨萬千:也許你也一樣, 經常會在某個瞬間, 或許就是照照鏡子, 然後感覺自己已然“老”了。

老了, 30來歲, 8個年頭的HR工作, 小匯仿佛也把自己熬成了樊勝美, 望著魔都的房子, 養著家裡的車子, 心心念念生個孩子, 天天糾結在柴米油鹽, 對開銷漸漲的生活精打細算, 對職場前路迷失悵惘……

相信小匯正走的路並不孤單, 相信大多數人的30歲, 也跟小匯一樣, 公司一般, 業績平平, 收入穩定, 但遠遠跟不上開銷上漲的速度。

我們埋頭努力工作, 感覺時間永遠不夠用;偶爾得空抬抬頭, 看看身邊的同事, 無論是前輩還是後生, 都讓你倍感壓力。

職場年輕的後生

你學不到的那股衝勁

雖然有時候我們感慨新人難帶, 但更多的時候, 我們看到的年輕人, 無論是思維還是做事的方式, 都遠超我們的期待。

社會愛給90後、95後貼標籤, 假如你也相信這些所謂的“標籤”,

用“任性”、“叛逆”、“非主流”、“宅”等眼光看待年輕人, 往往會被現實打上重重的一記耳光。

跟80後、70後一樣, 大多數年輕人工作起來同樣是一絲不苟、認真負責。 同時, 他們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 往往會在堵死的胡同裡開了一扇門或者砸出一扇窗。

而且他們工作起來完全不像網上傳言的那樣“不想上班”, 甚至比你更有衝勁。

小匯身邊最近入職應屆生姑娘就是這樣, 個個工作起來都拼了命。 為了方便HR聽課學習, 我們的微課都在晚上開課, 負責微課主持的姑娘從不抱怨加班太多, 還耐心引導用戶聽課;為了製作精美的圖文乾貨, 負責作圖的姑娘, 不光要忍受小匯“要大氣”、“要商務”、“再好看一點”的模糊要求, 還經常熬夜到半夜, 交給小匯最後的作品……

每當看到這些姑娘努力工作樣子, 小匯都想哭, 不是感動, 而是覺得後生可畏, 這些年輕的職場人推得我們老一輩不得不往前走, 稍作懈怠就可能被年輕人拍死在沙灘上。

從這個角度看, 就特別容易理解華為公司為什麼辭退34歲以上老員工了。

老員工工資高, 但衝勁和動力卻不如年輕人, 從企業盈利的高度看, 最好的方法就是換掉這些人。

職場先行的前輩

你咽不下的那口老薑

30歲的我們, 多少都有點野心。 不光想要高薪, 還想有高位。

看著那些占著位置, 卻不“幹活”的領導, 一輩子都不願意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我們, 突然願意替公司著想了:你看看公司開高薪招的這些領導, 有什麼用?完全是浪費人力成本!

經常聽到這句話, 說的不無道理, 在很多“養老”的企業裡, 是這樣的情況;但大部分公司, 你眼中“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前輩比你想像得更有幾把刷子。 作為過來人, 你心裡的小九九, 他都一清二楚。

《楚喬傳》裡的宇文玥說過一句特別雞湯的話:你的能力,

決定你所能看到的東西。 如果在你眼裡, 領導什麼事情都不做, 而公司卻格外倚重他, 那麼只能說明, 你的能力還不能突破你的妒忌心。

職場上每個人, 都有明確的分工, 就是我們HR常說的崗位職責不同。 如果你認為領導跟你做一樣的事情, 才叫“幹活”,那麼對不起,這種“幹活”的領導是不稱職的。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稱職一直晉升到不稱職的。也許你目前的領導已經到達了他的職場巔峰,在一個“不稱職”的位置上,但就他的經驗來說,指導你的工作仍然綽綽有餘,而你想取而代之,絕非容易的事情。

找到一片好雪地

慢慢滾大自己的雪球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30歲的職場跟家庭一樣,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夾心層。

人生走到30歲,如果不去自立門戶,最重要的無非兩件事:

1、尋找一片好雪地。這是平臺。

2、學會如何滾雪球。這是技能。

找到一個能夠發揮你的能力和價值的平臺,遠比只會埋頭工作來得重要。這個時代,跳槽本就是尋常的事情,拘泥於“穩定”反而得不償失。你不跳槽,怎麼去找到更適合你的團隊和激發你潛力的業務?

談忠誠度,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話題。企業和人才匹配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就像年輕人的戀愛,不合適就分手,否則受傷的都是彼此,努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你終將會找到那個人或那片雪地,然後相伴終老。

找到了一片好雪地之後,你就需要滾大自己的雪球。有些人1年經驗,重複10年,什麼精進也沒有,滾了10年的雪球,絲毫沒有變大。這樣的人,會被遠遠甩開,後生超過你,前輩看不上你。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首先來自不同的雪地,有的人一開始就找到了一篇厚厚的大雪地,隨便滾一滾,就收穫滿滿。但多數人沒有這麼幸運,走不進那片雪地,我們唯有腳踏實地,積少成多,才能慢慢滾大自己的雪球,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30歲的職場,其實還算年輕,修煉專業技能,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0對的職場,其實也不年輕,懈怠者死於安逸,趕著你跑的不光房子車子孩子,其實更該有你自己。

最後,滾大自己的技能雪球,小匯推薦HRGO線下公開課,幫助你贏在職場。課程涉及薪酬績效、人力成本、管理效能、合夥制度、勞動法律等各方面,幫助你成為一枚專業的HR。課程排期如下,報名請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才叫“幹活”,那麼對不起,這種“幹活”的領導是不稱職的。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稱職一直晉升到不稱職的。也許你目前的領導已經到達了他的職場巔峰,在一個“不稱職”的位置上,但就他的經驗來說,指導你的工作仍然綽綽有餘,而你想取而代之,絕非容易的事情。

找到一片好雪地

慢慢滾大自己的雪球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30歲的職場跟家庭一樣,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夾心層。

人生走到30歲,如果不去自立門戶,最重要的無非兩件事:

1、尋找一片好雪地。這是平臺。

2、學會如何滾雪球。這是技能。

找到一個能夠發揮你的能力和價值的平臺,遠比只會埋頭工作來得重要。這個時代,跳槽本就是尋常的事情,拘泥於“穩定”反而得不償失。你不跳槽,怎麼去找到更適合你的團隊和激發你潛力的業務?

談忠誠度,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話題。企業和人才匹配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就像年輕人的戀愛,不合適就分手,否則受傷的都是彼此,努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你終將會找到那個人或那片雪地,然後相伴終老。

找到了一片好雪地之後,你就需要滾大自己的雪球。有些人1年經驗,重複10年,什麼精進也沒有,滾了10年的雪球,絲毫沒有變大。這樣的人,會被遠遠甩開,後生超過你,前輩看不上你。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首先來自不同的雪地,有的人一開始就找到了一篇厚厚的大雪地,隨便滾一滾,就收穫滿滿。但多數人沒有這麼幸運,走不進那片雪地,我們唯有腳踏實地,積少成多,才能慢慢滾大自己的雪球,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30歲的職場,其實還算年輕,修煉專業技能,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0對的職場,其實也不年輕,懈怠者死於安逸,趕著你跑的不光房子車子孩子,其實更該有你自己。

最後,滾大自己的技能雪球,小匯推薦HRGO線下公開課,幫助你贏在職場。課程涉及薪酬績效、人力成本、管理效能、合夥制度、勞動法律等各方面,幫助你成為一枚專業的HR。課程排期如下,報名請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