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貞觀名相馬周的經歷,就可以看出李白有多麼脫離現實!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無以倫比的“詩仙”, 李白的政治生涯卻歷盡坎坷, 直到去世也沒實現“奮其智慧, 願為輔弼, 使寰區大定, 海縣清一”, 即封侯拜相的人生理想。 雖然李白人生的失敗有外在原因, 但詩仙過於脫離現實的缺點也是一大主因。

李白雖然立志要位極人臣, 可是並非豪門大族出身的他卻不想通過“庸俗”的科舉來步入仕途。 李白想像中的人生軌跡是自己的絕世才華在某一刻得到了聖明主公的賞識, 然後就可以從一介布衣一躍成為位極人臣的宰相, 開創一番豐功偉績。

因此當接到唐玄宗召見的時候, 李白就認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即將實現, 但是唐玄宗雖然非常賞識李白的才華, 卻並沒有任命他做宰相, 而是任命李白為六品的翰林學士。 當了一段時間的翰林學士後, 很快就失望的李白離開朝廷中央, 最後參加了叛亂的永王李璘幕府。

由於李白的絕世文采, 因此大多後人都認為李白的人生失敗是唐玄宗、高力士等“昏君奸臣”造成的。 但是在本鬼看來, “詩仙”李白的人生理想嚴重脫離現實, 唐玄宗並沒有做錯什麼。 這點從唐朝貞觀年間的名相馬周身上就可以看出來。

馬周才華出眾但出身寒微, 只能在大將軍常何家裡做個代寫書文的門客。 貞觀五年(631年), 唐太宗要求所有在京百官上書言事, 而身為“半文盲”的常何只能請馬周做槍手。 結果馬周為常何代寫的文章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 老實正直的常何便借機向唐太宗推薦了馬周。

常何

唐太宗連續派出了四位使者, 才將馬周請進宮中會面並相談甚歡, 入夜不知疲倦。 如果按照李白的觀念, 此時唐太宗就應該將馬周提拔為宰相, 上演一段君臣相遇是為千古佳話。 可是唐太宗之後卻讓馬周在門下省當值, 連個正式官職都沒有任命。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任命馬周為八品的監察禦史,正式踏上仕途。之後馬周憑藉自己的才華,屢創政績,威望也隨之水漲船高。貞觀十八年(644年),馬周升任中書令,正式成為燦爛的唐朝貞觀名相眾星中的一員。

馬周與李白在剛被皇帝發現的時候是差不多的,甚至馬周開始的時候還要比李白差些(馬周沒品,李白六品)。但馬周知道想當上宰相是要有實際的政績和資歷,因此之後便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而李白卻只能做個脫離現實的“仙人”了。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任命馬周為八品的監察禦史,正式踏上仕途。之後馬周憑藉自己的才華,屢創政績,威望也隨之水漲船高。貞觀十八年(644年),馬周升任中書令,正式成為燦爛的唐朝貞觀名相眾星中的一員。

馬周與李白在剛被皇帝發現的時候是差不多的,甚至馬周開始的時候還要比李白差些(馬周沒品,李白六品)。但馬周知道想當上宰相是要有實際的政績和資歷,因此之後便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而李白卻只能做個脫離現實的“仙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