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皇帝把權力下放給大臣,小心翼翼一輩子,他到底在懼怕什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史斌傑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 一個被蛇咬過多次的人, 或許去一回井邊就內心發顫。 宋真宗趙恒就是這樣一個人。

大多數人其實不瞭解這個皇帝, 因為他沒有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 沒有殘殺大臣的斑斑虐跡, 更沒有花前月下的桃色新聞。 不說與秦皇漢武相提並論, 就是和兒孫後輩的仁宗神宗比起來, 他的形象都不那麼出彩。

但普羅大眾卻都曾見過他聊過他, 只是沒注意到而已。 《戲曲狸貓換太子》裡那個被太監和壞女人欺騙的男主角, 《打龍袍》中李宸妃口中那個老皇爺, 《穆桂英》故事中任命女性為三軍統帥的大皇帝。

他留給世界的不只是這些戲說和假故事, 還有充斥著學習熱情和散發著才子情趣的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 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 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 書中自有顏如玉。

看, 你一定突然發現:這個皇帝也挺神奇的, 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讀一點宋史的人, 關於真宗朝還能想起幾個詞語來, 裡邊既有人名又有短語:李沆、王旦、寇准、丁謂、澶淵之盟。 還有嗎?有。 就是那個聽起來不錯的四字年號:大中祥符。

到這兒就有人好奇了,

怎麼是一個喪權辱國條約加許多大臣的名字。 這麼發問就對了, 因為宋真宗一改伯父(宋太祖趙匡胤)爸爸(宋太宗趙光義)霸道總裁的作風, 在政治運作上軟了下來。 他把權力基本都交給了宰相和政府班子, 宰相和參知政事全權處理國家事務, 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領導人。 因此一個皇帝統治時期出現了如此多的名相, 儘管如丁謂之流, 歷史對他的定位和研究者對他的評價都很差。

那宋真宗為什麼願意這麼做?他覺得權力不好嗎?他喜歡看別人對自家的江山指指點點嗎?他是個跟墨子學了兼愛理論的思想家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你盡可以說有皇帝想活的輕鬆少管事, 如宋代的徽宗和明代的天啟,

你也可以講有人為了長治久安願意搞適度的民主, 如偉大的天可汗唐太宗。 但絕沒有君主願意完全扔掉權力, 成為一個政治玩偶。

宋真宗是個君主, 他幹嘛視政府和老臣為權威, 自己身份降低到塵埃裡。 我們得從他的經歷和身份慢慢分析。 他是皇帝沒錯,

卻首先得是個人, 受天之命是唬人的鬼話, 連自己都說服不了。 而人之為人, 則必有喜怒哀愁, 懂得擔驚受怕。 趙恒是家裡老三, 按順序排怎麼都不會當皇帝, 因為大哥性子太烈正義之氣過足, 惹火燒身走上了絕路。 二哥體弱多病沒堅持到父親殯天。 所以他撿了漏。

爸爸趙光義是個明主無疑, 但卻極其重視自己的地位與存在感, 有人觸碰到紅線他馬上變得心狠手辣。 大臣馮拯上書請求他立嗣, 他大怒之下將其貶到了嶺南。 朝中大臣再也沒人敢摸老虎屁股了, 立嗣的事也隨風而去, 直到太宗去世前一年, 才有人重新提起議案。

太祖的兒子, 燕王德昭在行軍時請求太宗犒賞士兵, 太宗聽了不但不買帳, 而且出言無狀, 嚇了燕王一大跳,他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燕王,你爸爸已經翹辮子了,現在皇帝是我,要活命就乖一點。這個事故之後不久,燕王德昭竟然因恐懼自刎而死。

如果說叔侄關係不能使人放心,那父子之情你總該信吧。太宗的行動告訴我們:父子之情沒毛病,可和皇位比較起來,不信!

即使多年以後黃袍加身,趙恒依然不會忘記西元984年。那年,38歲的皇叔趙廷美因“謀反罪”被貶,死于流放地房州。大哥趙元佐上書為叔叔鳴不平。

宋太宗鞏固皇權的步伐沒人能阻止,誰冒犯天威都會給你好看。看在你是我親兒子的份上,太子別想當了,廢為庶民,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大哥貶,二哥死,叔叔伯伯沒什麼得到好下場的。趙恒這個太子怎麼會當的舒服,他只好對父親恭恭敬敬,做事情謹小慎微,每當太宗有一點不滿他就犯起焦慮症了。做開封府尹時遇到旱災,趙恒下令免除了十七個縣的租稅,有人攻擊他收買人心,他既生氣又緊張。只好更加勤勉工作,希望得到父親青眼。宋史載:留心獄訟,裁決輕重,靡不稱愜,故京獄屢空。

就這樣,對爸爸謹慎變成了習慣;對臣子和善也自然而然。為了美好的明天,他總是把政府要員當朋友一樣,身段低到塵埃裡:見賓客李至、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階及門。

大臣也投桃報李,為他的賢明開通回了份大禮,《呂端傳》說:太宗掛了以後,李太后想立老大趙元佐為帝,而呂端等一干老臣及時控制了掌握兵權的大太監王繼恩,然後進去大殿張望,待看的清楚明白確是趙恒時,老少爺們才一齊跪了下來,山呼萬歲。

對於這個場景,真宗皇帝永遠記在心裡,他無條件地相信這些文臣們,他絕對支持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建設大宋王朝,守護趙家天下。其二他明白,不僅是他的皇位來的偶然,父親趙光義的江山也得自異處,不符合宗法社會的繼承辦法。燭影斧聲的傳聞一直留在腦海裡,他知道,一旦同族弟兄起來造反,能和他並肩作戰並且掌握話語權的,只有這些機要大臣。

對於宋真宗來說,不讓渡大權行嗎?行。安全嗎?不一定。可把行政權以法律形式交付給文官們,對緊要的事自己可以提供意見,做出決斷。這樣更符合趙恒自身的利益,也有利於大宋王朝的長治久安。

他死以後,繼承皇位的侄兒宋仁宗趙禎把這種寬鬆主義發揮到極致,徹底成了個充滿智慧的甩手掌櫃,當時人說他: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可慶歷時期、景佑時期,宋王朝很差勁嗎?文彥博、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名儒群起,良臣輩出,大宋朝盛極一時呢。

所以,一個有所畏懼,願意拋棄獨裁政權,實施群策群力的皇帝,顯然更有利於國家和人民,更值得人們尊重。千年萬年,何時何地,政治的運轉不是如此呢?

嚇了燕王一大跳,他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燕王,你爸爸已經翹辮子了,現在皇帝是我,要活命就乖一點。這個事故之後不久,燕王德昭竟然因恐懼自刎而死。

如果說叔侄關係不能使人放心,那父子之情你總該信吧。太宗的行動告訴我們:父子之情沒毛病,可和皇位比較起來,不信!

即使多年以後黃袍加身,趙恒依然不會忘記西元984年。那年,38歲的皇叔趙廷美因“謀反罪”被貶,死于流放地房州。大哥趙元佐上書為叔叔鳴不平。

宋太宗鞏固皇權的步伐沒人能阻止,誰冒犯天威都會給你好看。看在你是我親兒子的份上,太子別想當了,廢為庶民,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大哥貶,二哥死,叔叔伯伯沒什麼得到好下場的。趙恒這個太子怎麼會當的舒服,他只好對父親恭恭敬敬,做事情謹小慎微,每當太宗有一點不滿他就犯起焦慮症了。做開封府尹時遇到旱災,趙恒下令免除了十七個縣的租稅,有人攻擊他收買人心,他既生氣又緊張。只好更加勤勉工作,希望得到父親青眼。宋史載:留心獄訟,裁決輕重,靡不稱愜,故京獄屢空。

就這樣,對爸爸謹慎變成了習慣;對臣子和善也自然而然。為了美好的明天,他總是把政府要員當朋友一樣,身段低到塵埃裡:見賓客李至、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階及門。

大臣也投桃報李,為他的賢明開通回了份大禮,《呂端傳》說:太宗掛了以後,李太后想立老大趙元佐為帝,而呂端等一干老臣及時控制了掌握兵權的大太監王繼恩,然後進去大殿張望,待看的清楚明白確是趙恒時,老少爺們才一齊跪了下來,山呼萬歲。

對於這個場景,真宗皇帝永遠記在心裡,他無條件地相信這些文臣們,他絕對支持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建設大宋王朝,守護趙家天下。其二他明白,不僅是他的皇位來的偶然,父親趙光義的江山也得自異處,不符合宗法社會的繼承辦法。燭影斧聲的傳聞一直留在腦海裡,他知道,一旦同族弟兄起來造反,能和他並肩作戰並且掌握話語權的,只有這些機要大臣。

對於宋真宗來說,不讓渡大權行嗎?行。安全嗎?不一定。可把行政權以法律形式交付給文官們,對緊要的事自己可以提供意見,做出決斷。這樣更符合趙恒自身的利益,也有利於大宋王朝的長治久安。

他死以後,繼承皇位的侄兒宋仁宗趙禎把這種寬鬆主義發揮到極致,徹底成了個充滿智慧的甩手掌櫃,當時人說他: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可慶歷時期、景佑時期,宋王朝很差勁嗎?文彥博、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名儒群起,良臣輩出,大宋朝盛極一時呢。

所以,一個有所畏懼,願意拋棄獨裁政權,實施群策群力的皇帝,顯然更有利於國家和人民,更值得人們尊重。千年萬年,何時何地,政治的運轉不是如此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