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成崗(三):中原大戰中的李壩集

民國民權縣城北城牆遺址

【閱讀提示】

明清時期的大成崗, 作為一個村落其歷史無疑是跌宕起伏的。 尤其是到了民國時改名李壩集後,

此地更是多災多難, 戰火紛飛, 除了經常決口的“天災”——頻繁的黃河氾濫, 更有“人禍”的侵擾——這裡經常戰火紛飛, 可謂是民不聊生。

乍暖還寒的初春季節, 筆者與民權縣綠洲街道辦事處宣傳委員張景山一起, 登上了至今仍存的民國時期民權縣城李壩集的北城牆。 站在10米多高的遺址之上舉目南望, 老城村貌盡收眼底, 一覽無餘, 村落裡呈現出一派祥和的局面。

隨行的老城村東村幹部徐金堂說, 新中國成立前, 老城牆原有15米以上, 村民後來燒磚蓋房不斷拉土, 東南西三面都已經平毀。 據他介紹, 這麼高大的城牆在戰爭中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的, 而且馮玉祥、蔣介石都曾將此作為戰略要地。

民權設縣的誘因: 馮玉祥與直魯聯軍之戰

曾名大成崗的李壩集作為豫東一個古老的村落, 民國時期是與馮玉祥結下了不解之緣的。 1928年, 由劉鎮華倡議、馮玉祥拍板決定要設新縣“民權”, 決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而是有著深刻歷史背景的。 這就不得不說在設縣的前一年, 即1927年李壩集一帶的一場戰事。

1927年的10月10日, 馮玉祥同張宗昌直魯聯軍的混戰在豫東打響。 11日, 馮軍劉鎮華部薑明玉軍在山東曹縣倒戈投降張宗昌, 協同直魯聯軍佔領李壩集和寧陵縣的柳河等地, 馮軍大潰。 下旬, 馮玉祥部開始反攻, 至11月2日, 其麾下的吉鴻昌師佔領內黃集, 石友三軍佔領李壩集, 韓複榘軍佔領柳河集。 11月中旬, 直魯聯軍10余萬人, 三路反攻。 柳河、李壩集、野雞崗等地又被直魯聯軍佔領。

下旬, 馮軍再次反攻, 24日石友三佔領野雞崗, 25日克李壩集, 26日破柳河。 12月16 日, 馮玉祥率部抵徐州, 混戰結束。

到了1928年2月初, 倒戈直魯聯軍的薑明玉在曹縣孤軍守城一個多月後, 被馮玉祥派去的前敵總指揮孫良誠通過爆破炸開城牆攻入城內。 薑明玉自知罪大惡極, 在一座地窖裡開槍自殺。 戰事結束後, 駐守柳河的馮部豫東前敵總指揮劉鎮華於是倡議在盜匪出沒、難於管理的舊考城一帶設置新縣。 馮玉祥有感于與直魯聯軍的混戰及薑明玉倒戈帶來的嚴重後果, 於是這年的2月6日即同意批復了劉鎮華的建議, 民權設縣由此開始。

民權縣城的爭奪: 蔣馮大戰中的戰略要地

“據老輩人講, 蔣介石與馮玉祥在民權打得可厲害了,

當時我們村是縣城, 他們在這多次奪城。 蔣介石還曾在城裡設了戰鬥指揮所。 ”老城西村村支書趙先鋒如是說。

趙先鋒所說之事, 即是在民權設縣、孫巍新治帶來的短暫安寧後, 李壩集所遭遇的又一場戰事重創——中原大戰。 蔣、馮、閻中原大戰, 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混戰。 雙方在隴海線投入戰鬥的兵力有30余萬人。 當時商丘地區是其主要戰場。 民權縣地處商、蘭隴海鐵路的要衝,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0年5月上旬, 戰爭一打響, 民權即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戰火很快就波及到全縣4個區的460多個村莊。 尤其是作為民權縣城的李壩集和野雞崗車站, 雙方爭奪激烈, 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有5次之多。

當時的戰線在民權境內,

從東北吳莊寨、北關(時屬考城、1956年劃歸民權)入境, 經焦堂、六六灣、胡集、胡莊、李壩集、野雞崗、火燒廟南入睢縣境, 縈回曲折長約80餘裡。 雙方挖戰壕, 築堡壘, 對峙堅守長達3個月之久。 5月21日, 民權縣城李壩集及野雞崗的宋莊、丁莊寨等地被蔣軍第一師攻佔。 6月初, 聯軍總部下令反攻, 馮玉祥親赴羅王車站督戰, 蔣介石在柳河車站指揮, 雙方白刃相接, 均傷亡慘重。 6月11日, 蔣軍第二師退至楚莊寨、大王莊、李壩集一線;五師撤至李壩集以南朱莊寨、楊公祠一線。 6月29日, 閻軍孫楚部陶振武師、馬延壽師攻佔民權縣城李壩集及野雞崗, 蔣軍二師退至民權縣城東3華里處斷堤頭村。 9月6日, 蔣介石在李壩集召開隴海線師以上作戰將領會議, 以劉峙為總指揮,部署總攻。10日,蔣介石親赴野雞崗炮兵陣地視察。11日,總攻開始,戰線向西推進,民權境內戰火始告平息。因受戰事影響,1931年6月遷民權縣府于孫六口辦公,次年4月遷回。

民權縣史志辦主任武傳坤說,蔣、馮、閻中原大戰使民權人民深受其苦,此戰使全縣土地近半失耕,糧食產量大減。據統計,田禾被毀2300餘畝,挖壕毀田7200餘畝,徵收糧秣33萬余公斤,柴薪穀草91萬餘公斤。損失大車1250輛,牲畜3230頭。居民死傷300多人。樹木、梁檁、木板、門窗等被搜掠一空。

民權歷史性會晤:蔣介石與馮玉祥的情緣

馮玉祥與蔣介石可謂是分分合合,而在這期間,他們曾在民權有中原大戰的激烈爭鬥,也曾在民權握手共商大事。由此可以說,不但馮玉祥與民權縣情緣頗深,蔣介石與民權縣也可謂交集不淺。

據《民權縣誌》記載,就在民權設縣的當年,也就是1928年的4月23日,蔣介石與馮玉祥會晤於民權野雞崗火車站,磋商日本出兵濟南後的“北伐”辦法。決定以陳調元部主力攻擊濟南以東,劉峙部攻擊界首,賀耀祖部經大舍、大石橋攻濟南正面,方振武部向孫伯莊、陽莊之線展開攻擊,孫良誠部由東阿、平陰向長清進攻(《濟南史鑒·大事記》)。

就在此後不久的5月,蔣介石與馮玉祥再次會晤於民權。在蔣介石的把兄、曾任北洋內閣總理的黃郛的夫人沈亦雲所撰《亦雲回憶》一書中記載有如下一段歷史:“五三慘案發生後,蔣先生與馮先生會于豫東之李壩集。蔣先生當謂:‘膺白外交亦失敗了,一般老先生均不滿意,中央擬以儒堂繼任外長。’徵詢馮先生對此意見,馮先生答稱:‘弱國無外交可言,若無實力為後盾,無論誰去辦外交,均難有成績。膺白、儒堂都是多年老友,個人對此,無絲毫成見,應請中央主持。’云云。此當時蔣、馮兩先生會談之經過也。”

這段回憶錄記載了1928年5月蔣介石與馮玉祥在濟南五三事件發生後,會見於民權縣城李壩集,共商任免外交部長事宜的歷史時刻。文中的膺白即是黃郛,儒堂即是王正廷。從記載看當時兩人在民權縣城的交談氣氛融洽,所言甚和。可見在中原大戰的前夕,蔣、馮兩人的情誼是有著“蜜月期”的,只是形勢瞬息萬變,才有了後來兩人的反目成仇、兵戈相見。

以劉峙為總指揮,部署總攻。10日,蔣介石親赴野雞崗炮兵陣地視察。11日,總攻開始,戰線向西推進,民權境內戰火始告平息。因受戰事影響,1931年6月遷民權縣府于孫六口辦公,次年4月遷回。

民權縣史志辦主任武傳坤說,蔣、馮、閻中原大戰使民權人民深受其苦,此戰使全縣土地近半失耕,糧食產量大減。據統計,田禾被毀2300餘畝,挖壕毀田7200餘畝,徵收糧秣33萬余公斤,柴薪穀草91萬餘公斤。損失大車1250輛,牲畜3230頭。居民死傷300多人。樹木、梁檁、木板、門窗等被搜掠一空。

民權歷史性會晤:蔣介石與馮玉祥的情緣

馮玉祥與蔣介石可謂是分分合合,而在這期間,他們曾在民權有中原大戰的激烈爭鬥,也曾在民權握手共商大事。由此可以說,不但馮玉祥與民權縣情緣頗深,蔣介石與民權縣也可謂交集不淺。

據《民權縣誌》記載,就在民權設縣的當年,也就是1928年的4月23日,蔣介石與馮玉祥會晤於民權野雞崗火車站,磋商日本出兵濟南後的“北伐”辦法。決定以陳調元部主力攻擊濟南以東,劉峙部攻擊界首,賀耀祖部經大舍、大石橋攻濟南正面,方振武部向孫伯莊、陽莊之線展開攻擊,孫良誠部由東阿、平陰向長清進攻(《濟南史鑒·大事記》)。

就在此後不久的5月,蔣介石與馮玉祥再次會晤於民權。在蔣介石的把兄、曾任北洋內閣總理的黃郛的夫人沈亦雲所撰《亦雲回憶》一書中記載有如下一段歷史:“五三慘案發生後,蔣先生與馮先生會于豫東之李壩集。蔣先生當謂:‘膺白外交亦失敗了,一般老先生均不滿意,中央擬以儒堂繼任外長。’徵詢馮先生對此意見,馮先生答稱:‘弱國無外交可言,若無實力為後盾,無論誰去辦外交,均難有成績。膺白、儒堂都是多年老友,個人對此,無絲毫成見,應請中央主持。’云云。此當時蔣、馮兩先生會談之經過也。”

這段回憶錄記載了1928年5月蔣介石與馮玉祥在濟南五三事件發生後,會見於民權縣城李壩集,共商任免外交部長事宜的歷史時刻。文中的膺白即是黃郛,儒堂即是王正廷。從記載看當時兩人在民權縣城的交談氣氛融洽,所言甚和。可見在中原大戰的前夕,蔣、馮兩人的情誼是有著“蜜月期”的,只是形勢瞬息萬變,才有了後來兩人的反目成仇、兵戈相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