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六經辯證治療蕁麻疹

第一部分:蕁麻疹中西醫簡述及六經辨治引言

蕁麻疹, 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個皮膚病, 俗稱風疹塊。 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局限性皮膚病。 西醫對這個病的治療, 我們可以看看2014年版本《中華醫學會皮膚病性病學指南》。 這個指南裡面指出:一線治療用藥, 首選是第二代非鎮靜或低鎮靜的抗組胺藥, 治療有效後, 逐漸減少劑量, 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準。 為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慢性蕁麻疹療程一般不少於一個月, 必要時可以延長至3到6個月, 或者更長時間。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

西醫治療蕁麻疹, 主要是以有效控制症狀為標準。 在這個指南裡面, 也順便提到了中醫中藥, 認為中醫療法在治辨證治療蕁麻疹中, 有一定的療效, 需辨證施治。 這是國內的這個指南。 我們也可以看到歐洲的指南, 如英國的《慢性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治療指南》, 也提到非鎮靜類抗組織胺藥, 並不能縮短慢性病變症狀的持續時間, 在一個較早期的研究中顯示, 這類藥物顯著的症狀緩解率為百分之三十一, 一個較新的研究顯示, 同樣的緩解率為百分之四十四, 這可能是新推出藥物的療效更好。 總的來說, 西醫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 都不是特別的好。

那麼中醫治療這個病的療效怎麼樣呢?以我個人的臨床經驗來看,

我所有的病人都是一來就停西藥, 用純中醫治療, 我個人沒有做嚴格的統計, 但是自己感覺, 應該有80%的病人都能夠達到顯效以上的效果, 應該還是不錯。 那麼中醫治療蕁麻疹, 我們權威的當然是教材了, 但是教材對蕁麻疹的辨證論治主要是分型論治, 我們可以看看中國高等院校中醫藥教材的第九版, 它是分為四型論治, 一個是風寒束表證, 用桂枝麻黃各半東加減;一個是風熱犯表證, 用消風散加減;一個是胃腸濕熱證, 用防風通聖散加減;一個是血虛風燥證, 用當歸飲子加減。 這種分型論治是不是比較符合臨床呢?教材這種論治我們可以看到, 其實跟中醫臨床, 還是有距離的。 因為它只把臨床的複雜的情況,
分為四型論治, 遠遠不能滿足臨床的需求, 這種分型論治, 不等於我們的辨證論治, 這實際上只是一個對於大學本科生的基本要求, 並不等於說我們臨床上一定要按這個要求去做。 我們真正的中醫的辨證論治, 套用《傷寒論》的話, 就叫“觀其脈症, 知犯何逆, 隨症治之。 ”這才是我們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 那麼《傷寒論》提出這個“觀其脈症, 知犯何逆, 隨症治之”。 這個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一個核心, 所以我們通過研讀《傷寒論》呢, 用六經辨證的方法來論治蕁麻疹。 我根據個人臨床經驗認為, 效果是相當好的。 實際蕁麻疹在臨床上的辨證論治非常的豐富, 我明顯的感覺到, 如果把蕁麻疹的辨證論治, 掌握的非常的熟練的話, 那麼對皮膚病的這個辨證論治,
應該來說是掌握到了一個最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你蕁麻疹辨證施治掌握的好的話, 其他的皮膚病相對來說辨證論治的思維, 應該來說也是非常熟練了。

我們既然今天講的是六經辨證治療蕁麻疹, 但是六經辨證治療蕁麻疹, 在《傷寒論》裡面沒說過, 《傷寒論》裡面幾乎很少講蕁麻疹, 怎麼用六經辨證去治?如果我們只是死板的照搬裡面的條文, 去發掘哪些條文治療蕁麻疹?就會發現很多東西是用不上, 很多條文都套不上。 所以我們要掌握六經辨證的思路, 從哪個角度去考慮, 所以我們首先要掌握六經, 其次的話要辨准方證。 掌握六經, 就是說, 首先要弄清楚, 它是在三陽, 還是三陰?來了一個蕁麻疹的患者,

如果按六經辨證的話, 你首先就要判斷它是在三陽, 還是三陰?在三陽:再把它細化是太陽、少陽?還是陽明?在三陰:再把它仔細分為在太陰、少陰?還是厥陰?然後還分清楚它們之間是有並病, 還是合病, 這些狀態。 這些東西弄清楚以後, 最後, 我們再考慮是落在哪個方證上面。 比如說這個患者, 你考慮病是在太陽, 太陽的話是太陽表證, 那麼太陽表證的話, 你能夠選出一個合適的方出來嗎?還不夠。 太陽病的方還是很多的, 比如說比較典型的像麻黃湯、桂枝湯。 那麼如何解決辨到了太陽, 還不能處方的問題呢?《傷寒論》就是一個方證辨證。 方證辨證, 就是你要把每個方的適應症掌握好。

第二部分:三陽辨治

麻黃湯是什麼樣的適應症?桂枝湯是什麼樣的適應症?麻黃湯是太陽的傷寒, 桂枝湯是太陽中風,那我們對太陽傷寒和太陽中風,就要非常熟悉。比較典型的區分就是一個無汗、一個有汗,其實還包括其他的內容,包括一個惡寒,一個惡風;一個脈浮緊,一個脈浮緩或者浮弱等等。這些東西我們把它都區分開來了,那麼選擇麻黃湯和桂枝湯才有效果。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患者身體起風團,瘙癢,伴惡寒或者惡風1周,來診。無汗,口中和,這個口中和就是口中沒有其他異常的味道,無口酸、口苦、口幹,有發熱或者沒有發熱。那麼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來看,它應該屬於一個什麼狀態?它就是一個太陽表實的狀態,這個是麻黃湯證。但是,是不是到此就結束了呢?我們其實還有一些證據可以考察,比如說如果這個患者舌體胖大,舌苔白潤,那麼是不是夾有水飲呢?如果是夾有水飲,那我們可能就不用麻黃湯,而是用小青龍湯。所以這些都在具體辨方證的時候,就對這個資訊都要掌握好。剛才舉的是一個風寒表實的,如果一個病人,蕁麻疹風團,瘙癢,但是它是一個惡風的,汗出,口中和,發熱或者未發熱,或者是脈浮緩或者浮弱,那麼肯定就是一個桂枝湯症。但是如果在以上的基礎之上,又有明顯的汗出、明顯的惡風,那有可能就是桂枝加黃芪湯了。那麼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患者明顯的形體肥胖,肌膚疏鬆,膚色白,明顯的惡寒,或者疲倦狀態,那有可能就是夾有水飲,用防己黃芪湯可能會更好,這些都要辨清楚。那麼還有一種類型,它也屬於太陽表證,也有惡寒或者惡風,汗出不明顯,微汗出或者沒有汗出,口中和,出現這種急劇的發作或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那麼這種情況下就很有可能應用到桂枝麻黃各半湯,而這個方在臨床上,應用的機會還是相當多的。我們很多醫家,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蕁麻疹,往往就是取它的條文“因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這樣一個條文來選擇。其實我個人認為,單憑這一句條文來選擇桂枝麻黃各半湯的話,有效率不會特別高,因為我們考慮桂枝麻黃各半湯為什麼能治療蕁麻疹?並不是說,因為它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得不得小汗出,我們是通過什麼樣的資訊來抓住的,這個才是最關鍵的。那麼桂枝麻黃各半湯應用于臨床上時,這個患者必須有一個表證,而且是風寒表證,而不是風熱表證。風寒跟風熱不一樣,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沒有熱,肯定是口中合,那麼患者就必須要有惡寒或者惡風的表現,哪怕有一點點,都是說明他有惡寒或者惡風。如果一個急性蕁麻疹發作,沒有任何的惡寒或者惡風,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是沒有理論依據的。所以選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我們辨證的著眼點在哪裡呢?可以發熱或者不發熱,無汗或者是微微的有點汗,但是汗出不暢這種狀態,脈應該是浮的,所以必須具備有一些惡寒或者惡風,這個是關鍵,還有一個就是口中合,不然的話辨證就沒有著眼點。這個口中和很關鍵,他沒有口中的其他的異常感,如果這個患者有口幹,那就說明它已經入陽明瞭,我們可以適當用一些石膏,或者用葛根,葛根也可以入陽明,或者直接就改用葛根湯或者麻杏石甘湯都是可以的,那麼已經就不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了。在臨床上,桂枝麻黃各半湯不但可以治療急性蕁麻疹,也可以治療一些慢性蕁麻疹。對一些慢性反復發作的蕁麻疹,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荊芥、防風來代替麻黃,實際上就變成一個荊防桂枝湯。這個荊防桂枝湯,在臨床上也用的比較多,效果比較好。對一些年輕的女性,特別屬於當歸芍藥散那種體質的女性,反復發作的蕁麻疹,我在臨床上,往往把這個當歸芍藥散和桂枝麻黃各半湯合用,麻黃往往改成荊芥、防風來代替,就變成荊防桂枝湯合當歸芍藥散合方,這個效果非常好。那麼在這裡我就提醒大家一點,就是這個當歸芍藥散的體質,現在很多患有慢性蕁麻疹的年輕女孩子,往往有裡虛寒證。患者平時比較怕冷,手腳冰冷,膚色也白,這樣的一個狀態,裡虛寒證,但她發作蕁麻疹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蕁麻疹發作的時候,覺得皮膚很熱,喜歡涼快,喜歡吹涼風、吹空調;另外一種情況是一發作的時候,不喜歡吹涼風,不喜歡吹空調,喜歡暖和,也有惡風,我剛才講的桂枝麻黃各半湯,或者是荊防桂枝湯合當歸芍藥散,它是治療這兩種類型中的哪一種呢?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只能治療第二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不適合的。第一種類型就是患者平時容易怕冷,怕吹空調,但是她在發作蕁麻疹,癢的很厲害的時候,她就不怕冷、不怕風了,反而喜歡吹風吹冷,吹風吹空調,局部覺得皮膚灼熱,這個時候你如果用當歸芍藥散合桂枝麻黃各半湯原方,效果就不會那麼好,就不會見效,這個非常關鍵。實際上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臨床中,如何收集資訊的問題。我看到在臨床中有不少的醫家,在辨治蕁麻疹的時候,資訊的收集不是特別清晰。像這種類型的患者,平時怕風、怕冷、怕空調和蕁麻疹正在發作瘙癢很厲害的時候有沒有怕風、怕空調混淆不清。所以一定要把它分清楚,如果平時怕風、怕冷、怕空調,但是發作的時候反而不怕了,就說明有表熱,這個時候不是表寒,所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是不能用的,如果要用,必須要加清散表熱的藥,比如說銀花、連翹,這個非常關鍵。由於這個桂枝麻黃各半湯臨床中用的機會比較多,我就詳細講了這麼多。(未完待續)(作者:歐陽衛權)

桂枝湯是太陽中風,那我們對太陽傷寒和太陽中風,就要非常熟悉。比較典型的區分就是一個無汗、一個有汗,其實還包括其他的內容,包括一個惡寒,一個惡風;一個脈浮緊,一個脈浮緩或者浮弱等等。這些東西我們把它都區分開來了,那麼選擇麻黃湯和桂枝湯才有效果。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患者身體起風團,瘙癢,伴惡寒或者惡風1周,來診。無汗,口中和,這個口中和就是口中沒有其他異常的味道,無口酸、口苦、口幹,有發熱或者沒有發熱。那麼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來看,它應該屬於一個什麼狀態?它就是一個太陽表實的狀態,這個是麻黃湯證。但是,是不是到此就結束了呢?我們其實還有一些證據可以考察,比如說如果這個患者舌體胖大,舌苔白潤,那麼是不是夾有水飲呢?如果是夾有水飲,那我們可能就不用麻黃湯,而是用小青龍湯。所以這些都在具體辨方證的時候,就對這個資訊都要掌握好。剛才舉的是一個風寒表實的,如果一個病人,蕁麻疹風團,瘙癢,但是它是一個惡風的,汗出,口中和,發熱或者未發熱,或者是脈浮緩或者浮弱,那麼肯定就是一個桂枝湯症。但是如果在以上的基礎之上,又有明顯的汗出、明顯的惡風,那有可能就是桂枝加黃芪湯了。那麼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患者明顯的形體肥胖,肌膚疏鬆,膚色白,明顯的惡寒,或者疲倦狀態,那有可能就是夾有水飲,用防己黃芪湯可能會更好,這些都要辨清楚。那麼還有一種類型,它也屬於太陽表證,也有惡寒或者惡風,汗出不明顯,微汗出或者沒有汗出,口中和,出現這種急劇的發作或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那麼這種情況下就很有可能應用到桂枝麻黃各半湯,而這個方在臨床上,應用的機會還是相當多的。我們很多醫家,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蕁麻疹,往往就是取它的條文“因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這樣一個條文來選擇。其實我個人認為,單憑這一句條文來選擇桂枝麻黃各半湯的話,有效率不會特別高,因為我們考慮桂枝麻黃各半湯為什麼能治療蕁麻疹?並不是說,因為它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得不得小汗出,我們是通過什麼樣的資訊來抓住的,這個才是最關鍵的。那麼桂枝麻黃各半湯應用于臨床上時,這個患者必須有一個表證,而且是風寒表證,而不是風熱表證。風寒跟風熱不一樣,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沒有熱,肯定是口中合,那麼患者就必須要有惡寒或者惡風的表現,哪怕有一點點,都是說明他有惡寒或者惡風。如果一個急性蕁麻疹發作,沒有任何的惡寒或者惡風,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是沒有理論依據的。所以選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我們辨證的著眼點在哪裡呢?可以發熱或者不發熱,無汗或者是微微的有點汗,但是汗出不暢這種狀態,脈應該是浮的,所以必須具備有一些惡寒或者惡風,這個是關鍵,還有一個就是口中合,不然的話辨證就沒有著眼點。這個口中和很關鍵,他沒有口中的其他的異常感,如果這個患者有口幹,那就說明它已經入陽明瞭,我們可以適當用一些石膏,或者用葛根,葛根也可以入陽明,或者直接就改用葛根湯或者麻杏石甘湯都是可以的,那麼已經就不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了。在臨床上,桂枝麻黃各半湯不但可以治療急性蕁麻疹,也可以治療一些慢性蕁麻疹。對一些慢性反復發作的蕁麻疹,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荊芥、防風來代替麻黃,實際上就變成一個荊防桂枝湯。這個荊防桂枝湯,在臨床上也用的比較多,效果比較好。對一些年輕的女性,特別屬於當歸芍藥散那種體質的女性,反復發作的蕁麻疹,我在臨床上,往往把這個當歸芍藥散和桂枝麻黃各半湯合用,麻黃往往改成荊芥、防風來代替,就變成荊防桂枝湯合當歸芍藥散合方,這個效果非常好。那麼在這裡我就提醒大家一點,就是這個當歸芍藥散的體質,現在很多患有慢性蕁麻疹的年輕女孩子,往往有裡虛寒證。患者平時比較怕冷,手腳冰冷,膚色也白,這樣的一個狀態,裡虛寒證,但她發作蕁麻疹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蕁麻疹發作的時候,覺得皮膚很熱,喜歡涼快,喜歡吹涼風、吹空調;另外一種情況是一發作的時候,不喜歡吹涼風,不喜歡吹空調,喜歡暖和,也有惡風,我剛才講的桂枝麻黃各半湯,或者是荊防桂枝湯合當歸芍藥散,它是治療這兩種類型中的哪一種呢?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只能治療第二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不適合的。第一種類型就是患者平時容易怕冷,怕吹空調,但是她在發作蕁麻疹,癢的很厲害的時候,她就不怕冷、不怕風了,反而喜歡吹風吹冷,吹風吹空調,局部覺得皮膚灼熱,這個時候你如果用當歸芍藥散合桂枝麻黃各半湯原方,效果就不會那麼好,就不會見效,這個非常關鍵。實際上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臨床中,如何收集資訊的問題。我看到在臨床中有不少的醫家,在辨治蕁麻疹的時候,資訊的收集不是特別清晰。像這種類型的患者,平時怕風、怕冷、怕空調和蕁麻疹正在發作瘙癢很厲害的時候有沒有怕風、怕空調混淆不清。所以一定要把它分清楚,如果平時怕風、怕冷、怕空調,但是發作的時候反而不怕了,就說明有表熱,這個時候不是表寒,所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是不能用的,如果要用,必須要加清散表熱的藥,比如說銀花、連翹,這個非常關鍵。由於這個桂枝麻黃各半湯臨床中用的機會比較多,我就詳細講了這麼多。(未完待續)(作者:歐陽衛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