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濃濃山寨情!請別在車上弄一塊大屏裝逼格了!

邦叔上周陪朋友去看車, 在一家福特4S店, 當坐進一輛蒙迪歐時, 不禁吃了一驚。 原版的中控按鍵被全部去掉, 被改裝成了一塊足足有10英寸的大屏, 畫風有些奇怪。 如圖——


啟動以後, 點亮的大屏, 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原廠蒙迪歐, 分低配和高配兩種內飾風格, 低配的中控是這樣的——


高配版本, 則由原廠裝備了一塊8英寸的中控顯示幕——


說實話, 邦叔不太能接受現在很流行的“中控大屏”風格, 兩相比較, 還是覺得原廠的樣子更好看。

但是4S店的銷售告訴我, 現在有很多客戶都主動要求有大屏, 因此他們才自己改裝了這麼一台,

擺在展廳裡。 據瞭解, 現在加裝這麼一個大屏, 需要加裝費用大概5000-6000元不等, 整車可以繼續享受原廠質保。 如果是在4S店外加裝, 或許費用更便宜, 但因為要改動線路, 整車質保就會受到影響。

從特斯拉走進公眾視野開始, “中控大屏”風就一夜之間火遍了中國車市。 好比最近曝出諜照的比亞迪新款SUV, 仍是延續了大屏設計, 而且這塊大屏, 可橫可豎。 相當拉風, 尺寸至少有12英寸, 跟一台筆記型電腦差不多了。

中控大屏為什麼會這麼火?邦叔分析有幾個原因。

首先, 特斯拉開創了中控屏Pad化的風潮, 惹得國內的廠商特別是自主品 牌紛紛跟風。譬如某國產品牌廠家領導曾在一款SUV的發佈會上,不無自豪的說,我們這款SUV上的大屏,比特斯拉的屏還大。這東西成本很高啊,但我們還是願意回饋消費者……再譬如,現在賣的很火的榮威RX5,那塊大屏也是高調宣傳的賣點。

其次,電子產品一向是國內汽車廠商的強項,調個發動機的標定、改個底盤咱們改不來,堆砌個電子產品有什麼難的?一向是短平快,成本低見效快,要什麼有什麼!

最後,智能化、網聯化風潮席捲之下,你要說你車上沒裝一塊Pad,顯得你這車一點都不“人工智慧”,走馬路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是,裝一塊Pad,並不等於真正的智慧化、網聯化,甚至二者之間,基本沒什麼直接關係。現在所謂智慧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個幌子。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目前家用車普遍能用到的人工智慧技術,決定了大屏多數時候只是個擺設,而且操作手感差,且帶來安全隱患。

譬如手感差,操作起來必須手眼結合,駕駛時帶來安全隱患。再譬如螢幕功能表設計的不合理,明明簡單的一個按鍵可以搞定的事情,往往要上下翻動幾層菜單。而說到擺設,大屏和手機互聯,譬如CarPlay、Carlife等系統,可以在車上使用很多APP應用。但在一般的車上,真正能在車上使用的應用,除了導航、音樂、空調等等,其它真正能適合車上場景的應用,幾乎沒有。像股票、購物、鬥地主、電影之類的軟體,車上可打開的幾率極低。這就決定了車載大屏幾乎沒有用武之地。

開車是一個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且行為模式非常單一的場景。那麼,所謂必須依靠液晶大屏才能實現的智慧化,其實對車本身的智慧裝備要求是極高的。

邦叔舉個例子,剛剛在海外發佈的新一代奧迪A8,史無前例的使用了三塊屏,取代了幾乎所有物理按鍵,甚至我們熟悉的MMI旋鈕都不見了,堪稱顛覆。但是如果沒有A8滿身的“黑科技”加持,這些屏就成了光禿禿的擺設。


我們來看看奧迪A8這三塊大屏,能實現什麼功能?

方向盤後方的液晶顯示幕,除了顯示轉速、車速,還可以顯示車載人工智慧(AI)的狀態。如圖顯示,在“Active”狀態下,提示“你可以將手拿開方向盤了”,即進入自動駕駛狀態,螢幕同步顯示車輛即時駕駛模式。奧迪A8所裝備的Level3自動駕駛功能,可以在擁堵路段上,將時速限制到60公里以內,全面接管車輛駕駛。這個資訊跳出來之後,駕駛者此時就可以在車上玩手機、看電影、流覽郵件了。


當前方路況有異常情況時,螢幕會及時預先發出提示——


第二塊大屏的核心功能,仍是收音機、音樂、導航、NAVI導航功能,可以說這塊屏的功能,跟普通的家用車沒什麼區別。


下方的第三塊大屏上,可以調節座椅的角度、按摩、加熱、駕駛功能、車內溫度、燈光等。同時還支持手寫。


而且為了解決大屏操作不便的難題,中間兩塊大屏加入了聲音和震動提醒功能,此外還可語音控制,保障了行車安全。

我們看到奧迪A8上雖然裝了三塊屏,但是並沒有類似淘寶、知乎之類的拓展應用。每塊屏都有特定的用途,它們跟車本身的“黑科技”裝備是深度契合、深度定制的。這方是車載大屏的真正用武之地。

說到最後,邦叔總結一下觀點,裝一塊花裡胡哨、用途不大、甚至根本不好用的大屏,跟真正的智慧化、網聯化很可能是南轅北轍。就像清華大學此前做的一項研究顯示,車載的智慧配置,普遍存在“功能設計不明確、操作複雜、實際作用小、反應速度慢、判斷錯誤多”的問題。為了跟風,把用戶體驗搞得很差,對汽車智慧化的發展,百害而無利。


普通的家用車上,目前唯一讓邦叔認為跟真正的智慧化沾邊的,可能就是語音控制和自動泊車、主動刹車等功能了。但也普遍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象吉利、榮威上的語音控制,靈敏度還不錯。但像邦叔體驗過的林肯大陸、甚至百萬級的瑪莎拉蒂上,語音控制的表現都可以說差強人意,可有可無。主動刹車就更不用說。而這些功能,跟車載大屏的深度結合雖然有,但是成功的例子還太少。

所以,一塊8英寸的屏已經頂天了,足夠滿足所有的基本功能。除非是跟車本身的智能裝備深度定制,非“屏”不可,否則一塊光禿禿的大屏,看似很高大上,實則除了暴露車盲身份,就只能說明被廠商強行洗腦,走向了低級趣味。在你的車沒有足夠智慧化之前,請別再裝一塊“大屏”裝逼格了。

惹得國內的廠商特別是自主品 牌紛紛跟風。譬如某國產品牌廠家領導曾在一款SUV的發佈會上,不無自豪的說,我們這款SUV上的大屏,比特斯拉的屏還大。這東西成本很高啊,但我們還是願意回饋消費者……再譬如,現在賣的很火的榮威RX5,那塊大屏也是高調宣傳的賣點。

其次,電子產品一向是國內汽車廠商的強項,調個發動機的標定、改個底盤咱們改不來,堆砌個電子產品有什麼難的?一向是短平快,成本低見效快,要什麼有什麼!

最後,智能化、網聯化風潮席捲之下,你要說你車上沒裝一塊Pad,顯得你這車一點都不“人工智慧”,走馬路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是,裝一塊Pad,並不等於真正的智慧化、網聯化,甚至二者之間,基本沒什麼直接關係。現在所謂智慧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個幌子。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目前家用車普遍能用到的人工智慧技術,決定了大屏多數時候只是個擺設,而且操作手感差,且帶來安全隱患。

譬如手感差,操作起來必須手眼結合,駕駛時帶來安全隱患。再譬如螢幕功能表設計的不合理,明明簡單的一個按鍵可以搞定的事情,往往要上下翻動幾層菜單。而說到擺設,大屏和手機互聯,譬如CarPlay、Carlife等系統,可以在車上使用很多APP應用。但在一般的車上,真正能在車上使用的應用,除了導航、音樂、空調等等,其它真正能適合車上場景的應用,幾乎沒有。像股票、購物、鬥地主、電影之類的軟體,車上可打開的幾率極低。這就決定了車載大屏幾乎沒有用武之地。

開車是一個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且行為模式非常單一的場景。那麼,所謂必須依靠液晶大屏才能實現的智慧化,其實對車本身的智慧裝備要求是極高的。

邦叔舉個例子,剛剛在海外發佈的新一代奧迪A8,史無前例的使用了三塊屏,取代了幾乎所有物理按鍵,甚至我們熟悉的MMI旋鈕都不見了,堪稱顛覆。但是如果沒有A8滿身的“黑科技”加持,這些屏就成了光禿禿的擺設。


我們來看看奧迪A8這三塊大屏,能實現什麼功能?

方向盤後方的液晶顯示幕,除了顯示轉速、車速,還可以顯示車載人工智慧(AI)的狀態。如圖顯示,在“Active”狀態下,提示“你可以將手拿開方向盤了”,即進入自動駕駛狀態,螢幕同步顯示車輛即時駕駛模式。奧迪A8所裝備的Level3自動駕駛功能,可以在擁堵路段上,將時速限制到60公里以內,全面接管車輛駕駛。這個資訊跳出來之後,駕駛者此時就可以在車上玩手機、看電影、流覽郵件了。


當前方路況有異常情況時,螢幕會及時預先發出提示——


第二塊大屏的核心功能,仍是收音機、音樂、導航、NAVI導航功能,可以說這塊屏的功能,跟普通的家用車沒什麼區別。


下方的第三塊大屏上,可以調節座椅的角度、按摩、加熱、駕駛功能、車內溫度、燈光等。同時還支持手寫。


而且為了解決大屏操作不便的難題,中間兩塊大屏加入了聲音和震動提醒功能,此外還可語音控制,保障了行車安全。

我們看到奧迪A8上雖然裝了三塊屏,但是並沒有類似淘寶、知乎之類的拓展應用。每塊屏都有特定的用途,它們跟車本身的“黑科技”裝備是深度契合、深度定制的。這方是車載大屏的真正用武之地。

說到最後,邦叔總結一下觀點,裝一塊花裡胡哨、用途不大、甚至根本不好用的大屏,跟真正的智慧化、網聯化很可能是南轅北轍。就像清華大學此前做的一項研究顯示,車載的智慧配置,普遍存在“功能設計不明確、操作複雜、實際作用小、反應速度慢、判斷錯誤多”的問題。為了跟風,把用戶體驗搞得很差,對汽車智慧化的發展,百害而無利。


普通的家用車上,目前唯一讓邦叔認為跟真正的智慧化沾邊的,可能就是語音控制和自動泊車、主動刹車等功能了。但也普遍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象吉利、榮威上的語音控制,靈敏度還不錯。但像邦叔體驗過的林肯大陸、甚至百萬級的瑪莎拉蒂上,語音控制的表現都可以說差強人意,可有可無。主動刹車就更不用說。而這些功能,跟車載大屏的深度結合雖然有,但是成功的例子還太少。

所以,一塊8英寸的屏已經頂天了,足夠滿足所有的基本功能。除非是跟車本身的智能裝備深度定制,非“屏”不可,否則一塊光禿禿的大屏,看似很高大上,實則除了暴露車盲身份,就只能說明被廠商強行洗腦,走向了低級趣味。在你的車沒有足夠智慧化之前,請別再裝一塊“大屏”裝逼格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