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彭德懷不把胡宗南放在眼裡,但他卻欣賞這位國民黨將軍,還稱他有“英雄氣”

(電影《彭大將軍》)

在解放戰爭初期, 國民黨將官大多經過這樣一個心理過程, 即從驕傲自負到感慨絕望。 十月三日, 彭德懷發起了清澗戰役。

清澗城防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 陣地堅固, 糧彈充足, 且地形易守難攻, 因此守城的廖昂起初既不向胡宗南告急, 也不討救兵, 只在電話中告訴胡宗南“萬無一失”。

後來週邊據點開始失守, 救援的最佳時機已失, 廖昂又害怕到不可自持, 連主動出城突圍都不敢, 只會一個勁地給胡宗南發電報:“再不救援, 唯死與降耳。 ”

十月九日, 劉戡所率援兵距清澗已僅一日行程, 而清澗週邊據點尚未能夠得到完全肅清, 尤其是可以瞰制全城, 被當地人稱為“耙子山”的筆架山尚在廖昂之手。 彭德懷很是著急, 遂親自跑到筆架山前沿陣地, 觀察地形以及敵軍的火力點分佈。 他所站的塹壕在敵軍機槍火力範圍之內, 陪同的三五八旅政委余秋裡說:“彭總,

這裡危險, 快換個地方!”彭德懷不但不聽勸還來了氣:“你們經常在這裡觀察都不怕, 我怕什麼!”

(電影《彭大將軍》)

由於擔心時間長了真出危險, 餘秋裡等人只好上前把彭德懷硬架了下來。 一行人剛剛離開塹壕, 一梭子子彈就打在了彭德懷剛剛站著的位置。

從前沿回來後, 彭德懷重新調整了部署。 十月十日, 野戰部隊一舉攻下筆架山, 清澗週邊據點也全部得以肅清。 第二天上午, 守城敵軍遭到全殲, 師長廖昂、旅長張新等人盡皆被俘。

從一九四七年秋天開始, 陳賡兵團由晉南渡河, 挺進豫西。 應蔣介石之命, 胡宗南親率主力增援中原戰場, 陝北戰場上則處處分兵把守, 戰略方面轉為被動。

根據胡宗南部隊在陝北的兵力部署情況, 彭德懷認為, 西北野戰軍南下可以直接攻取的目標有二, 一為延安, 一為宜川。 延安有兩個旅的守軍, 且設防堅固, 若攻得下來, 取得的政治影響固然很大, 可萬一不能得手, 就很容易被對方利用來大肆宣傳。 宜川只有一個不滿員的旅,

不僅更易攻取, 而且因為處於山脈之中, 道路崎嶇, 更有利於設伏圍殲援軍。

胡宗南到豫西後, 延安這一攤子全部由劉戡負責。 劉戡畢業於黃埔一期, 曾參加長城抗戰, 此人作戰非常驍勇, 因為一隻眼睛被流彈所傷, 被人稱“獨眼龍將軍”。 相對于胡宗南, 彭德懷反而更欣賞劉戡, 一直說劉戡身上有一股“英雄氣”。 他估計, 一旦宜川被圍, 劉戡絕不會坐視不顧, 一定會帶兵來援。

(電影《彭大將軍》)

根據偵察, 劉戡增援宜川可能走三條路線。 彭德懷反復權衡, 最後判斷劉戡經瓦子街往宜川的可能性最大, 他提出以瓦子街為重點, 兼顧另外兩條道路。

籌畫已畢, 彭德懷說:“圍城打援, 就是要釣大魚。 我們釣劉戡, 釣來釣不來有兩種可能, 但只要劉戡進來, 他就別想出去!”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實體書《彭大將軍》已出版上市。

包郵 彭大將軍 關河五十州繼《戰神粟裕》《虎部隊》後又一軍事傳記力作 書籍 ¥28.4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