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熊孩子”犯下的錯,究竟誰來買單?

“他還只是個孩子, 一定不要放過他”, 提起熊孩子, 這是很多網友的心聲。 看不慣, 又拿他沒辦法, 熊孩子給人們造成各種各樣的煩擾的事件層出不窮。

“熊孩子”惡作劇, 造成嚴重後果

“熊孩子”惡作劇造成很多嚴重後果的事件數不勝數, 很多人對他們避之不及, 但是“熊孩子”可謂無處不在, 無孔不入。

熊孩子惡作劇遮擋他人車牌, 車主無辜被扣12分

近日, 山東德州一位女駕駛員因涉嫌故意遮擋號牌被交警攔停, 女駕駛員一臉茫然, 堅稱不是她自己遮擋的。

民警通過調取停車地點的監控, 查清了事情的真相。 監控顯示, 一個小男孩在這輛車前後兩個號牌上共貼了三張小卡片, 隨後匆匆離開。 不久, 女駕駛員走來沒對車輛進行檢查便開車離開, 直到遇上交警被查

雖然此事不是駕駛人所為, 但是按照法律規定駕駛人依然對自己的車牌被遮擋負有責任。 按照法律規定, 故意遮擋號牌應處以駕駛證記12分, 罰款200元的處罰。

此事一出, 網友不禁紛紛為女司機喊冤, 更有網友調侃這是“前車之鑒”。 反觀生活, 熊孩子們的事蹟, 可以說比比皆是。

2歲女童18樓電梯墜亡 罪魁禍首竟是一名5歲哥哥

不久前, 2歲女童18樓電梯墜亡的消息令人唏噓。

2歲的小女孩被5歲的哥哥惡作劇抱進電梯, 按下18樓, 然後轉身離開, 將其留在電梯。 而十八樓護欄恰好損壞, 小女孩在走出電梯後墜樓, 搶救無效死亡, 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不管是遮擋他人車牌還是將2歲小女孩推進電梯, 熊孩子們這些不顧及後果的行為, 都已經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淘氣雖是孩子的天性, 可是當造成無可挽回嚴重後果時, 我們便不能再置若罔聞。

“熊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更是面目可憎

其實熊孩子不可怕, 可怕的是那些製造熊孩子的家長, 我不想把孩子教育成為聖人,

但是, 至少要成為人, 人就需知輕重、明是非。

“熊孩子”不是“壞孩子”, 小孩的認知還處在一個不成熟的狀態, 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犯錯, 相比於邪惡更多的是無知。

特別是近一段時間, 接連不斷的有低齡孩子因為惡作劇造成嚴重後果的事實被報導, 讓我們大跌眼鏡。孩子的認知或許還不成熟,但是從他們身上可以折射出一個家庭的教育和引導的缺失。

如果不引起重視,“熊孩子”可能會變成“熊青年”,並且,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會把“作惡”變成一種消遣,甚至不知不覺走上犯罪的道路。

談到這,小編想分享一個朋友的小故事。

我一個朋友又一次去購物,因為是商業區,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朋友在原地等人,就看見一個5、6歲的小孩與家長鬧脾氣,小孩掙脫家長的手開始跑,在跑的過程中重重的撞到到了朋友腹部,朋友疼的當場彎下腰。家長追到孩子後一句話沒說,狠狠地拉著小孩就離開了,完全不理會朋友的存在。朋友為此很是惱火。

小編發感慨:難道小孩撞人不痛嗎,大人都不會道個歉嗎??

類似的事情很多,孩子犯了錯,家長無所作為,總是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你怎麼跟孩子一般見識”“小孩子不懂事”這樣的話作為解決事情的萬能金句,而不是做出誠懇道歉,再給予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最終助長了孩子犯錯的氣焰。

孩子錯誤的認知得不到糾正,而家長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孩子身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家庭教育對一個處在懵懂期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孩子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著父母的教養。

家是一個文化集合

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的產生,家庭你僅僅是一個吃喝睡的地方,它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伴隨他一生,即使他已經離開這個這個家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

由於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對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規則。比如,一對新婚夫妻,妻子堅持牙膏要從底部開始擠,丈夫卻從中間一捏,就把牙膏擠出來了。妻子會說牙膏本來就該從底部擠,丈夫會說:“你的本來和我的本來,本來就不一樣。”

所以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中,可以發現家庭、父母對於孩子成長中的影響力,當你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時,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反思一個家庭對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讓我們大跌眼鏡。孩子的認知或許還不成熟,但是從他們身上可以折射出一個家庭的教育和引導的缺失。

如果不引起重視,“熊孩子”可能會變成“熊青年”,並且,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會把“作惡”變成一種消遣,甚至不知不覺走上犯罪的道路。

談到這,小編想分享一個朋友的小故事。

我一個朋友又一次去購物,因為是商業區,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朋友在原地等人,就看見一個5、6歲的小孩與家長鬧脾氣,小孩掙脫家長的手開始跑,在跑的過程中重重的撞到到了朋友腹部,朋友疼的當場彎下腰。家長追到孩子後一句話沒說,狠狠地拉著小孩就離開了,完全不理會朋友的存在。朋友為此很是惱火。

小編發感慨:難道小孩撞人不痛嗎,大人都不會道個歉嗎??

類似的事情很多,孩子犯了錯,家長無所作為,總是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你怎麼跟孩子一般見識”“小孩子不懂事”這樣的話作為解決事情的萬能金句,而不是做出誠懇道歉,再給予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最終助長了孩子犯錯的氣焰。

孩子錯誤的認知得不到糾正,而家長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孩子身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家庭教育對一個處在懵懂期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孩子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著父母的教養。

家是一個文化集合

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的產生,家庭你僅僅是一個吃喝睡的地方,它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伴隨他一生,即使他已經離開這個這個家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

由於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對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規則。比如,一對新婚夫妻,妻子堅持牙膏要從底部開始擠,丈夫卻從中間一捏,就把牙膏擠出來了。妻子會說牙膏本來就該從底部擠,丈夫會說:“你的本來和我的本來,本來就不一樣。”

所以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中,可以發現家庭、父母對於孩子成長中的影響力,當你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時,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反思一個家庭對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