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皇帝陵墓上為何種植柏樹?陵園門前為何列置石虎?

生前富貴, 死後也要講排場。 古代帝王陵園工程浩大, 除了地下的宮殿、棺槨、陪葬品, 地上的一些列石刻、草木、建築物也很有講究。

遊覽帝王陵, 陵園前巨大的石刻, 陵墓上茂密的植被, 總讓人感慨。 儘管千古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但陵前墓上的一切, 尤其是那一座座造型優美靈動的石碑、石柱、石獸, 仍向後人展示著帝王當年的威嚴和權力。

陵前石刻, 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堯帝陵前就有石駝。 西周時, 周公墓前豎有石人, 周宣王時有了石鼓、石獸(猊、虎、羊、馬)。 後來, 隨著歷史的發展, 有了石柱、石碑、石麒麟、石天祿、石辟邪等石刻。

西漢以來, 流行厚葬, “天下送死奢靡, 多作石室石獸北銘等物”(《宋書·卷十五》), 帝陵自不必說, 人臣墓前的石刻也較多, 如霍去病、張騫墓前就列有石虎。 魏晉時期, 戰亂頻發, 經濟蕭條, 人臣目前的石碑、石獸被禁用。

南朝蕭梁規定, “凡墓不得造石人獸碑, 唯所作石柱, 記名位而已”(《隋書·卷八》), 但帝王、宗室、王侯陵墓不在其列, 等級森嚴。 南朝有南朝的特色, 北朝有北朝的風格。 南北朝後期, 南朝帝陵前多列置石麒麟, 北朝帝陵前則多列置石虎。 自有了皇帝此稱謂, 帝陵前列置石虎, 始于西魏文帝元寶炬。

元寶炬(507年—551年), 大統元年(535年)正月登基稱帝。 元寶炬在位十七年, 形同傀儡, 但與宇文泰配合得不錯, 西魏強盛一時。 元寶炬病逝後,

葬永陵, 其陵址在今陝西富平縣東南十五公里的留古鄉何家村。 昔日, 永陵前列置石虎, 陵上種植柏樹, 這種格局在唐代達到鼎盛時期, 並被後世沿襲。

帝陵前為何列置石虎?陵墓上為何種植柏樹?這源於古代傳說有一種名叫“罔象”的怪獸。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稱, “周禮, 方相氏驅罔象。 罔象好食亡者肝腦, 而畏虎與柏。 墓上樹柏, 路口致石虎, 為此也”;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也稱“罔象好食亡者肝腦, 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於墓側, 而罔象畏虎與柏。 故墓前立立虎與柏”。 意思很明白, 石虎和柏樹能驅邪、鎮邪。

西魏而北周, 北周而隋, 隋而唐, 朝代雖然更迭, 但長安一直是都城, 帝陵一直在長安附近, 元寶炬陵園規格也沿襲下來,

唐高祖李淵的獻陵就列置了四對石虎。 虎是百獸之王, 是山獸之君, 為了死後不被罔象騷擾和吞食, 阻止罔象出入于陵墓, 李淵也顧不得祖父李虎的名諱了, 以石虎鎮獻陵。 (劉秉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