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張愛玲的叔叔,堅決捍衛南沙領土主權,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島!

張愛玲的叔叔叫做張人駿, 與外強不懈抗爭, 堅決捍衛西沙和南沙的主權, 所以南海諸島中有一塊島礁被命名為“人駿灘”, 以做紀念。

(張愛玲)

張愛玲的叔叔張人駿出生於1846年, 幼年穎悟, 受書香門第薰陶, 刻苦攻讀, 學有所得, 同治四年(1865年), 19歲的張人駿中同治甲子科舉人。 同治七年(1868年)中同治戊辰科進士, 任翰林院編修庶起士。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 張人駿調任廣東巡撫。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 張人駿實授兩廣總督兼南洋大臣。

(“人駿灘”)

擔任南洋大臣期間, 張人駿讓部下李准奉命出巡外海, 至東沙島, 發現日軍已佔據該島兩三年, 已建輕便鐵道十餘裡, 機器、廠屋若干座, 並且派兵監視。

李准回廣東後, 請示張人駿, 電告外務部, 與日本交涉, 日本公使要求二百年以前之圖為證據。 廣東按察使王秉恩博覽群書, 以康熙間有高涼鎮總兵陳倫炯著《海圖聞見錄》中有東沙島之圖, 送外務部與日本公使, 證明為中國土地, 後該島交還中國, 仍名為東沙島。

(人駿灘燈塔)

1947年, 民國政府為了紀念張人駿, 選擇南海諸島中有一塊島礁, 改掉原來的名字, 命名為“人駿灘”。 人駿灘在北緯7度58分到8度02分, 東經110度35—38分範圍內, 位於南沙群島西部, 西北與廣雅灘相距約3.5海裡。 南北長約9公里, 東西寬約6.5公里。 灘底珊瑚清晰可見, 東側有5.5米和9米深的礁斑。

該灘於1993年被越南侵佔。 1994年, 中國政府在人駿灘建立了燈塔, 這座燈塔位於北緯8度02分, 東經110度37分,塔高23.4米, 燈光閃白週期10秒,有效射程12海裡。 這種高腳平臺的作用就是為了宣示主權,

並沒有開採石油功能。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