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畝11口土塘100%成功,有何秘訣?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近兩年, 廣西的對蝦養殖業經歷了一段非常低迷的時期, 在大家都覺得養蝦業已經難有起色的時候, 去年廣西合浦党江鎮的早造蝦養殖來了個漂亮的大翻身,

成功率高達70%, 也就是說10個塘就有7個是盈利的, 當地的楊業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楊業友有十多年的養蝦經歷, 接觸對蝦養殖行業多年來, 養蝦連年報捷, 是極為罕見的常勝將軍。 去年的早造蝦養殖20畝土塘, 11口塘100%成功, 養殖時間80-100天, 全是23-33頭/斤的大蝦, 產量超3.3萬斤, 總產值超100萬元, 利潤60多萬元的驕人成績。

由於去年早造蝦的高成功率, 早已是談蝦色變的党江鎮, 今年的養蝦熱潮將會再度被掀起, 然而大家在興奮之餘也應該冷靜地思考, 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又需要注意什麼。 今天, 我們就走進楊業友的養蝦世界, 在養殖環境日益惡劣的党江, 楊業友是如何用六大“致勝法寶”引領土塘養殖發展的新方向的。

楊業友的蝦塘設計在地勢略高的地面上, 塘底與周邊蝦塘高度差在20-30cm, 更有利於排汙。 此外, 楊業友將蝦塘的面積改小, 大小為1-4畝/口, 呈正方形或略呈長方形, 小面積池塘更有利於提高增氧效果和集汙效果。 党江的池塘塘基較窄,

土質是沙泥質, 為了固塘保水, 楊業友在塘邊鋪了黑膜。 沙泥底質容易敗壞, 為了給對蝦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 楊業友還在原泥沙底的基礎上, 進行塘底改良, 鋪了一層約10cm厚的海沙, 同時在池塘中間建造了“蝦廁所”用於集汙和吸汙。 每一造收蝦後, 楊業友都會及時地清洗、暴曬和平整塘底, “蝦是底棲動物, 底好了成功率自然就高”楊業友介紹道。

党江周邊沒有什麼工業污染, 並且很多養殖戶是抽地下水進行養殖, 儘管地下水相比較外海水源安全, 但在地下水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 楊業友建議一定要標配蓄水塘, 通過有效的對地下水進行曝氣、消毒後才能使用, 確保養殖用水安全。 “儘管塘租很貴, 很多養殖戶不願意騰出一些池塘作為蓄水池,

現在看來風險是非常大的。 配置蓄水池的成本雖然高了, 但是養殖有保障, 現在當務之急的是提高成功率, 而不是大包大攬地爭高產。 ”楊業友笑著說。

楊業友告訴筆者, 錯開養殖高峰期, 是降低養殖風險的最有效辦法。 因此, 楊業友的第一造蝦選擇低溫、當地投苗極少的3月初進行。 楊業友說, 選擇此時投苗有幾個優勢, 首先, 水溫較低時, 養殖人群少, 海水經過一個冬天的淨化, 海區的水質更好;其次, 由於溫度低, 周邊放苗的人少, 相互感染病害的機率自然就少;最後, 這個時期苗產供應充足, 種質也是最有保證的時期, 幾個重要條件結合起來會使得養殖的成功率更高。

當然, 投苗早的另一個重要優勢便是能提早上市,

3月初投投, 5月底即可出蝦, 錯開出蝦高峰期, 在市場上青黃不接的暑假容易獲得更理想的溢價。 因此, 同規格的蝦, 楊業友賣價往往能高出3-4元/斤, “會養不如會賣”在楊業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投苗早帶來的弊端是水溫低、生長緩、成活率, 楊業友對此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管道保溫。 低溫時期, 採取抽取地下溫暖井水的方式, 通過底部管道輸送方式, 達到底部保溫的目的, 此舉措讓楊業友的蝦成活率普遍高達9成以上, 而周邊傳統養殖戶多在5-6成。

塘底差、排汙困難是導致党江成功率連年低下的一個頑症。楊業友的獨門武器是“硬底排汙溝+吸汙處理。”將中央排汙溝硬化處理,視養殖情況每天用強力吸汙泵吸汙1-2次,為避免吸到蝦,吸汙安排在剛喂完料後進行。

近幾年蝦苗品質參差不齊,著實讓蝦農們感到迷茫,但是在楊業友這裡選苗卻顯得比較簡單。楊業友對選苗極為重視,一直堅信和選擇大品牌蝦苗,也不會為了盲目追求高產而進行高密度養殖,而是根據蝦塘實際情況和多年養殖經驗進行投苗,設計投苗密度為5萬-6萬尾/畝。

有些養殖戶認為土塘養殖有浮游生物的補充,不需要品質太好或蛋白含量太高的飼料,但楊業友卻認為,即使是土塘養殖,飼料品質也極為重要。經多次養殖效果對比,他始終堅信和選擇某大廠家的高蛋白草蝦料。“特別是在早造苗養殖中,水溫低,天氣不穩定,高蛋白的草蝦料能明顯提高生長速度,使得蝦價更有競力,此外,高蛋白的草蝦料也能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從而提高耐低溫的能力,從而保證蝦苗的高成活率,使得蝦更健壯、生長更快。”

充足的配套設施是楊業友成功的重要保證,科學的電路設計系統,充足的發電設備讓他底氣十足,夜晚不再失眠。其中最大的特點是增氧設施的極致利用,除了每畝標配1台氧機外,楊業友在養殖過程中全程開啟增氧機,前期交替開啟,中後期24小時開啟已成常態,高配的裝備讓對蝦養殖常見的缺氧、軟殼偷死基本與他無緣。

水源差、換水難是造成近幾年党江養蝦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相當部分養戶就因此倒在了最為關鍵的40-50日齡上,但是在楊業友這裡卻顯得得心應手。楊業友的調水心得體會是——清水投苗。在池塘分別潑灑漂白粉、石灰水後,一次性進足60cm的水(鹽度2-3格),此後,楊業友即不消毒也不施肥,只是連開增氧機曝氣數天后,最後拿苗回來試水,成活率達到9成以上即可以投苗了。

在投喂方面,楊業友採取的是足料投喂的方式。投苗後第2天即開始餵料,並不像有些養殖戶那樣前20天都不投料,只是通過肥水來保證水體的浮游生物供蝦苗攝食。與周邊普遍土塘每天喂2-3餐的情況相比,楊業友開食後即每天喂4餐,儘管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是少量多餐更有利於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少量多餐能減少肝臟的負擔,最好以1.5小時內吃完為好。”楊業友說到。此外,為了準確觀察吃料的情況,楊業友在每個池塘設了3-4個罾(料台),因為池塘形狀、風向以及水流都會影響吃料的速度,通過增設料台能更全面、更準確的瞭解對蝦的吃料情況。

經多年研究,楊業友對對蝦生長的每個環節都瞭若指掌,尤其對蛻殼研究頗有心得。楊業友認為,當發現池塘水面浮有梅花狀的白色粘稠物時,蝦吃料會變得緩慢,此時應該及時減料或者停料,加強增氧能力,同時使用補鈣和改底的產品提高體質和池底的氧化還原電位,楊業友稱這招為“硬殼護底”。

養殖戶都知道,維持蝦塘藻相和菌相的平衡是蝦成功的關鍵,水的複雜性不言而喻,但在楊業友這裡卻顯得簡簡單單,思路很清晰——爽水養殖。楊業友在養殖過程極少施肥,因為他覺得投那麼多飼料下去,糞便和殘餌本身就會分解成肥料,如果再施肥,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藻相失去平衡。雖然楊業友在施肥方面比較“摳門”,但是在增氧方面一點也不吝嗇,氧是養殖成功的根本,通過充分供氧,使水體的有機物能充分的氧化分解,同時也使蝦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生長狀態。用楊業友的話來總結就是“以‘料’代‘調’,以‘氧’代‘調’,簡約而不簡單”。

塘底差、排汙困難是導致党江成功率連年低下的一個頑症。楊業友的獨門武器是“硬底排汙溝+吸汙處理。”將中央排汙溝硬化處理,視養殖情況每天用強力吸汙泵吸汙1-2次,為避免吸到蝦,吸汙安排在剛喂完料後進行。

近幾年蝦苗品質參差不齊,著實讓蝦農們感到迷茫,但是在楊業友這裡選苗卻顯得比較簡單。楊業友對選苗極為重視,一直堅信和選擇大品牌蝦苗,也不會為了盲目追求高產而進行高密度養殖,而是根據蝦塘實際情況和多年養殖經驗進行投苗,設計投苗密度為5萬-6萬尾/畝。

有些養殖戶認為土塘養殖有浮游生物的補充,不需要品質太好或蛋白含量太高的飼料,但楊業友卻認為,即使是土塘養殖,飼料品質也極為重要。經多次養殖效果對比,他始終堅信和選擇某大廠家的高蛋白草蝦料。“特別是在早造苗養殖中,水溫低,天氣不穩定,高蛋白的草蝦料能明顯提高生長速度,使得蝦價更有競力,此外,高蛋白的草蝦料也能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從而提高耐低溫的能力,從而保證蝦苗的高成活率,使得蝦更健壯、生長更快。”

充足的配套設施是楊業友成功的重要保證,科學的電路設計系統,充足的發電設備讓他底氣十足,夜晚不再失眠。其中最大的特點是增氧設施的極致利用,除了每畝標配1台氧機外,楊業友在養殖過程中全程開啟增氧機,前期交替開啟,中後期24小時開啟已成常態,高配的裝備讓對蝦養殖常見的缺氧、軟殼偷死基本與他無緣。

水源差、換水難是造成近幾年党江養蝦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相當部分養戶就因此倒在了最為關鍵的40-50日齡上,但是在楊業友這裡卻顯得得心應手。楊業友的調水心得體會是——清水投苗。在池塘分別潑灑漂白粉、石灰水後,一次性進足60cm的水(鹽度2-3格),此後,楊業友即不消毒也不施肥,只是連開增氧機曝氣數天后,最後拿苗回來試水,成活率達到9成以上即可以投苗了。

在投喂方面,楊業友採取的是足料投喂的方式。投苗後第2天即開始餵料,並不像有些養殖戶那樣前20天都不投料,只是通過肥水來保證水體的浮游生物供蝦苗攝食。與周邊普遍土塘每天喂2-3餐的情況相比,楊業友開食後即每天喂4餐,儘管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是少量多餐更有利於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少量多餐能減少肝臟的負擔,最好以1.5小時內吃完為好。”楊業友說到。此外,為了準確觀察吃料的情況,楊業友在每個池塘設了3-4個罾(料台),因為池塘形狀、風向以及水流都會影響吃料的速度,通過增設料台能更全面、更準確的瞭解對蝦的吃料情況。

經多年研究,楊業友對對蝦生長的每個環節都瞭若指掌,尤其對蛻殼研究頗有心得。楊業友認為,當發現池塘水面浮有梅花狀的白色粘稠物時,蝦吃料會變得緩慢,此時應該及時減料或者停料,加強增氧能力,同時使用補鈣和改底的產品提高體質和池底的氧化還原電位,楊業友稱這招為“硬殼護底”。

養殖戶都知道,維持蝦塘藻相和菌相的平衡是蝦成功的關鍵,水的複雜性不言而喻,但在楊業友這裡卻顯得簡簡單單,思路很清晰——爽水養殖。楊業友在養殖過程極少施肥,因為他覺得投那麼多飼料下去,糞便和殘餌本身就會分解成肥料,如果再施肥,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藻相失去平衡。雖然楊業友在施肥方面比較“摳門”,但是在增氧方面一點也不吝嗇,氧是養殖成功的根本,通過充分供氧,使水體的有機物能充分的氧化分解,同時也使蝦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生長狀態。用楊業友的話來總結就是“以‘料’代‘調’,以‘氧’代‘調’,簡約而不簡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