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英國是怎樣逐步割占香港的?三個條約三塊土地

英國奪占中國沿海島嶼可謂蓄謀已久。 18世紀末, 英國使節就向清政府提過割讓海島的要求, 遭到拒絕。 1836年, 在華英商喉舌《廣東記錄報》公開宣稱:“如果獅子(指英國)的腳爪準備攫取中國南方一塊土地, 那就選擇香港吧。 ”

南京條約

1840年, 鴉片戰爭爆發。 1841年1月底, 英國便以武力侵佔了香港島, 在島上升起了英國國旗。 在《南京條約》訂立前, 英國就在島上建立殖民統治機構, 拍賣土地, 加緊建設城市, 以便將港島變為事實上的英國殖民地。 所以, 在1842年8月《南京條約》簽定時, 香港島的割讓沒引起重大爭議。 傳說, 道光皇帝與琦善關手割讓香港有一段對話, 道光問:“英國人所要的香港是個什麼東西?”琦善道:“是個小漁村, 靠南海邊上”道光問:“那能有多大呀?”琦善道:“小得很, 中國是一個雞蛋, 香港只是雞蛋上的一個小點, 拿袖子一抹就去了的。 ”道光說:“那就給他們好了。

南京條約簽訂圖畫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英國對已奪得的利益還不滿足, 於1856年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3月, 英國侵略者以“找尋住宿營地”為藉口, 派兵佔領了尖沙嘴一帶, 隨後強迫清朝兩廣總督勞崇光簽字將九龍“永租”給英國。 同年10月, 中英《北京條約》簽定, 英國提出割取九龍, 清政府屈服接受, 九龍遂由租借變為割占。 英國全權大使額爾金把割占九龍視為自己任內的重大成就。 在離華歸國之前, 他還搞了一個領土移交儀式:英國駐廣州總領事巴夏禮把一個裝滿泥土的紙袋塞給清朝官員, 再讓清朝官員將紙袋交給他, 以此象徵領土的移交。

北京條約簽訂畫像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後,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8年4月, 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根據美國政府的旨意, 向清政府提出擴展香港界址的要求, 李鴻章在談判中屈服于竇氏的壓力, 于當年6月9日訂立了由竇納樂一手草擬、不許稍改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根據此約, 清政府把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整個九龍半島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出租給英國,

租期為99年, 1997年6月30日期滿。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割占的地方

就這樣, 英國侵略者通過三個條約將香港完全佔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