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四大名將之武安君李牧

武安君李牧

武安君是國君是對於以武功治世, 能安邦勝敵者的稱號。

戰國四大名將中有兩位武安君, 一位是秦國戰神白起,

另一位是趙國名將李牧。 兩個武安君, 一樣的神勇, 同樣的被自己人迫害致死。

《史記》中關於李牧作戰記載的次數不算太多, 由李牧指揮的每一場戰役都毫無懸念地絕對取勝。 李牧作戰最大的特點是, 不隨意出兵, 不盲目應戰, 忍耐, 尋找時機, 一舉殲滅。

趙國在各諸侯國中是除秦國之外, 軍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 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迅猛地發展。 趙國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不僅只為了征服各諸侯、一統天下, 還有應對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

趙國地理位置特殊, 雖地處中原, 北面卻與匈奴相鄰。 在秦國發動統一六國的收官之戰前, 最讓趙國頭疼的是北方匈奴地不斷侵擾。 這支遊牧民族, 兵強馬壯, 英勇好戰,

經常掠奪趙國北方百姓的財產。 與匈奴正面作戰, 趙國一直處於劣勢。 為了安定北方, 趙惠文王派李牧鎮守邊疆。

趙軍騎兵配合戰車大戰匈奴

李牧從長計議, 堅壁清野, 固守城池。 他派人瞭解匈奴人的活動規律及軍力狀況, 只要匈奴侵犯, 就能提前獲得消息,

馬上點燃峰火, 讓百姓把財物藏起來, 所有人都躲進城裡。 匈奴大軍出動, 勞而無獲。 匈奴撤退後, 百姓又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這樣一直持續了多年, 趙國雖不斷遭到侵擾, 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匈奴以為趙軍太弱, 不敢與他們作戰。 時間久了, 趙國的士卒也對李牧的做法不滿, 認為他膽小怕敵。 很快, 李牧固守城池, 不與匈奴正面作戰的消息傳到趙王耳朵裡, 趙王派另一員戰將更換了李牧。 匈奴大軍一到, 趙軍隨及出動, 由於雙方力量相差懸殊, 趙軍慘敗。 無奈之下, 趙王再次請李牧出征。 李牧提出一個要求, 一切按照他原先制定的方案, 別人不能干預。 趙王同意了李牧的請求。 再次到北方後, 一切照舊。 趙軍不與匈奴正面作戰,
採取回避的辦法。 趙軍內部, 則加強訓練, 以步兵、騎兵配合戰車為主要作戰方案。 終於, 有一天, 匈奴單于率十萬大軍再次侵犯, 趙軍誘敵深入, 等匈奴軍隊進入了埋伏圈, 趙軍四面夾擊, 將匈奴十萬大軍一舉殲滅。 此一仗, 嚇得匈奴再不敢侵犯趙國, 北方地區從此有了十年的穩定時期。

秦王贏政執政後對趙國發動的第一場戰爭, 由王翦統帥大軍兩面夾擊, 以形成對邯鄲的包圍之勢。 秦軍所向披靡, 連奪趙國多座城池。 趙王再次請李牧出戰。 秦軍北面這一支軍隊由大將軍桓齮率領。 面對強敵, 李牧率趙軍高築營壘, 堅壁清野, 固守不出。 雙方對峙, 秦軍長途跋涉, 擔心物資匱乏, 桓齮施技, 佯裝進攻旁邊一座由趙軍控制的小城肥下,

企圖引誘趙軍主力出城救援。 李牧將計就計, 趁秦軍主力離開大營, 立即率軍出城, 拿下秦軍大營, 又在通往秦軍大營的半道上布下埋伏。 桓齮沒想到趙軍會攻擊大營, 急忙率大軍返回營救, 途中陷入趙軍埋伏圈, 秦軍被打得潰不成軍。 一向狂妄自大的秦軍以為趙軍已經沒有戰鬥力, 沒想到遭遇如此慘敗。 主將桓齮害怕被秦王所殺, 逃到燕國。

遇到趙國李牧這樣的對手, 秦軍統帥王翦也自知一時無法法取勝。 秦國採用尉繚的離奸計, 重金賄賂趙國權臣郭開, 以李牧謀反為由迫使趙王換下李牧。 李牧沒有戰死殺場, 卻慘遭自己人迫害。

李牧被殺, 趙國再無將軍可用, 自取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