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鮮電商盈利遇危機 食品加工業迎來發展

由於生鮮食品的品質不穩定和難以標準化, 對生鮮電商造成一定的影響, 出現盈利危機。 有關人士表示, 通過標準化的工業生產加工, 既可以拓展食品品類、開發新品, 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的新鮮, 這也給食品加工業帶來發展利好。

近日報載, 自2016年就爆出大面積虧損的生鮮電商, 今年盈利或持平的仍不及一成。 零售新業態的全面突破遇到了真正的坎兒,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其癥結在於生鮮果品的品質不穩定和難以標準化。 而在筆者看來, 這正是食品加工的意義和機會所在, 傳統食品企業應該抓住這一商機,

以定制類的靈活方式開拓產品品種, 以全新的合作方式拓展行銷管道, 儘快切入電商市場。

和標準化的工業產品不同, 生鮮果品的採購管道、生產方式和內在品質無法統一, 使生鮮果品的品質從根本就上難以保證, 國內果蔬農業的標準化還遠遠達不到市場的要求。 面對未知的產品品質, 通過電商消費生鮮產品, 也無法面對面真實感知, 買東西不啻是一種撞大運。 今天老明天嫩的生肉, 今天甜明天酸的水果, 帶來的多是糟糕的消費體驗, 令京東、蘇甯等知名電商不敢輕易試水, 只能小規模小管道提供一些數量有限的高端生鮮產品, 而專業生鮮電商則成本居高不下投訴不斷, 不僅僅是融資砸錢就能解決的。

傳統食品企業介入生鮮食品的初加工, 介入電商管道, 既可以拓展食品品類, 開發新品, 又通過延伸消費服務, 和電商形成各類合作, 進入一片競爭藍海。

其實, 在超市中的生鮮產品的銷售特點早就給我們以啟示, 首先, 粗加工的肉食和果蔬總有一定的消費群體, 特別是像以工廠加工品牌化和中央廚房類的產品, 更是擁有穩定的市場和更高的信賴度。 比如像水果中的一些高端品牌化產品, 都樂的金鳳梨, 它的產地是菲律賓, 它的品質控制和銷售都是以初加工的方式實現的。

加工的目的, 是解決生鮮食品品質和標準不統一的難題。 食品加工業既要解決電商配送的冷鏈物流, 也要考慮採用適合的包裝材料,

更關鍵的是通過研發, 保證加工的生鮮果品的品質的標準化, 也可以精加工出口味更好更易於食用的新品類。

生鮮, 是這類食品立足的根本, 是消費的最大賣點。 食品經過初加工, 但一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粗加工, 這就要求食品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通過科技手段保生保鮮, 以適合電商配送的規格和包裝形式, 以最短的週期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 生, 就是嚴格控制不改變食品的原有風味, 鮮, 就是嚴禁添加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 鎖定食品的營養和新鮮, 能夠打動消費者的是保持生鮮的本質。

又比如, 通過加工工藝和包裝材料的改變, 傳統罐頭類產品的特性和消費也發生了很多改變, 罐頭通過包裝的改進,

基本杜絕了防腐劑的使用, 一些不需要那麼長保質期的新包裝罐頭,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品的新鮮, 也完全可以替代生鮮類食品的一部分市場, 適時宣傳介入電商平臺, 會帶給消費者能夠媲美生鮮類食品的消費體驗。

抓住新零售帶來的機遇, 應對的不但要有新產品, 更要有新觀念和新思路。 面對生鮮電商的市場機遇, 解決好生鮮電商的市場痛點, 食品業完全有條件分一杯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